“你身体没问题吧?如果哪里不舒服,就去城里大医院检查一下。”刘正茂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的身体是否有恙,眼神中满是担忧。
“我每餐能吃四两饭,身体好得很。”刘圭仁带着点自豪回答,心里想着不能让儿子为自己操心。
“那你要回家去干什么?”刘正茂追问。
“做了一辈子豆制品,突然想休息休息,现在想起来,每天去番后街看看邮票也挺好的。”刘圭仁不想让刘正茂知道真相,更不想他去追查散布流言的社员,所以故意说得云淡风轻。
“爸,你决定了,就随你自己的意吧,我的意思,你再坚持两月,做到春节”。刘正茂心里十分确定,刘圭仁来这里不到两月,绝对不会主动提出离职,一定是有其他原因才促使他做要走的决定。
这时,杜家卫也下工回到了宿舍。他和刘圭仁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当年在莲城石塘乡下,两人同时入私塾拜入先生门下。刘圭仁用两月读完启蒙书籍,而杜家卫两年时间都没读完《三字经》,手掌不知挨了多少打,最后,先生无奈地跟杜家讲:此子不是读书的料,带回家务农吧。
民国 35 年,刘圭仁第二次到省城创业时,把杜家卫带了出来,直到 1958 年公私合营,杜家卫随刘圭仁的作坊一起合并到国营蔬菜公司。两人一直在省城酱厂工作到退休。这次,樟木大队需要聘请技术专家,刘圭仁又邀杜家卫一起来这做顾问。
厂区的流言,刘圭仁知道了,自然杜家卫也听说过。见刘圭仁讲要辞职回家,杜家卫心里一阵纠结,他对刘正茂讲:“正茂,既然社员学会了豆制品的技术,不需要两个顾问,老刘的技术比我精,他留下来,我回去就是。” 杜家卫心里想着不能因为自己影响了好友和他儿子。
“杜老倌,你莫添乱,是有人利用我的事针对茂伢子,跟你无关。其他项目都是两个顾问,为什么没人讲闲话。”刘圭仁有些着急,他不想好友误会。
大队突然出现针对自己的流言,刘正茂表面平静,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忿。既然流言是在厂区起来的,而郭明雄分管副业,刘正茂相信郭明雄不会暗中给自己下绊子,而自己可能在不经意间得罪了谁,这事找郭明雄了解一下,可能查到原委。
刘正茂找到郭明雄,把事情说了一遍。
“什么,有人针对老刘?我真不知道这事,刘知青,你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查出源头,看看那个敢破坏樟木大队的新农村建设。”郭明雄一听就火冒三丈,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揪出这个幕后黑手。
见郭明雄发火,刘正茂忙安抚道:“老郭,这事暗中查查就行,目前并没产生不良后果。再说了,我已经跟我爸讲了,把春节前这段繁忙期做完,节后再讲去留的事。”
“不行,老刘不能走。你到车间看过刘知道,有技术专家带的三个项目,每天不到生产井井有条,其他诸如卫生、劳动纪律、安全工作都做得到位。而王莲香领头的粉条项目,每天虽能完成生产任务,但是在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跟其他三个项目比,都相去甚远。”郭明雄天天在厂区,对各项目领头人的能力一清二楚,他心里十分敬佩刘圭仁的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刘正茂说道:“你查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爸最快也是春节后才离开,何况还有老杜留下来做顾问。”
郭明雄拍着胸脯保证说:“刘知青,你放心,我肯定要把这个人翻出来。” 此时的郭明雄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刘圭仁一个公道。
这天,刘正茂正和郭明雄在屋里聊得火热,突然,厂房屋顶悬挂的大喇叭扯开了嗓子大喊:“刘正茂副大队长,速回大队部,有人在等你。……”这一嗓子,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
听到这喊声,刘正茂心里跟明镜似的,准是杏花大队的朱枝来找自己了。
自从从沪市回来后,那朱枝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全身心投入到水泥厂的建设当中。几百号人力那是鼓足了劲儿干,这水泥厂房的建设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似的。有钢厂送来钢渣,大队自己也忙着开采石灰石,可唯独这原料里的煤炭还没到位。
朱枝这会儿正独自坐在樟木大队的办公室里,悠哉悠哉地喝着茶,瞧着各生产队领钱那热闹非凡的场景,心里头可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暗暗下定了决心,等水泥厂建好后,杏花大队的收入要是增加了,也得学学樟木大队的样儿,让所有社员都能住上崭新的房子,过上美滋滋的日子。
就在这时,刘正茂一路狂奔,跑得气喘吁吁地冲进了办公室。朱枝赶忙站起身来,脸上堆满了笑,对刘正茂说:“刘知青,又要麻烦您啦!”
刘正茂二话不说,一把抓起办公桌上的瓷缸,“咕咚咕咚”猛灌了一口水,这才缓过了气,问道:“朱支书,请问找我有啥事儿呀?”
“你之前说过,要帮水泥厂搞辆二手货车,请问有消息没?”朱枝眼巴巴地看着刘正茂。
“甘处长给介绍了一辆,不过具体啥情况,还得看过才知道。”刘正茂不紧不慢地回答。
一听说有目标了,朱枝的眼睛瞬间亮得跟灯泡似的,迫不及待地问道:“刘知青,那咱们啥时候去看呀?”
刘正茂挠了挠头,想了想说:“朱支书,咱俩都不懂汽车,得找个懂行的人一块儿去看才行。”
“我可不认识这方面的人,还得麻烦您去找,费用都由我们大队出。”经过买二手设备那档子事儿,朱枝这行事风格也变得精明多了。
“行,我认识个修车师傅,明天我就跟他联系,约他一起去看车。”
“可以可以,刘知青,水泥厂基建速度快得很,麻烦您快点联系好。”朱枝满脸期待地应道。
“朱支书,就算把车买回来了,送去培训的司机目前也回不来,您放心,我会尽快安排,争取早点把车买回来,绝对不耽误水泥厂开工。”
有了刘正茂这番保证,朱枝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临走的时候,朱枝还不忘念叨:“刘知青,要是您下放到我们大队那该多好,今天排队领钱的人就是我们大队的社员,古大仲那家伙可真是捡了个宝哟!”
这话听得刘正茂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可嘴上却不能接茬。
送走了朱枝,刘正茂回到办公室,看到出纳室已经没了动静,便走到出纳室门口,问道:“李娟,生产队的征收款都全部领走啦?”
李娟刚刚手工数了几十万现金,正把没发出去的现金往保险柜里放呢,头都没回,答道:“都领走啦,咱们知青的安家费,被吴克强领走了,您去六队那边拿。”
“不急不急,等社员们都领完了再说,反正迟早都是要给我的。”刘正茂心里直嘀咕,这李娟可真是会错意了,自己可不是来找她领知青安家费的。
“叮铃铃~”,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刘正茂一把抓起听筒:“喂,这是樟木大队!”
“我就是,赵姐,有啥事儿?”
“好,我明天上午回来,你让鹿青安排他们吃顿饭,具体事情,我明天回来见面再聊。”
原来是刘敏回零陵地区跑业务,拉来了几个县供销社的领导,赵明慧打电话给刘正茂,问这该怎么接待。
李娟收拾好出纳室,走到大办公室里对刘正茂说:“刘知青,我去第六生产队领安家费了,您走的时候,可别忘了关办公室的门。”
“行,你去忙吧。”刘正茂伏在办公桌上,继续上午未写完的笔记,头埋得低低的,随口应道。
待他记录完笔记,抬起头收拾纸笔时,这才惊讶地发现郭大娘不知何时已经静静地站在了门口。
“郭婶,您找我有事?”刘正茂赶忙露出笑容,亲切地问道。
郭大娘那脸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仿佛要溢出来一般,一看就知道家里是有大喜事,她兴奋地说道:“刘副大队长,我特意来请你去我家吃饭。”
“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呀,难道有喜事?”刘正茂心中其实已经猜到了几分,但还是故意问道。
“喜事、喜事,大喜事哟!今天,我家和邢家就明雄和大花的事见面,定日子呢。”郭大娘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按当地风俗,这就是订婚,要选定办婚事的良辰吉日,也意味着两亲家正式会面。
“明雄哥的大日子啊,那等一下我肯定到,一定要讨杯喜酒喝喝。”刘正茂毫不犹豫,爽快地应承下来。
“家里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去操持呢,我先回了。”郭大娘说完,依旧笑嘻嘻地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
今天是传统黄道吉日,郭家沉浸在一片热闹与喜悦之中,郭明雄和邢大花的订亲仪式即将举行。
刘正茂到达郭家时,小院里已经很热闹。郭明雄作为农村大队长,平日里为大队的事务忙前忙后,今天更是精神抖擞,满心欢喜地迎接这个重要的时刻。郭大娘的几个邻居大嫂在厨房里忙活着,郭之艳也在一旁帮忙打下手,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姐姐和姐夫也赶来帮忙招呼客人。
邢家这边,邢大花在母亲卿凤的精心打扮下,显得格外飒爽英姿,给人感觉精明干练样,有女拖拉机手的风采。弟弟邢小木兴奋地在屋里跑来跑去,爷爷邢树根坐在一旁,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叔叔邢武则在一旁叮嘱着邢大花一些订亲的礼数。
大队支书古大仲、大队马会计、出纳李娟等人纷纷前来祝贺。他们的到来,让这场订亲仪式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热闹。武齐悦、冯婷、何福营、刘昌明、郭小毛,吴克强以及各生产队长也都陆续到齐,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王和序伢子都被邀请过来,他们和郭大娘是在省医院建立的友谊。
订亲仪式开始了,郭明雄穿着整洁而洗得泛白的旧军装,显得格外帅气。邢大花则身着一身蓝色咔叽布的新衣,羞涩中带着几分期待。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下,两人互换了订亲的信物,郭明雄拿出的是一对祖传银手镯和一块绣着鸳鸯的手帕。这些是当年郭大娘的嫁妆,现在传到儿媳邢大花手里。
宾客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对新人的美好未来。大队支书古大仲笑着说:“明雄这孩子,有能力,有担当,大花嫁过来,准能过上好日子!”
马会计也点头附和道:“是啊,这俩孩子真是般配,以后咱们村又多了一对模范夫妻。”
郭大娘端出了一盘盘精心准备的菜肴,有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席面算不上丰盛,但在那个年代,能凑齐有荤有素的十二道菜已经十分难得。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酒美食,一边分享着大队里的点滴趣事,小院里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郭明雄和邢大花坐在一旁,听着大家的祝福,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会有风雨,但有了大家的支持和祝福,他们有信心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场订亲仪式,不仅是郭明雄和邢大花爱情的见证,更是这个农村大家庭团结和温暖的体现。在那个朴素的年代,人们的感情真挚而纯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郭大娘的意思,应尽快举行婚礼,她想早点抱孙,趁着自己还能动,可以帮忙带带。卿凤表示没意见,并且提议,可以趁春节放假期间把婚事办了。
随着夕阳西下,订亲仪式在一片欢乐祥和热闹的氛围中结束。
年底因大队每天的工作安排很满,古大仲和马会计都没久留,吃完饭后纷纷告辞。
郭大娘和郭明雄母子站在门口送客,刘正茂和老王往外走,郭明雄拉住了刘正茂,说:“刘知青,我跟你讲几句话。”
老王:“你们聊,我和序伢子先走。”
被郭明雄重新拉进屋,见房内没人,郭明雄才讲:“今天我在产区查了,其他几个项目都没查出问题,主要还是你们知青熊浩在豆制品项目乱讲。我打算明天找他谈话,如果不听招呼,在采取其他措施。”
“郭哥,我出面可能不太好,你看着办。”刘正茂一直不明白,熊浩为什么一根筋的针对自己。
虽然以前跟他不对付,刘正茂还是一视同仁的把他安排进了副业项目。
熊浩不自足,那就让郭明雄去处理,吃点苦头后才知道社会的险恶。
对于熊浩,刘正茂认为由郭明雄出面警告后,对方应该会有所收敛。毕竟大家都是知青,内部产生矛盾,只要不是不可调和,能忍则忍了。
所以刘正茂并没有把这件事太当回事。然而,谁能想到,正因为刘正茂的忍让,让熊浩变得无所顾忌,最后差点酿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