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小吃上新品种
初冬的夜晚,乡村野外的道路上几乎不见人影,刘正茂哼唱着革命歌曲给自己壮胆。快到知青点的时候,身后传来呼喊声:“小刘!”
刘正茂停下脚步,回头关切地问道:“王叔,这么晚了,您还没睡?”
“走,到我屋里去,我找你有点事。”看了三大报,老王敏锐地察觉到,国内即将掀起一场新的反右运动。
老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右派身份会不会牵连到刘正茂。他深知,樟木大队能有如今的成绩,全是刘正茂精心策划的成果。要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影响到刘正茂,进而阻碍樟木大队的建设,老王觉得自己有愧于组织。
他一直在等着刘正茂回来,想要好好谈谈这件事。
“小刘,我看了报纸,最高层发起了新运动,由总设计师发起的经济整顿遭遇了阻力。樟木大队今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都是你和大队领导组织有方。”
“樟木大队的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新运动中,我和另外几位身份不佳的人,可能会对樟木的建设产生影响,找你来,是想跟你说,为了让樟木大队的建设顺利推进,我建议大队重新安排我们几位的工作,你放心,我去重新放牛也行。”
听到老王的这番话,刘正茂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为了国家,他们这一代人真的能够做到忍辱负重。
“王叔,您别担心,我认为这次反右运动,只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波折,不会持续太久,历史终归是会进步的。”刘正茂故意做出这种宽泛而空洞的解释。
“你的意思,总设计师能挺得住?”老王问道。
“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再也经不起折腾,唯有发展才能走下去。大队这边,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具体工作依旧按部就班进行,但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大队委派武齐悦和冯婷,做些表面功夫来应付别有用心之人。”
对于老王,刘正茂能够透露一些大队的机密内容。
“既然你们已经未雨绸缪采取了应对措施,那我就放心了,明天还有事,你回去休息吧。”老王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担忧。
又一天的晨曦破晓,柔和的阳光逐渐洒向大地。这是一个寻常却又带着些许特别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仿佛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薄纱。早餐是简单的蒸红薯搭配咸菜,再加上一碗温热的粥下肚,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意。
今天,樟木大队的老老少少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中。昨天各生产队开完说明会后,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今天上午大队要发放各家的征收款,这可是一件大事。每个生产队的会计带着人早早来到马会计这里,准备领取现金,然后再回各自生产队逐户发放。
刘正茂去大队部上班的路上,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一路上遇到的社员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驱散清晨的凉意。有的人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有的人嘴角上扬得快要碰到耳朵,仿佛心底的喜悦随时都会满溢出来。
上午,刘正茂本来计划去杏花大队看看水泥厂的筹建进度。可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朱枝打来的电话。朱枝在电话那头语气急切,让刘正茂别外出,他要来樟木这边商量点事。刘正茂无奈,只好暂时搁置自己的行程。
闲着无事,刘正茂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整理近期的工作。他坐在办公桌前,神情专注,一笔一划地把工作内容和未来几天的安排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
出纳室里,此时的李娟和马会计正忙得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各生产队的会计带着人来领现金,自人民公社成立以来,这次所发现金是最多的一次。生产队长们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大意,不但派出了经验丰富的会计,另外还派了若干人来做安保。
出纳室里,每次只接待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其他的人都在外面耐心地排队等候。这些人等得无聊,恰好看到刘正茂在办公室,便纷纷跑来和他打招呼。刘正茂这人向来好客,只要有人过来打招呼,他就会热情地给那人发烟。
社员们基本都是自己家种烟,平常抽的也是自家的旱烟,偶尔买包卷烟也是为了招待客人。而刘正茂散的牡丹牌香烟,那可是社员们平时买不到的高档货。
前面从刘正茂那里拿到香烟的社员出去显摆,这一显摆可不得了,引来更多社员跟刘正茂打招呼。本来刘正茂想安静地做笔记,结果被热情的社员们架着说话,根本不能安心写字了。
散完一包烟后,刘正茂找个借口,便匆匆离开了大队部。他想起这次回大队,还没去看父亲,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愧疚。于是,他放慢脚步,缓缓往厂区那边走去。
路上,刘正茂看到序伢子朝自己这边急匆匆地跑来。他好奇地问:“序哥,你这风风火火的,干什么去?”
自从被何富营任命为小吃主管后,序伢子身上的稚气渐脱,开始有点青年的沉稳意味了。他听到刘正茂的问话,连忙回答:“刘知青,我准备去大队部找你。”
“找我,有什么好事?”刘正茂笑着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序伢子满脸自豪地解释道:“你去沪市前,让吴光茂送回来的烤面包模具和制作方法,我按你写的流程搞了几次,一直没成功。这两天让程地主帮忙,刚才我们又做了一次,程地主讲,可能成功,要我喊你回来确认一下。”
“没有烤炉,你怎么做成功的?”序伢子不讲,刘正茂还真不记得这事了。
序伢子挠了挠头,回答说:“我请吴克强帮我砌了简易烤炉。”
“走,我去看看,你行啊,自己能琢磨出来,有出息。”刘正茂不吝夸奖道。
来到序伢子家里,一进屋,满屋都是烤面包的香味。小吃部门的几个人和程地主一起,正每人抓着烤面包往嘴里塞,那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见刘正茂走了进来,程地主满脸尴尬。他被批斗的次数多了,心底对大队干部产生了天然的畏惧。而刘正茂却丝毫没有在意,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那香喷喷的烤面包吸引了。
刘正茂伸手从烤炉里抓起热乎乎的面包,狠狠咬上一大口。满口的麦香瞬间弥漫开来,面包里的牛奶味更是沁人心脾。旁边,序伢子和程地主睁大眼睛看着刘正茂,焦急地等他发表意见。
吃得太猛,刘正茂被面包噎到了,他打算找点水渗渗。转头看见序伢子呆头呆脑地看着自己,便揶揄着问:“序哥,我脸上有花?”
“刘知青,你吃过,要给出意见啊,烤面包是不是这样的?”序伢子老实又急切地问道。
“啊,还要给意见,那我再吃一个。”刘正茂接过程地主递来的水瓢,喝了口井水,然后调皮地说道。
序伢子挠挠头,说:“你刚吃了一个的。”
“太香了,刚才我吃了,但没试味。”刘正茂笑着回答,又抓起一个面包送进嘴里。
“序哥,你用了那些原材料?”刘正茂边吃边问。
“我是按你写的配料做的,面粉和牛奶在大队内部能凑齐,你买来清油,就是白糖没放你写的那么多,我放了糖精。”序伢子如实回答。
刘正茂嘴里回味了一下,觉得那甜味真不正常,说:“糖精的量可以少点,其他都可以了。”其实,在他心里,这种烤面包很一般,只能在这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忽悠一下大家。
序伢子的眼睛亮起来,兴奋地问:“烤面包真是这样的?刘知青你确定?”
“你已经做成功了,烤面包味道很好。”刘正茂给出了肯定的评语,序伢子听了,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
“下次开放日,就开始做烤面包了。”序伢子一脸迫不及待,满心期待能在开放日大显身手。
程地主赶忙提醒道:“我看还是先练练,等到固定配方后才上市为好。”
序伢子此时已被兴奋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固执地说道:“没事,我们边卖边调整,还可以按参观者的口味做改变。”
刘正茂看着兴奋的序伢子,转头对其他几个社员说:“你们多看着点,每次别做太大的量,边买边调整配方和工艺,只要不浪费就好。你们现在做一次给我看看。”
序伢子早就想展示手艺,马上准备材料:面粉、牛奶(大队也不多,只能意思一下,)、清油、白糖和糖精、食用发酵粉、鸡蛋、盐。
程地主首先将适量的面粉倒入一个大桶中,在面粉中间挖一个小坑,放入适量的发酵粉。用温水将发酵粉化开,然后慢慢倒入少许牛奶,接下来几个帮忙的社员接力搅拌面粉,使其逐渐形成一个面团。
接着,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力揉搓。这个过程持续 了15-20 分钟,直到面团变得光滑且有弹性。在揉面的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清油,使面团更加柔软。
程地主把揉好的面团放入一个干净的盆中,用湿布或保鲜膜盖住,让其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至原来的两倍大。
序伢子洗干净手,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轻轻揉搓,帮忙的社员们同时跟着序伢子学,直到排出面团中的气泡。然后将面团分成若干等份,搓成圆球形状,再擀成面饼。
程地主把擀好的面饼放入5个烤盘中,再次进行短暂的发酵,大约 15-20 分钟。
在发酵好的面饼表面刷上一层鸡蛋液,撒上适量的白糖(或糖精)和盐。
最后,将烤盘放入预热好的烤炉中,以高温烤制 20-25 分钟,直到面包表面金黄,香气四溢。
烤制完成后,程地主用特制的工具取出烤盘,让烤面包在烤网上晾凉,美味的烤面包的香味充嗜满屋!大家都看向刘正茂,等他拿第一个吃。
刘正茂在旁边观看整个流程,对于序伢子能笼络社员为己做事的能力很满意。他拿起一个烤面包吹吹气,等温度降下时,塞入嘴里,夸道:“不错,是这个味。”
其他社员早就想吃了,马上也拿起面包往嘴里塞。
在其它地方还没有的时候,樟木大队率先做起了烤面包。就这样,樟木怎么做,别人就怎么吃,先入为主,以后烤面包的原始口味,就被序伢子固定了。而别人学会再做的,都是在原始口味上进行改良。
没想到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烤面包成为了樟木大队开放日的明星产品。游客们只要讲起樟木大队,就一定会提到序哥酸辣粉和烤面包。
刘正茂用海碗装了十个烤面包,准备去厂区看望父亲刘圭仁。
从凌晨一点开工,到上午时分,豆制品车间已经顺利完成了今天的生产任务。车间里弥漫着豆制品特有的香气,各种制成的香干、豆腐、豆腐脑、兰花干子、油豆腐、腐竹等成品摆放整齐。由刘子光负责的销售部有条不紊地进行发货,刘圭仁等人并不需要负责这一环节。
刘正茂走到车间门口,按照规章,他不能进入车间。他端着烤面包静静地站在门外,只见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生产后的大扫除工作。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在擦拭机器,有的在清扫地面,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时,有眼尖的社员看到了刘正茂,马上跑去通知刘圭仁。
刘圭仁穿着白色的工作长衫,匆匆走了出来。看到刘正茂,他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说道:“昨天听说你回来了,本来打算中午去老王那屋找你的。”
“爸,这是序伢子新开发的烤面包,趁热吃,香!”刘正茂连忙把手里装着面包的海碗递给刘圭仁。
刘圭仁正好做了大半夜的事,肚子正有点饿。他接过海碗,返身走进车间,招呼工友们一起分食。
拿着空碗再次走出来,刘圭仁带着刘正茂往宿舍走去。
宿舍里,刘正茂关心地问:“爸,你每天半夜起床做事,还吃得消吗?”
刘圭仁看着儿子,心里感到温暖,他平静地说道:“几十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身体没问题。我想找你,是想跟你讲一下,樟木大队的社员,跟着我和杜家卫做了两月,基本技术都会,以后只要留下杜家卫在就可以,我就没必要在这里了。”说这话的时候,刘圭仁心里其实有些不舍,毕竟在这里又重新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但为了儿子的前途,他愿意做出牺牲。
“爸,你做得好好的,怎么又不想做了?”刘正茂心里充满了疑惑。他清楚地记得父亲退休在家时,整天闷闷不乐,返聘到樟木后,才重新振作起来。现在突然又要离职,其中肯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