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在动员全国力量后,各路起义军再次遭受到惨重打击。
其中,李自成部在陕、甘两次被大败,只好会合另一支起义军逃入四川。
洪承畴指挥各将尾随,紧紧追击。在四川巡抚傅宗龙的配合下,洪承畴在广元、南江等地再次打败李自成部。
李自成逃至汉水时,又遭到固原总兵左光先的袭击。一败涂地的李自成带着18人逃至深山老林。
由于山高林密,洪承畴觉得李自成大势已去,并没有继续追杀,当然深山里也不好找,便把目标转向张献忠、罗汝才,老回回等起义军身上。李自成因此得以喘息。
接下来,张献忠部也吃了败仗。面对朝廷的强力剿匪,张献忠退守谷城,并派使者去见熊文灿,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熊文灿原为福建巡抚,在任期间成功了招抚了海盗大首领郑芝龙,并派郑芝龙肃清了福建沿海大小海盗,基本只剩下大盗刘香。
熊文灿后又改任两广总督,在任期间再派郑芝龙与刘香激战数次,终于歼灭刘香。
可以说,这段时间内,熊文灿有赫赫之功。
他招抚了郑芝龙,并用郑芝龙的力量肃清海盗、驱赶荷兰舰队。不但为朝廷省下了一大笔钱,还多了郑芝龙这支生力军。
这对当时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熊文灿还曾向朝廷呼吁,解除海禁,以疏民困而足国用。然而,朱由检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海禁是祖制!
因熊文灿有清海乱之功,朱由检任命熊文灿为六省总理,商洪承畴、卢象升等人一同剿匪。
在张献忠送来降书之前,熊文灿便已经成功招安了刘国能部。因此,熊文灿大喜过望,立刻上报朱由检,建议招安张献忠。
对于张献忠的请降,大夏朝廷是分成两派意见。杨嗣昌、姚思孝等人担心张献忠假降,而熊文灿、刘元斌等人则认为张献忠真降。
最后,朱由检拍板,同意招抚张献忠部。这就是谷城招安事件。
受李自成败逃、张献忠投降的影响,各地起义军纷纷效仿,争相向朝廷献降书。
先后有罗汝才、混十万、过天星等十支起义军请求招抚。
只有革里眼、左金王、马守应、刘希尧、蔺养成等起义军还在坚持战斗,号称“革左五营”。
但不得不说,此时剿匪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再把“革左五营”拿下,是有望在短时间内平定内乱的。
但就在这时候,有人出手搅乱了朱由检的剿匪计划。
就在刘国能、张献忠、罗汝才等先后被招安的这一年,皇太极任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带着豪格、阿巴泰、岳托、杜度等人,率领八旗大军,再次从蓟镇大举入侵,沿途杀了不少朱家的皇族宗室。
名将卢象升也在这次入侵中,与清军交战而阵亡。
朱由检闻讯大惊,急令洪承畴、孙传庭带兵回来勤王。
皇太极这次入侵主要是,想实现议和的目的,让朱由检坐到谈判桌上来。
皇太极明明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主动权,为什么还想和朱由检议和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大金对大夏发起的战争,胜率极高,但打的大多是攻城战。大金不少精锐士兵也在一场场攻城战中伤亡。
第二,皇太极此时并没有太大的野心,认为无法灭了大夏,入主中原。就算侥幸能破京城,后世子孙也未必能守住。
正如后来,他写给朝鲜国王的信中所写的。
“朕想今日我之藩服不为不多,疆域不为不广。彼(大夏)既请和,朕意欲成和事,共享太平之福。
诸王、贝勒或谓夏朝时势已衰,正宜乘此机会,攻取北京,安用和为。
但念征战不已,死伤必重,固有所不忍。
纵蒙天眷,得或一统,世岂有长生之人,子子孙孙宁有世守不绝之理!昔大金曾亦一统,今安在哉!”
实际上,大金部队虽然可以绕过宁锦防线,从蓟镇入侵。但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崎岖,一些攻城武器,如重型大炮很难带过去。只要人心齐,皇太极根本攻不下京城。
第三,议和也符合皇太极的利益需求。皇太极议和条件中,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开放边境贸易。
大金和蒙古一样,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大夏有强烈的贸易需求。
就像当初的庚戌之变一样,蒙古的俺答汗最迫切需要的商品就是茶叶,屡次要求互市。
大夏朝廷不同意。这才让俺答汗大举进攻,兵临京城。
最后,大夏应允通商后,俺答汗便撤兵了。
庚戌之变因茶叶而开打,最后促成了隆庆和议。大夏朝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
皇太极这时也只不过想学俺答汗而已。
面对大敌入侵,朱由检召集众大臣商议。杨嗣昌、高起潜一派主张议和,卢象升一派坚决反对议和,积极请战。
朱由检大概心里是希望和皇太极议和的,但碍于面子,张不开嘴。
因为,朱由检曾与卢象升,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剿奴与剿寇不同,卿宜慎重!”
其实皇太极提出条件并不高,议和对大夏帝国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此时的大夏朝廷根本无法同时两线作战。
也有大臣怀疑皇太极是假议和。但即便是假议和,与大清签定议和条款,也有利于大夏。
如果皇太极在议和之后,撕毁协议,再次入侵,就把自己送至与论浪尖。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想要发动下面将士去拼命,皇太极总要有些说法的,绝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来,多年征战已让大清将士,有一些厌战的情绪。主动求和再违约,乃不义之师,只能降低大清士兵的士气,而提高大夏士兵的战意。
朱由检犹豫再三后,最终拒绝议和,令卢象升、高起潜御敌。高起潜主张据城坚守,而卢象升主张主动出击。
最后两人各自为战,卢象升部在贾庄被清军歼灭,卢象升在此役中阵亡。
卢象升战死的第二天,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朱由检仍在众臣前面斥责卢象升,“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坐视各邑沦陷,毫无救济,向日敢战之谈,显是沽名欺众”。
可见,朱由检对卢象升是深有怨意。
卢象升阵亡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入殓,直到八十多天后,其遗体才被安放棺中,运回故乡埋葬。
卢象升的家人两次向朝廷哀求,给予抚恤。
当时,朱由检冷血地拒绝了。
三年之后,朱由检又后悔对卢象升过于薄情,追封卢象升为太子少师。这种追封更像是一种讽刺。
半年后,清军终于从蓟镇返回沈阳。清军虽然掳掠了大量人口和财物,但也死了不少中、高级军官,其中成亲王岳托也死于济南。
清军这次入侵,收益最大的是各路农民起义军。因为洪承畴、孙传庭奉命带兵入京勤王,给了起义军重新发展的时间。
这不知道是皇太极有意为之,还是碰巧了。
在清军回去的二个月后,张献忠复反,攻占谷城,随即向西进军,想和罗汝才合合。
不久,罗汝才、白贵、黑云祥三部也复反,同张献忠一同攻下房县。
得知张献忠、罗汝才复反后,熊文灿急令左良玉、罗岱前去追剿。双方在播箕寨激战,结果罗岱阵亡,左良玉带几百亲兵成功突围,大败而回。
仓皇中,左良玉连总兵官的大印也丢在战场了。左良玉、罗岱一败一死的消息传到朝廷,朱由检大怒,将熊文灿革职下狱。
不久后,因招抚张献忠、罗汝才失败,熊文灿被朱由检斩首,其家人后来也被张献忠部屠戮,熊家只剩一人逃出生天。
虽然熊文灿有轻信张献忠之过,但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起码,他成功了招安了郑芝龙和刘国能。
刘国能被招安后始终忠于大夏朝廷,多次帮官兵剿匪,屡立战功,升为副总兵。
而且,太监刘元斌也向朱由检打了两次报告,说张献忠有降心。
招安这事并不是熊文灿自己的主张,最后决策者的还是朱由检。
朱由检杀熊文灿,不知道是为了发泄怒火,还是为了自己的决策失误找个背锅侠。
然而,熊文灿的死并没有给剿匪带来好转,形势反而严峻了。因为继任者杨嗣昌根本指挥不动左良玉。
正在大夏朝廷全力追剿张献忠、罗汝才部的时候,沉默几年的李自成再度爆发了。这一次,他总结了失败经验,提出“均田免赋”的政治口号。
这口号一提出,深得广大贫民之心,一时从者如云。李自成收编了一些其他起义军的残部后,再次从商洛山杀出,真奔洛阳。
洛阳,是福王朱常洵的建藩之地。福王虽然封王时间短,但是万历最宠爱他,有求必应,所以其拥有的财物富甲天下。宏伟的福王宫内有说不尽的金碧辉煌。
而李自成就是奔他而去的。
见起义军势大,吕维祺曾劝福王朱常洵,建议他拿出钱来解决洛阳守军的粮饷问题。
吕维祺还给朱常洵讲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之前,李自成进攻宜阳、永宁二城前,城中皇族宗室一毛不拔;城破之后,宗室被屠尽,其财物被掠光。
吕维祺希望朱常洵不要忘了前车之鉴,以免将来后悔莫及。然而,福王朱常洵爱财如命,根本不理会吕维祺的话。
朱由检很敬重朱常洵这位胖叔,急调王绍禹、刘见义、罗泰三人各领本部人马,先去洛阳救福王。
看到三支援军来了,福王朱常洵安心了,请王绍禹、刘见义、罗泰到王府中吃饭。
一入王府,王绍禹、刘见义、罗泰三人就被王府的豪奢,震碎了三观。诺大的王府里,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数不尽的美女佳丽,到处可见的黄金饰品。
总之一句话,福王府的富丽堂皇,让所有词藻都苍白无力。
王绍禹三人进了王府后,嘴巴一直合不上,直到吃饭的时候才能用手按回去。名贵的毛毯上,留下三行细细的哈喇子。
盛宴款待后,福王朱常洵还送给王绍禹三人一千两白银,可谓是招待非常周到。
离开王府后,心事重重的王绍禹到军营中转了一圈。此时,灰头土脸的士兵们正蹲在地上,只有咸菜配饭吃。
巨大的反差瞬间扭曲了王绍禹的心理。一个可怕的念头浮在他的脑海里。
那天夜晚,王绍禹朝京城的方向拜了三拜,说了一句,“sorry”。从那一刻起,他决定了,要重新换个活法。
不久,李自成起义军来了。刘见义、罗泰两人找了个借口,领兵出去,说是出城去尿尿,结果没有回来,直接就向李自成投降。
当天晚上,王绍禹接着反水,下令部下杀死守城的将士,打开北门迎接起义军,并抓了兵备副使王胤昌献给李自成。
北城下,早有预谋的刘见义、罗泰带着起义军一路杀进去。至此,福王朱常洵宴请的三名大将全部反水。
王绍禹的手下和起义军士兵虽然素昧相识,可此刻就像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一样热情,手拉着手,一路欢声笑语,直奔福王府。
“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语,挥刀杀守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
也许,福王朱常洵做梦都想不到,如果自己不请王绍禹三人到王府中吃饭,或许他们未必会反水。
正所谓,财不露白,富不露相,贵不独行。没事别炫富,炫富遭人妒。
正是在福王府中的惊鸿一瞥,才使王绍禹、刘见义、罗泰从此自难忘。也许,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超富之家。
京城的朱由检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派出的三支援军,反而害了自己的亲叔。
到后来,官兵向起义军投降的例子越来越多;而同时,起义军向官兵投降的也不少。
大家打着打着,都打懵了,到底是官在剿匪,还是匪在剿官,傻傻分不清。
李自成轻松拿下洛阳后,坐在福王大殿上怒斥朱常洵,“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
朱常洵面如土色,只是不停地磕头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