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皇族宗室占有大量田地且不用纳税。全国宗室到底占有多少土地虽然不可考证,但窥一斑可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举嘉靖、万历时期一些亲王为例。
景王、潞王名下庄田各400多万亩,桂王、惠王、瑞王各300多万亩;吉王名下田地不详,但长沙、善化两地的田地他一人占了四成。
蜀王名下庄田就更多了,成都田地七成归他所有,名副其实的地王。万历三十四年五月,巡按孔贞一向皇帝告状税监时,随便吐槽了蜀王,“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要知道辽东供二十多万将士口粮的军屯田才多少?宣德年间,供应边军口粮的辽东军屯田才227万亩,到了正统年间,随着不断开荒,增加到316万亩。当时辽军士兵的收入虽差,但口粮还是充足的。
到后来,辽东军屯田越来越少,减到50多万亩。“可田之地当有五千余顷,今不为牛种计则来岁为迟”。也就是说,单一个亲王名下田地的产出,就可基本供应辽军口粮。
而且,皇族宗室总的封地面积一直在做加法,越来越多。建国初期,只有49位皇族宗室有封地,“初封亲、郡王,将军四十九位”。
但每一任皇帝都分封自己的众多儿子(继承皇位的除外),这数目就非常可怕了。到万历时期,新的亲王、郡王封地已经不好找了。
万历把第三个儿子朱常洵的封地选在洛阳,封地400万亩。圣旨一下来,巡抚李思孝当场就哭了,自己去哪找这么大的地。
看地方官迟迟无法交地,万历同意李思孝的建议,从豫、两湖、鲁等三地凑400万亩,但三地也征不够朱常洵的封地。最后,地方长官顶着龙威,与万历多番讨价还价,三地凑了200万亩给福王朱常洵做为封地。
这或许是最早的飞地项目吧。一子尚难封,更何况万历在生娃方面又高产,噗呲噗呲搞出18个。宫中每生一个,地方官就心惊胆战一次。
难封不止是李广,还有大夏的皇族宗室。按照这个游戏规则玩下去,到了下下下一任亲王,只能封到月球上去了,变成正月王、腊月王、猴年马月王。皇族宗室的封地越多,国家税源就越少。
第二,不堪重负的皇族宗室俸禄。大夏开国皇帝对子孙的溺爱已近病态。他现定皇族宗室不必工作,全部由国家支付俸禄,而且最恐怖的是皇族宗室爵位实行世袭罔替。
在说世袭罔替之前,先了解以前中原王朝的爵位制度。汉唐皇族和功臣的爵位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而且是降一级继承。
比如说爷爷是王,嫡长子是嗣王,嫡长孙是国公,再往后是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等,到了后面无爵位可继承,就变成平民了。
刘备说他是中山靖王第18代玄孙,实际上毛爵位都没有,就是一个编织席的手工艺者。到了大宋更狠,除了少数爵位是降级继承,大部分宗室爵位不能世袭。
这些王朝爵位继承制的设计理念就是,不允许后代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再一个原因是吸取了什么七王、八王之乱的教训,有意削弱皇族宗室旁支,免得你们整天惦记着正统之位。
而大夏的世袭罔替制是嫡长子、嫡长孙不降级无限继承亲王、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级无限继承爵位。恐怖之处就在于不限于嫡长子,且无限继承。
大夏朝皇族宗室男、女各有八种爵位。皇子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皇女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
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我们来算一算一位开国亲王,传到十世时的爵位情况。假设每个皇族男子都生了三个男丁。
二世时,1个亲王,2个郡王。
三世时,1个亲王,4个郡王,4个镇国将军。
四世时,1个亲王,6个郡王,8个镇国将军,12个辅国将军。
五世时,1个亲王,8个郡王,12个镇国将军,24个辅国将军,36个奉国将军。
六世时,1个亲王,10个郡王,16个镇国将军,36个辅国将军,72个奉国将军,108个镇国中尉。
七世时,1个亲王,12个郡王,20个镇国将军,48个辅国将军,108个奉国将军,216个镇国中尉,324个辅国中尉。
八世时,1个亲王,14个郡王,24个镇国将军,60个辅国将军,144个奉国将军,324个镇国中尉,648个辅国中尉,972个奉国中尉。
九世时,1个亲王,16个郡王,28个镇国将军,72个辅国将军,180个奉国将军,432个镇国中尉,972个辅国中尉,4860个奉国中尉。
十世时,1个亲王,18个郡王,32个镇国将军,84个辅国将军,216个奉国将军,540个镇国中尉,1296个辅国中尉,个奉国中尉。
从模拟的数据来看,到九世时,最低档的奉国中尉人数开暴涨,越往后数据越大。如果按男子22岁开始生娃来算,十世后,也就是220年后,皇族宗室的人口就相当恐怖。
万历四十年二月,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在奏章中报告了需要国家供养的宗室人数,“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袭封新生已踰十四年,又有六十万余位。”
也就是说,仅过了14年,皇族宗室人口已高达60多万,涨了45万。奏章中的玉牒,便是专门记录皇族子孙的家谱。当然,宗人府那帮大爷统计的数据准不准,又是另一会事。
但是,到了万历时期,再不削藩,到后面就更难削了。皇族宗室人口基数已经太大了。
上面按每世生3个男丁计算爵位情况,只是为了说明世袭罔替制度的后患无穷。实际各朝亲王生娃能力参差不齐,有不少亲王因绝嗣而被除封,但也有巨能生的,生娃就像下饺子一样。
如万历初年,太原晋王府中有亲王1位,郡王12位,镇、辅、奉国将军共1085位,镇、辅、奉国中尉2200位,郡、县、主君1511位,削爵为庶人的170名。
开封周王府中亲王1位,郡王46位,镇、辅、奉国将军共1349位,镇、辅、奉国中尉2559位,郡、县、主君1265位,削爵为庶人的15名。
大夏这个世袭罔替制最可怕的是有保底爵位奉国中尉(正五品),奉国中尉生奉国中尉,无限循环。
而且,皇族宗室的俸禄,相对大夏官员俸禄来说,高太多了。要知道,官员们领薪水的前提是要上班的,而宗室们不用上班,爱睡到几点就几点,反正起来也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溜达溜达,到点吃饭就行。
先看大夏朝官员的年薪:正一品1044石,从一品888石,正二品732石,从二品576石,正三品420石,从三品312石,正四品288石,从四品252石,正五品192石,从五品168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96石,正七品90石,从七品84石,正八品78石,从八品72石,正九品66石,从九品60石。
再看皇族宗室的年薪:亲王石,郡王、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郡主800石,奉国将军、县主600石,镇国中尉、郡君400石,辅国中尉、县君300石,奉国中尉、乡君200石。
大夏国历史上正一品有几个?除了宗人府的宗令、宗正、宗人等大老爷们,就只剩下张居正了。宗人府的长官都是皇族宗室兼任的,只就是唯一非皇族的正一品官员只有张居正。
但张居正工资收入还不如任何一位亲王十岁的孙子。要知道皇孙子十岁开始就开始领1000石的工资,而张居正是干到发须花白才能领到1044石的工资。
大夏知县一般是正七品官。两个知县的年薪加起来才180石,还没有一个十岁的奉国中尉高。这不得不让人沉思,这套宗室俸禄制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鬼。按劳分配?按娃分配?
到了嘉靖后期,皇族宗室俸禄已经远远大于国家财政收入。御史林润向朝廷奏报:“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
也就是说,全国应征收粮食1253万石,地方政府支付完宗室俸禄853万石后,只剩400万石上缴太仓。各地供养宗室的费用已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2倍多一点了。
随着宗室俸禄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大臣们纷纷上书指出其对国家财政的巨大消耗。
“臣谓边饷不充患在肢体,宗禄告匮患在腹心。”
“切惟当今国家有二大事所宜及时讲求者:外之边防,内之宗藩是也。”
“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
“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第三,供养皇族宗室除了享受国家赐与免税役的庄田,远高官员的俸禄,还有大婚、之国费用,修建府邸等工程,赏赐盐引和各种税收,王府特供及差役。
如潞城的商税赐给了清源王,屯留的商税给了辽山王,黎城的给了平遥王。万历特别喜欢给子女修高档宫殿。在之国前,福王的府邸修了四年多,花费五十多万两。
要知道,在国库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万历在萨尔浒大战前后,拨给辽东的内帑才不到五十万两。一次是杨镐经略时,拨了十万;另一次是熊廷弼经略时,拨三十六万。也许,辽东在万历眼中,说不定还没有宝贝儿子的府邸重要。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亲王都富甲一方,也有穷宗室。个别亲王不受皇帝喜欢,被封到穷乡僻壤,封地又少,子孙又多,自然日子不好过。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方,随着财政不断恶化,地方政府连军饷都拖欠了,自然也无力支付巨额宗室俸禄。如果户部太仓也没钱,那也只好欠着。
除此之外,皇族宗室还享有特殊的司法权。地方政府有供养宗室的义务,却没有给予治罪的权利。对宗室犯法,地方政府只能上报、移交宗人府处理。
在量刑方面,宗人府对犯罪宗室遵循“虽有大罪,亦不加刑”、“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也就是说,除了谋乱等大罪,哪怕是杀人,通常也是贬为庶人。皇族宗室一旦被贬,其子孙后代也没有了爵位,成为特殊的群体——宗室庶人。
再来看下国家财政的变化,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征收米麦是3279万石,而万历六年,全国征收米麦是2660万石。
也就是说,在这185年中,人口不断增长,田地不断增加,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而国家财政征收的本色(即米麦)却在减少。
这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被既得利益者截胡了,比如赐与宗室的大量田地是免税的,地方政府要先供宗室俸禄后才上缴国库等等。当然,既得利益者不止是皇族宗室,还有腐败的官僚集团。
总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供养皇族宗室的封地、俸禄等诸多费用,成为国家财政不断减少最大的因素。举全天下之力,养几十万宗室,其意义何在?
这些宗室真的是如开国太祖所愿,过着快活的日子吗?未必!宗室受到了种种限制,比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非奉旨不得进京。更重要的是,宗室无业可就,无事可做。
按照祖训,宗室不能掌握兵权,不能参政议政,不能从事士、农、工、商。虽然在万历时期,允许宗室庶人自谋生计,允许奉国中尉这一级别的宗室参加科考,考上了可以授以闲散无权的职位。
但对绝大部分的宗室而言,他们的人生就是吃饭、睡觉、等死。有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有人活着只是为了吃饭。荒诞的不是宗室,而是背后的宗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