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族里能来的亲戚也都在场,他们还在争执着骨灰能否入祖坟的问题。
杨母仍然坚持要将儿子葬入祖坟。
“我不管,我儿子也姓杨,他是杨氏家族的人,必须要入祖坟。”
杨母在一旁劝导:“他妈,你别这么固执行不行,咱给儿子找一块好的墓地也一样,为啥非要入祖坟。”
杨母呜呜咽咽地掩面痛哭着:“他活着的时候被病魔折磨的没有尊严,他死了还要这么不受尊重吗?”
“葬在别处还清静,挤到祖坟里有啥好嘛?”
“我嫌他孤单,我嫌他死了还不被自己的家人接纳。”
杨若兮瞪着杨氏家族祖制的维护者,走近母亲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顽固,妈,你将哥与葬入祖坟,哥哥也不得清净,他们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如果谁家出了什么事,再被他们将屎盆子扣给哥,说哥葬入祖坟不吉利引起的。所以我觉得咱听爸的,给哥找块清静的地方。”
杨母似乎听了进去,她迟疑了好一会儿说:“咱带着你哥走吧,在老家找一块好地方下葬,以后我们老两口死了去陪他。”
“妈,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嘛?你们还有我啊。”
杨母用冷冷的目光看了杨若兮一眼:“你迟早要嫁人,迟早是别人家的人。”
杨若兮被母亲的这句话戳得生疼。其实这么多年,虽然哥哥每天躺在轮椅上,活着却形同行尸,但母亲却视哥哥如命,即便她为这个家牺牲了许多,付出了许多,母亲仍然就像没有看见一样,或者她觉得她的牺牲与付出是应该的。
杨若兮的心底不由生出一阵恨意。
“是啊,我在你眼里一直是一个外人,你一直将我视作外人是吧,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你都视而不见是吧。”
杨父连忙制止杨若兮:“今天这种情况,你就别添乱了。”
“什么叫我添乱啊,难不成我一直在给这个家里添乱吗?我哥走了,你们就要跟我哥一块去死,你们把我当什么,我是空气吗?还是你们捡来的?或者是你们养的阿猫阿狗?”
杨父瞪着杨若兮:“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杨若兮咬着颤抖的双唇。
杨母指着杨若兮骂道:“你这么多年,家里动用所有可用的资源为你读书,学习,考入大学,难道还不够吗?”
杨若兮咧着嘴轻哼一声:“你并不是为我好,而是为我哥,是想将来万一你们动不了的时候,我还得养我哥。所以你才舍得你那些资源。如果我哥没有生病,那些资源就会是我哥的。”
杨母往杨若兮的脸上怒扇了一巴掌:“不要再说了,你还嫌不够乱吗?你除了给人添堵,你还能干啥?”
杨若兮捂着被煽得通红的脸:“对呀,我除了给人添堵我还能干啥?现在是我哥走了,不需要我了,你也讨厌我了。你放心,给我哥办完葬礼我立即就走,我再也不回来。”
陈述与冯若澜本来是过来帮忙,却不料想撞上了这尴尬的一幕。
冯若澜拍着杨若兮的肩膀安慰道:“若兮,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但是阿姨和叔叔这会心里也很难过,你就不要再给他们雪上加霜了。”
杨若兮眼泪如决了堤般夺眶而出:“如果今天躺进火化炉的是我,他们绝对不会这么难受,或许还在庆幸。”
陈述说:“若兮,你没有当母亲你不明白,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作为父母,一个儿女一个心,只是针对每一个孩子,他们爱的方式不同。我相信阿姨一定是爱你的,只是她这会还走不出失去儿子的痛苦阴影。你就不要再较真了。”
杨若兮抹了一把眼泪:“好吧,你们的意思都是一致的,今天是我不懂事对吧?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样?我是占了家里的资源,但这些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有一个人念我的好吗?我牺牲了谈朋友的时间,我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能活成父母的骄傲。我没有结婚,没有嫁到别家,就是希望我一直能留在这个家里照顾他们。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
冯若澜也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差点都要与杨若兮相拥而泣,哭他个昏天黑地。她给杨若兮擦拭着眼泪:“走,咱还有正事要办,办完正事我陪你去把城墙给哭塌算了?”
杨若兮扑哧一笑:“你叫我陪你去当孟姜女吗?还要把城墙给哭塌,我恐怕把城墙哭塌咱俩不但做不了孟姜女,上不了史书,还得被冠以破坏文物的罪名呢?”
冯若澜摸摸脑袋说:“我一个函授的本科生,知识储备就是比不上全日制的啊。”
杨若兮骂道:“还嫌我的人生不够丧吗?还来挖苦我。”
冯若澜与陈述默契的配合着,冯若澜负责哄杨若兮开心。陈述搀扶着杨母,安慰着杨母。
“阿姨,哥哥走了,杨若兮心里应该也很难受,所以你俩话赶话就吵起来了。若兮的火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自家的女儿啥德行我能不知道吗?她就是怪我偏心她哥,当父母的一碗水就是端不平。“
“阿姨,若兮她心里其实也有一个坎,她太不容易了,这些年她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为了给哥哥赚治疗费,为了哥哥的病能好起来,她很拼,一个月有三十天,她有二十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很多女人都吃不了这份工作的苦,都不愿意干,但若兮她不嫌苦。如果不是因为哥哥,她可能早从那个公司离职了。”
杨母说:“我知道她累,我知道她不容易,但是这些都不能赖到她哥的头上啊!没有她哥,她就不上班了吗?她就嫁个人当全职太太了吗?虽然她是女孩子,我一直没有将她当成女儿养,就是想她能够明白,女孩子要靠自己。”
陈述觉得杨母说得也不无道理。每个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一样,有些溺爱,有些是放手。其实陈述理解杨母为子谋深远的想法。但是一个女人单身虽然很自由,很潇洒,但她会缺少人生的重一课,那就是结婚生子后,她对父母的爱是理解。
所以有一句俗语说:怀里抱着小,心里想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