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乾元年?”
经他一提醒,赵无咎才想起了十余年前的往事,当时朝局动荡,先帝将其从兵部调到了相对清闲的礼部,相应提升了一级,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只不过他在这个位置上并没有坐多久,第二年便因为东南倭寇之患调任建康,先是任江南巡抚,屡建奇功,不久就升任建康留守,总揽江南大局。
他打量了一眼这个顾襄,看来也就是三十岁出头,能够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考中进士,抛开国戚的身份,也称得上是少年得志的才俊了。
“原来如此!幸而先帝知道老夫不善辞令、学识不足,早早将我调任,否则岂不是误了像顾大人这样的才子。”
既然顾襄拐弯抹角的跟自己拉上关系,赵无咎倒也不介意倚老卖老,跟他开了个玩笑,顺手将他扶了起来。
“老大人过谦了!谁不知道当年您是堂堂的探花郎,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至今仍然在京师传为佳话。”
顾襄也是口齿便捷、反应极快之人,恭维起赵无咎来不遗余力。
赵无咎哈哈大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老了,老了,如今天下都是你们年轻人的,老夫只能作壁上观了!”
“只不过江南的这份富庶安定来之不易,也算老夫聊以自慰吧。”
陈寻在两人身后不远处,躬身听着他们相互吹捧,赵无咎这看似无心的话却让他心头一震。
在两人见面之初,这位建康留守便说出“作壁上观”四个字,便是某种提醒和暗示,表示自己不会轻易卷入新旧党争之中。
言外之意便是,我知道你顾襄有背景,有能力,但不要在江南兴风作浪!
他不经意间抬起眼,不料正好与赵无咎审视的眼神对上,连忙躬身弯腰,以免失礼。
只不过就这一眼,他就觉得这位高权重的老者有种莫名的熟悉之感,却清楚的记得自己从未有幸拜见。
在陈寻想来,自己一身绿袍,与身边的木清,还有几名随行的官员、校尉混迹在一处,赵无咎堂堂二品大员,应该不至于太过关注。
岂料这一次他却猜错了!
赵无咎微笑着顺手一指,说道:“随顾大人同来的几人之中,看来倒是有不错的人才!”
顾襄一愣,因为他之前就问过陈寻、木清,他们都说从未有机会见过赵无咎,难道他们说谎?
但他反应极快,连忙笑着说道:“江南人杰地灵,既有老大人这样的朝廷柱石,也有这些出色的年轻人,数不胜数,这都是您治理江南的成效啊。”
“陈寻、木清,你们两位过来,见过赵大人!”
见到两人并肩而至,顾襄试探道,“一位是宜城县的典史,另一位是丹阳县的仵作,在下官查访江南之时出力颇多,不知他们…”
赵无咎微微一笑,让陈寻、木清起身,解释道:“老夫听到下面的府县多次提到过这两位年轻人,也曾在微服私访的时候远远见过,对他们的能力颇有所知。”
“尤其是陈寻,婉拒了好几次升官的提议,在老夫一生之中倒也很少看到。”
说到这里,他双目之中忽然放出精光,像是能够将陈寻看透,沉声道,“但在事后看来,陈典史的选择却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陈寻没想到自己一个未入流的官员,竟然被赵无咎记住了,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下官才疏学浅,又不忍离开故土,自忖做一名典史便足够了,不敢有太多奢望。”
“你有这个志气,倒也不是坏事,熟悉的人在身边会让当地百姓更为安心!”
赵无咎赞了一句,随后便对木清说道:“你的那手验尸绝技确实了得,可谓神乎其技!但是江南三省二十七府却不能只有你一个鬼手!”
“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到建康按察司任判官,从七品,如何?”
顾襄、木清闻言都是一愣,因为顾襄原本承诺的推官、主事都是从八品,想不到赵无咎如此慷慨,一下子便给出了从七品的官位,比起县令来也只是低了一级。
“还不多谢赵大人提拔!”
顾襄原来想施恩于他,却没想到赵无咎这么大方!
虽然官员任命都要经过吏部,但以赵无咎的声望和地位,荐举七品以下官员,吏部怎么会驳回?只要他说出口,便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由此可见,赵无咎近些年虽不显山露水,但对于江南的把控却更为精细了,否则怎会记得区区一名仵作?
“你先别忙着谢!”赵无咎的脸色突然变得严厉起来,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会召集江南的各府、县的仵作轮流集训,若是三年之内没有教出三十个一流的仵作,你就从哪儿来滚回哪儿去!”
原来赵无咎打的是这个念头,将木清当作会生蛋的母鸡,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赵无咎说完之后,便举手示意道:“顾大人既然前来我建康,必然还有要事,就请府内一叙!”
“陈寻、木清,还有那两位校尉,也跟着一起来吧!”
按照他们的职位品级 ,照理来说是没有资格进入节堂议事,但赵无咎是此地的最高长官,他说行那也就无人敢提出异议。
与留守府恢弘大气的外观不同,里面的屋舍、草木却都极为简朴,就连路面也只是以江边常见的碎石子铺设,并没有用更美观的大理石铺设,甚至不如江南某些富庶的府衙精致。
“老夫是个随性之人,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外面的那些东西关乎朝廷体面、天子威严,却不能太过寒酸。”
似乎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赵无咎淡淡的解释道,“反正老夫平日除了查访民情、整军经武之外,留在府内的日子也不太多,只在公廨、书房、节堂三点出没。”
顾襄自然不停的赞叹,说老大人如此奉公勤勉、不事奢华,实在堪为朝廷楷模、百官垂范。
陈寻却发现了这座留守府隐隐散发着肃杀之气,不时有寒意袭来。
似乎有不少手持利刃的精锐虎视眈眈,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