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无须多心!”
顾襄摆了摆手,解释道,“陈寻是难得的人才,又立了不少功劳,本官自会酌情举荐。”
“你们奔波辛苦,回去休息吧,明天一早随我同往建康城!”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顾襄陷入了沉思之中,陈寻这个名字不停在眼前闪现。
从他刚到宜城县,便听到陈寻的名声,又目睹其治狱之能,天宁寺凶案弹指可破,当时还曾经为自己发现了一个能干的典史而欣喜。
他在永胜乡大火之后的表现,更是令人惊艳,布局精妙,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便将罪魁元凶之一白胜拿下,还挖出了天理会这个隐藏的祸患。
不仅如此,只要与他接触过的人,几乎都能被其所影响,乐于为其效力,不管是狱卒、捕快,还是禁军将士,甚至是仙乐楼的歌姬,这是极为罕见的感召力。
自己身为钦差,也是皇亲国戚,多少人不惜一切来巴结,但这个陈寻虽然表现的很恭敬,但骨子里却有种笑傲公侯的气势。
他为官多年,这种气质也只在天潢贵胄身上看到过,陈寻只是个未入流的典史,究竟靠什么底气支撑?
若只是上述这些,顾襄最多也就是记在心里,谨慎任用,但最令他不放心的在于,陈寻有着无人能及的预测和推断能力,甚至可以解释为“天授”。
像这样既有才略,又能收拢人心,还有预知本事的人,只要到了朝堂之上,不消数年便能青云直上,成为天子的近臣。
陈寻却从不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若是被旧党所用,便能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
这才是顾襄心存忌惮的根本原因,他既想要用好陈寻,又担心陈寻日后难以制约,一时之间颇有些踌躇不决。
当然,这些都只是他深藏心底的念头,秘不示人,等到第二天上路的时候,依然亲切的让陈寻紧随在自己身边,谈笑风生。
“陈典史,本官与你相识时日虽然不久,但你屡屡献策建功,实在是难得的人才啊。”
”自古以来,天下之兴亡首先在于天子贤明,其次便是有良臣辅佐,你就算得上江南的良臣。”
陈寻一拉缰绳,将冲到前面去的马头又拉回来一些,谦逊有礼的答道:“大人的江南之行乃是奉圣命而来,关系天下兴亡、朝政大局,下官只是尽心竭力为您分忧。”
“即便大人遇到一些艰难险阻,下官只是在您的指挥之下行事,实在不敢说有什么功劳。”
与顾襄相处的时间越久,陈寻对他的了解也越深,知道这位皇亲国戚心机极深,不敢稍有差池怠慢。
最关键的是,昨晚感受到的寒意似乎并未消散,距离顾襄越近,心中的不安之感越发强烈。
“陈典史太过谦了,待此事结束之后,本官定会向朝廷大力举荐,不知道你有没有进京任职的想法?以你的才具,进大理寺或是刑部应该不难!”
陈寻一怔,心想:若是你要提拔我,只是一句话的事,但让我进京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试探我的志向?如今朝廷里新旧两党之间倾轧激烈,我可不愿贸然卷入其中。
他反应极快,连忙应答道:“大人的美意,下官愧领了。但下官生长于江南,平生之志便是守护一方平安,实在不愿远离。”
“再说,下官只是区区卑官,不谙朝廷礼制,不通天下大势,还是不要去京师丢人现眼了。”
大约他说的话让顾襄很满意,随行的人员包括郑恩、周彪,还有不远处开路的陆文、陆武兄弟,都听到钦差大人爽朗的笑声。
自从永胜乡大火之后,好久没有听到大人的笑声了,众人心中都这么想。
“既然你有这个志向,本官也不勉强,到时候一定会为你选个好位置的!”
顾襄封官许愿之后,便顺势问起了陈寻下一步的策略,“调动大军必须征得建康留守的首肯,你觉得会不会有什么难度?”
陈寻想了想,很干脆的摇头道:“下官不知!”
“你说的倒是爽快,为何不知啊?”顾襄笑着追问道。
“无论何种判断和计划,都要有所依据。”陈寻不紧不慢的说道,“下官与赵大人隔着十几级,从未见过他的面,因此不敢妄言。”
见到顾襄沉吟不语,陈寻赶忙补充道,“但大人身为江南采风使,代天巡狩,而天理会之人意图劫杀,光这一条大罪便等同于谋逆,我想赵大人总该有所表示才对。”
陈寻说的很直白,钦差大人在江南的地界遭遇意外,险些身死,作为建康留守的赵无咎就算资格老、官职高,也得摆出必要的姿态,否则便会授人以柄。
顾襄点了点头,陈寻的观点与他基本一致,但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还是没什么把握。
赵无咎已经五十岁了,做官的时间跟自己的年龄差不多,而且是先帝亲手简拔、委以重任,镇守江南超过十年,对先帝感恩至深,并不因为其驾崩而稍减。
每年先帝的冥诞之时,赵无咎都会亲自上表,向天子、太后致意,表达哀思。
这是顾襄从皇后姐姐口中听说的,她还说太后对此颇为感慨,常常说:赵无咎是个有良心的臣子,不惧流言,先帝总算没有看错人。
虽然这些年江南平安无事,赵无咎也很少被天子提起,但以顾襄巡察江南的见闻,各府各县对赵无咎无不敬服,称得上令行禁止、众望攸归八个字!
自己在江南的遭遇不可能瞒得过他的耳目,但却迟迟没有相应的举措,甚至在遇袭之后也未派人予以慰问,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了。
江南是全国税赋最重之地,新法想要顺利推行,新党想要彻底压倒旧党,江南是必争之地!
以当下的形势而论,不要说自己一个四品官,就算是中书、枢密的那些相公,都未必能动得了赵无咎。
“若是能将赵无咎拉到新党一边,变法之事至少能增加三成胜算!”
顾襄一边纵马而行,一边想,“如果顺利找到于少保,那就更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