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近真遇阻难前行
昏暗的牢房中,顾长渊来回踱步,思绪如同这逼仄的空间般,纷乱却又执着地寻找着出口。徐凛风靠墙而坐,眉头紧锁,手中反复摩挲着一块碎银,这是从客栈中带出来的,属于那个落榜考生。
“大人,”徐凛风打破沉默,“我仔细回想了一下那名考生的话,他说他亲眼看到陈仆人带了一沓试卷进入考场,而且时间就在考试开始前不久。”
顾长渊停下脚步,“这与其他几名落榜考生的说法一致。他们都提到,考前曾见到陈仆人在考场附近徘徊。只是……”他顿了顿,“他们都只看到了陈仆人带试卷进去,却没看到他带出来。”
“会不会是藏在了身上?”徐凛风猜测。
顾长渊摇了摇头,“不太可能,那么多试卷,藏在身上太过明显,很容易被发现。况且,考场内外都有士兵巡逻,如此大规模的舞弊,不可能如此轻易地进行。”
“那会不会是……”徐凛风欲言又止,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调换试卷?”
顾长渊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烁,“调换试卷!正是如此!”他紧紧抓住牢房的栏杆,语气笃定,“他们并没有将试卷带出考场,而是直接在考场内将张公子等人的试卷与其他考生的试卷进行了调换!”
这个推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笼罩在科举舞弊案上的迷雾。顾长渊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极大。那些落榜的考生,他们的答卷水平与成绩严重不符,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试卷被替换成了张公子等人的劣卷。
“徐凛风,我们必须立刻找到那些被调换的试卷!”顾长渊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可是,大人,我们现在被关押在此,如何寻找?”徐凛风担忧地问。
“我们虽然被关在这里,但外面还有很多人可以帮助我们。”顾长渊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立刻想到了孙师爷,这个陈主考官身边的亲信,一定知道些什么。
顾长渊让徐凛风设法联系上在外调查的官员,让他们秘密调查孙师爷的行踪。
消息传出去没多久,反馈就回来了。孙师爷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竟然躲进了主考官的府邸,闭门不出。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了……”徐凛风脸色凝重。
顾长渊沉默片刻,突然说道:“不,还有一条路。”他走到牢房门口,对着守卫说道,“我要见周御史。”
守卫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周御史虽然被收买,但顾长渊的身份特殊,他不敢轻易得罪。
周御史来到牢房,一脸不耐烦地问道:“顾大人,有何贵干?”
顾长渊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要你帮我一个忙……”
与此同时,张公子府邸内,张公子正与陈主考官密谈。
“陈大人,事情办得如何了?”张公子焦急地问道。
陈主考官擦了擦额头的汗,“公子放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顾长渊已经被关押,那些落榜考生也都被警告过了,不敢乱说话。”
张公子却仍不放心,“那些考生真的可靠吗?万一他们……”
陈主考官连忙打断他,“公子不必担心,我已经派人……”他压低声音,说出了一个令人胆寒的计划。张公子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阴狠的笑容。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着整个京城,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牢房里,顾长渊与周御史的对话进行得并不顺利。周御史顾左右而言他,言语间充满了敷衍和搪塞。顾长渊深知,周御史已经被张家收买,想要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难如登天。他紧紧盯着周御史闪烁的眼神,心中已有计较。
与此同时,张府灯火通明。张公子来回踱步,神色焦虑。“陈大人,你确定那些考生不会反水?”
陈主考官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公子放心,我已经派人警告过他们了。他们都是些穷苦书生,只要给够银子,让他们做什么都行。更何况……”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阴冷,“我已经派人暗中监视他们,如果他们敢乱说话,后果可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张公子闻言,稍稍安心了一些,但心中的不安仍挥之不去。“那些被调换的试卷呢?处理干净了吗?”
陈主考官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公子放心,我已经派人将所有相关的登记册全部销毁,就算顾长渊查到天涯海角,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这次科举舞弊,做得天衣无缝,就算顾长渊再聪明,也休想翻出什么浪花来。”
贡院内,火光冲天。陈主考官的心腹孙师爷正指挥着几个下人,将一箱箱的书籍和卷宗扔进火堆。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孙师爷的脸,也映照出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知道,这些被焚烧的不仅仅是纸张,更是他们罪恶的证据。
城郊的一处破庙里,几个落榜考生挤在一起,瑟瑟发抖。他们收了张家的银子,答应不再追究科举舞弊的事情。但顾长渊的出现,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却又陷入了更深的恐惧。
“怎么办?张家的人已经警告过我们了,如果我们敢乱说话,就要……”一个考生语气颤抖地说道。
“可是,顾大人……”另一个考生还想说什么,却被其他人打断。
“别说了!我们已经收了银子,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吧!为了顾大人,搭上我们自己的性命,不值得!”
破庙外,一个黑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中。
牢房里,顾长渊结束了与周御史的谈话。周御史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顾长渊突然叫住了他。“周大人,”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有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不是销毁证据就能掩盖的。你最好想清楚,你是在为谁做事,又在得罪谁。”
周御史脚步一顿,背对着顾长渊,身体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回头,快步离开了牢房。
顾长渊看着周御史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知道,周御史一定会将今天的事情告诉张家。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有了新的计划。他走到牢房的角落,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地阅读着。这封信,是他让徐凛风秘密送出去的,收信人,正是……皇上。
顾长渊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好戏,才刚刚开始。”他低声说道。牢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顾长渊料想的没错,周御史回到府邸后,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张府。信中详细描述了顾长渊在牢中的一举一动,以及他所说的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张公子看完信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意识到,顾长渊已经察觉到了科举舞弊的真相,并且正在一步步地接近他们。
次日早朝,周御史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声泪俱下地控诉顾长渊在牢中对他的威胁和恐吓,并状告顾长渊借科举舞弊案的名义,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意图不轨。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不少官员纷纷附和周御史,要求皇上彻查顾长渊。皇上虽然对顾长渊颇为信任,但也不得不顾及朝臣的意见,下令对顾长渊进行审查,并限制了他调查科举舞弊案的权力。
顾长渊得知此事后,不禁冷笑一声。他早已料到张家会反咬一口,只是没想到他们会如此迫不及待。如今他被限制了调查的权力,想要找到关键证据,更是难上加难。
破庙里,李考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对顾长渊的遭遇感到同情,甚至有些愧疚;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张家的报复,不敢站出来作证。他想起张家派人警告他时那阴冷的眼神和狠厉的语气,不禁打了个寒颤。他紧紧地抱着自己,仿佛这样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
顾长渊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仔细地梳理着已掌握的线索。他知道,李考生是这件案子的关键证人,但他现在的情况非常危险,随时都有可能被张家灭口。他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才能保护李考生的安全,也才能将张家绳之以法。他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他知道,他正在与时间赛跑,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徐凛风轻轻地推开书房的门,走了进来。他将一封信递给顾长渊,“大人,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
顾长渊接过信,迅速地浏览了一遍。信中只有一句话:“城西废弃码头,今夜子时。”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他一直在等待的突破口。他猛地站起身,对徐凛风说道:“备马,我们连夜出发!”
夜色笼罩着京城,寒风呼啸,街上行人稀少。顾长渊和徐凛风骑着快马,飞奔在通往城西废弃码头的路上。顾长渊一路上沉默不语,心中思绪万千。他隐隐感觉到,今晚的行动将决定这场斗争的最终走向。
废弃码头一片漆黑,只有几盏昏暗的油灯在风中摇曳。顾长渊和徐凛风来到约定的地点,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难道是陷阱?”徐凛风警惕地环顾四周,低声说道。
顾长渊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凝视着漆黑的海面。突然,一个黑影从黑暗中走了出来,缓缓地走到顾长渊面前。
“顾大人,久等了。”黑影沙哑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阴森。
顾长渊眯起眼睛,看着眼前的黑影,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是谁?”
黑影没有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一物,递给顾长渊。“这是……”顾长渊接过那物,借着微弱的灯光,看清了那东西的形状。他瞳孔骤缩,手中的东西险些滑落……“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