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困厄之中觅生机
徐凛风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郑王府的兵马。来不及多想,他猛地一夹马腹,试图从包围圈中冲出去。然而,叛军早有准备,数支箭矢破空而来,徐凛风挥剑格挡,却仍有一支箭矢射中了他的左臂。他闷哼一声,强忍着疼痛,继续策马狂奔。
顾长渊在府中焦急地等待着徐凛风的消息。他知道此行凶险万分,但为了扭转乾坤,他不得不冒险一搏。窗外夜雨淅沥,更添了几分烦躁。他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担忧。
此时,宫中李太监正忙着散布对顾长渊不利的消息。他添油加醋地将顾长渊之前的行为扭曲成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罪证,并暗示顾长渊与郑王爷暗中勾结,意图颠覆朝纲。这些谣言在朝堂上迅速传播,一些原本就对顾长渊不满的官员开始纷纷上书弹劾,要求皇上彻查顾长渊。
皇上本就对顾长渊有所猜忌,如今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更是心生疑虑。他召集众臣商议此事,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支持和反对顾长渊的两派官员争论不休。
顾长渊得知朝中的情况后,不禁苦笑。他明白这是李太监和郑王爷的诡计,目的就是要将他孤立,最终置他于死地。但他并没有慌乱,因为他知道,现在慌乱只会让情况更加糟糕。他必须冷静下来,寻找破局之法。
受伤的徐凛风终于摆脱了追兵,跌跌撞撞地赶到了杨将军的营地。他将顾长渊的令牌和计划告知杨将军,杨将军听后,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虽然对顾长渊的平叛计划有所疑虑,但他也知道,如今朝中局势动荡,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顾大人此举,实属冒险之举啊……”杨将军沉吟道。
徐凛风捂着受伤的胳膊,语气坚定地说:“将军,如今已是危急存亡之秋,我们必须相信大人,只有放手一搏,才有一线生机!”
杨将军看着徐凛风坚定的眼神,终于下定了决心。“好!我这就点齐兵马,按顾大人的计划行事!”
就在此时,一个探子匆匆来报:“报!郑王爷派人送来消息,说周贵族愿意与他结盟,共同对抗朝廷!”
杨将军闻言,脸色大变。“什么?!周贵族也反了?!”
徐凛风脸色煞白,周贵族的倒戈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杨将军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焦躁不安。“周贵族手中握有重兵,他若真的倒戈,我军将腹背受敌!”
“将军,此事蹊跷。”徐凛风忍着痛楚分析道,“周贵族一向谨慎,按兵不动才是他的作风,为何突然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与郑王结盟?会不会是……”
“你是说,这是郑王的诡计?”杨将军猛然停住脚步,看向徐凛风。
“属下猜测,郑王此举是为了扰乱军心,让我们自乱阵脚。”徐凛风沉声道,“如今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郑王府内,郑王正与孙谋士举杯畅饮。“先生妙计,果然奏效!朝廷现在肯定乱成一团了!”郑王得意地笑道。
孙谋士微微一笑,“王爷,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让朝廷的粮草断绝,让他们不战自溃!”
郑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先生有何妙计?”
孙谋士附在郑王耳边低语几句,郑王听后连连点头,随即下令道:“来人,按先生的计划行事!”
数日后,朝廷的粮草运输队在前往前线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原来,孙谋士早已买通了运输队的向导,让他故意将队伍带入歧途。
前线军营中,粮草迟迟未到,士兵们开始人心惶惶。陈士兵所在的部队已经断粮两天了,士兵们饿得头昏眼花,士气低落。
“这仗还怎么打?连饭都吃不饱!”一个士兵抱怨道。
“是啊,朝廷是不是放弃我们了?”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陈士兵虽然也感到饥饿难耐,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知道,现在正是考验他们的时候,如果他们也放弃了,那这场仗就真的输了。
“大家不要慌!”陈士兵大声喊道,“朝廷一定会派人来支援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住!”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偷偷逃离军营,队伍的士气已经跌落到了谷底。陈士兵看着逃兵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夜深人静,郑王收到探子的密报:周贵族将于明日秘密前来与他会面。郑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知道,这是他彻底击垮朝廷的最佳时机。他故意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让朝廷误以为周贵族已经彻底倒戈。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廷中炸开了锅。官员们议论纷纷,人心惶惶。皇上更是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事。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局势更加混乱。顾长渊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知道,他必须尽快赶往前线,稳定军心。然而,朝中事务繁多,他被各种事情缠身,根本无法脱身。他只能提笔写信,再次表明自己的平叛决心,并恳请杨将军务必坚守阵地……笔尖一顿,顾长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喃喃自语:“凛风,你一定要撑住……”
烛火摇曳,映照着顾长渊疲惫的面容。他手中握着写给杨将军的信,字字恳切,句句肺腑,却仿佛重逾千钧。信中,他再次表明自己平叛的决心,并恳请杨将军务必坚守阵地,等待援军。他知道,这封信承载着他最后的希望,也是他对前线将士们最后的承诺。
他多么想亲自前往杨将军营地,鼓舞士气,稳定军心!可是,朝中事务如同一张密网,将他牢牢束缚。弹劾他的奏折堆积如山,政敌的攻讦声不绝于耳,他必须留在京城,应对这些明枪暗箭。
“大人,该休息了。”徐凛风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脸色苍白,衣衫上还沾染着斑驳的血迹。调查李太监的行动失败了,孙谋士如同鬼魅般,总能在关键时刻破坏他们的计划。好不容易找到的证据,转眼间便化为乌有。
顾长渊放下信,揉了揉眉心,“凛风,李太监那边还有什么线索吗?”
徐凛风摇了摇头,“线索断了。孙谋士心思缜密,行事滴水不漏,我们很难找到他的破绽。”宫中的局势愈发被动,李太监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麻烦。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报!郑王叛军逼近京城!”
顾长渊和徐凛风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凝重。郑王的军队竟然推进得如此之快,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京城的防御兵力不足,一旦叛军攻入,后果不堪设想。
“大人,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对策!”徐凛风语气急促,“京城的守备力量薄弱,恐怕难以抵挡郑王的进攻。”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上面错综复杂的路线,脑海中飞速运转。时间紧迫,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破局之法。
“凛风,传令下去,召集所有官员,明日辰时在朝堂议事。”顾长渊的声音沉稳有力,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带来一丝希望。
徐凛风领命而去,顾长渊独自一人站在地图前,凝视着代表京城的那个点,眉头紧锁。郑王的叛军来势汹汹,朝中人心惶惶,他该如何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窗外夜色更深,寒风呼啸,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顾长渊缓缓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困厄之中觅生机……他放下笔,目光落在窗外摇曳的灯火上,喃喃自语:“黎明前的黑暗,究竟还有多久……”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大人,那些弹劾您的官员……”侍卫的声音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