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危境重重志愈坚
顾长渊猛地转过身,只见杨将军带着几名亲兵,神色凝重地站在他的身后。“杨将军,你……”顾长渊刚开口,杨将军便打断了他,“顾大人,末将深夜造访,是有要事相商。”
杨将军的目光锐利,语气低沉,“本将收到你的信件,也听闻了军中的一些流言蜚语。关于郑王爷叛乱一事,本将尚有疑虑。”顾长渊心头一沉,他知道杨将军指的是那些诋毁他,说他夸大其词,制造恐慌,意图掌控兵权的谣言。这些谣言如同跗骨之蛆,在军中迅速蔓延,动摇了军心。
“杨将军,军情紧急,郑王爷的叛军势力日渐壮大,若再不出兵平叛,后果不堪设想!”顾长渊极力劝说,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杨将军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顾大人,本将并非不愿出兵,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需得谨慎行事。待本将查明真相,定会给朝廷一个交代。”他的话模棱两可,既没有答应出兵,也没有明确拒绝,让顾长渊心中更加不安。
与此同时,在京城皇宫深处,李太监鬼鬼祟祟地溜进一间密室。他察觉到徐凛风正在调查他与郑王爷之间的秘密通信,心中愈发惶恐。“该死的徐凛风,竟敢调查我!”李太监咬牙切齿,“我得尽快将消息传出去,并且想办法除掉他!”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正是他与郑王爷勾结的证据。他将纸条塞进信鸽的脚环,放飞信鸽,看着它消失在夜空中。随后,他阴险地一笑,“徐凛风,你就等着身败名裂吧!”他开始散布谣言,诬陷徐凛风与郑王爷勾结,意图谋反,搅乱朝廷内部,转移视线。
在顾长渊焦头烂额之际,徐凛风也感受到了来自李太监的压力。他知道,自己必须加快调查的步伐,尽快找到李太监的罪证,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帮助顾长渊稳定局势。
而远在战场上的郑王爷,却因为连日的胜利而得意忘形。他的叛军士气高涨,一路势如破竹,不断逼近京城。“看来,这天下很快就要是我的了!”郑王爷仰天大笑,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王爷英明神武,不出几日,便可攻破京城,成就霸业!”孙谋士在一旁奉承道。
郑王爷志得意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的那一刻。京城百姓人心惶惶,四处逃窜,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一片萧条,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京城。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名浑身是血的信使跌跌撞撞地跑进了顾长渊的营帐,“顾大人……大事不好……”
信使气喘吁吁,鲜血染红了衣襟,“顾大人……边关告急!杨将军……中了埋伏……”
顾长渊一把扶住信使,脸色骤变,“怎么回事?细细说来!”
信使强忍着疼痛,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边关的惨状。原来,杨将军虽然对顾长渊的平叛计划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迫于朝廷的压力,率军前往边关抵抗郑王爷的叛军。然而,他却中了孙谋士的圈套,被引诱到一处峡谷之中,遭到了叛军的伏击。朝廷的军队损失惨重,杨将军身负重伤,生死未卜。
顾长渊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晕倒过去。他强撑着身体,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杨将军的失利,无疑是对朝廷的沉重打击,也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局势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郑王爷的叛军士气高涨,一路高歌猛进,逼近京城。京城百姓人心惶惶,逃的逃,躲的躲,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一片萧条,店铺紧闭,行人稀少。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京城。
宫中,李太监依旧在散布谣言,污蔑徐凛风与郑王爷勾结,意图谋反。徐凛风虽然极力辩解,但谣言传播的速度太快,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官员都对他避之不及。他明白,自己必须尽快找到李太监的罪证,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帮助顾长渊稳定局势。
徐凛风乔装打扮,潜入李太监的住所,仔细搜查,终于在一个暗格里找到了李太监与郑王爷秘密通信的证据。他将这些证据小心翼翼地收好,准备呈交给皇上。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发现李太监已经带着几名侍卫守在门外。李太监阴险地笑着,“徐凛风,你果然在这里!你勾结叛军,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还不束手就擒!”
徐凛风知道自己中了李太监的圈套,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应对,“李太监,你才是真正的叛徒!我手里有你与郑王爷勾结的证据,你休想逃脱罪责!”
两人对峙着,气氛剑拔弩张。
战场上,郑王爷的军队已经逼近京城城郊。城墙上,守城的士兵们严阵以待,但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恐惧。他们知道,这场战争,他们很难取胜。
城门下,陈士兵和他的战友们正在巡逻。他们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吃饱饭了,身上的盔甲也破破烂烂。陈士兵看着远处逐渐逼近的叛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低声对身边的战友说道:“我们……还能守住吗?”
战友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长矛。
军营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士兵偷偷摸摸地靠近粮仓……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之后,猛地推开了粮仓的大门。
粮仓大门被推开的一瞬间,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士兵本以为能找到些许粮草充饥,却发现粮仓内空空如也,仅剩几只老鼠在角落里窜来窜去。绝望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颓然坐倒在地,无力地捶打着地面。
这一幕很快被其他士兵发现,消息迅速在军营中蔓延开来。“没粮了!粮仓里什么都没有!”士兵们群情激愤,原本就低落的士气彻底崩溃。一些士兵开始公开抱怨,甚至有人叫嚣着要投降叛军。“与其饿死在这里,不如投降还能活命!”哗变的种子在绝望中迅速生根发芽。
陈士兵看着周围躁动不安的战友,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他也饿,他也害怕,但他不愿意投降。他想起家乡的妻儿,想起顾大人在出征前慷慨激昂的演讲,心中那份保家卫国的信念再次燃起。他猛地站起身,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不能放弃!就算没有粮食,我们也要战斗到底!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我们的国家!”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一片嘈杂声中。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了哗变的行列,他们推搡着,咒骂着,朝着主将的营帐涌去。
与此同时,周贵族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悄离开了京城,朝着郑王爷的营地而去。他深知郑王爷的势力日益壮大,朝廷的败局已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早早投靠,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此行,无疑是对本就摇摇欲坠的朝廷又一记重击。
顾长渊得知粮草被劫、军心涣散、周贵族投敌的消息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独自一人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可怕。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徐凛风推门而入,将搜集到的李太监与郑王爷勾结的证据呈递给顾长渊。“大人,事不宜迟,我们必须立刻将这些证据交给皇上!”
顾长渊接过证据,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来不及了,皇上已经被李太监蒙蔽,现在呈上去只会打草惊蛇。”他将证据放回桌上,深吸一口气,“凛风,我们必须冒险一搏!”
徐凛风明白顾长渊话中的含义,心中不禁一沉。他知道顾长渊的计划是什么,那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计划,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大人,这样做太危险了!”徐凛风担忧地劝道。
“现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顾长渊语气坚定,“我们必须放手一搏!”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一个位置,“你立刻赶往杨将军的营地……”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告诉他……”
他附在徐凛风耳边低语了几句,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块令牌递给他。“带上这个,路上小心!”
徐凛风接过令牌,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他快马加鞭,朝着杨将军的营地飞驰而去。夜色笼罩着大地,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更添几分肃杀之气。突然,前方出现一队人马,拦住了他的去路。“来者何人?!”为首的士兵厉声喝道。徐凛风心中一紧,握紧了手中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