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忍辱负重待转机
侍卫的声音戛然而止,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让他们进来。”
很快,几个官员鱼贯而入,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和愤怒。为首的官员指着顾长渊,厉声道:“顾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你所谓的平叛之策,如今看来不过是一纸空文!郑王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你却还在这里无所事事!”
顾长渊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他知道此刻必须保持冷静。“诸位大人,我的计划并非毫无作用,只是需要时间……”
“时间?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另一个官员打断了他,“郑王的军队日益逼近,你却还要我们等?你这是拿大梁的江山社稷开玩笑!”
顾长渊试图解释他的计划,然而这些官员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着他,言语中充满了讥讽和嘲笑。他们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顾长渊身上,仿佛他才是导致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
顾长渊默默地听着他们的指责,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他只能默默忍受,等待着转机的出现。
与此同时,徐凛风通过秘密渠道得知,孙谋士的下一步计划是离间杨将军和朝廷的关系,从而削弱京城的防御力量。他心急如焚,立刻派人给顾长渊送信。
信使一路飞奔,终于在深夜抵达顾府。顾长渊拆开信,脸色骤变。他知道,如果杨将军真的被孙谋士策反,那么京城的局势将更加危急。
他立刻召集府中所有幕僚,商议对策。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书房内的气氛凝重而压抑。
“大人,我们必须尽快阻止孙谋士的阴谋!”一个幕僚焦急地说道。
“可是,我们该如何阻止?”另一个幕僚反问道,“杨将军手握重兵,如果他真的倒戈相向,我们根本无法抵挡。”
顾长渊眉头紧锁,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斗争。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破局之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大人,宫里传来消息……”侍卫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李太监……李太监他……”侍卫的声音戛然而止,脸色苍白。
侍卫的声音哽在喉咙里,脸色煞白如纸。“李太监…他被…被杀了!”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手中的信纸飘落在地。“你说什么?!”书房内一片哗然,众人皆是震惊不已。李太监虽然只是个太监,但却是皇帝身边的心腹,深得皇帝信任。他的死,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是谁干的?”顾长渊努力压制住内心的震动,沉声问道。
“目前还不清楚,”侍卫颤抖着回答,“宫里已经戒严,正在全力追查凶手。”
徐凛风走到顾长渊身边,低声道:“大人,此事恐怕与郑王有关。”顾长渊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明了。李太监的死,绝非偶然。他收受郑王的贿赂,暗中向郑王传递消息,如今事情败露,郑王为了灭口,杀人灭迹。
就在这时,另一个侍卫匆匆来报:“大人,城外传来急报!郑王的叛军开始在京城周边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这个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顾长渊的平叛计划还未实施,郑王就已经开始肆虐,朝廷的压力剧增。他知道,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京城将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郑王的营帐内,孙谋士正向郑王汇报着最新的情况。“王爷,李太监已经伏诛,顾长渊在朝中孤立无援,如今正是我们攻打京城的大好时机!”
郑王听后,放声大笑:“好!天助我也!传令下去,三日后,大军攻城!”
李太监的死,让郑王更加肆无忌惮。他以为顾长渊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支持,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他却不知道,这只是顾长渊的缓兵之计。
顾长渊强忍着悲痛和愤怒,他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他必须尽快稳定局势,找到应对之策。他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商议对策。
“诸位将军,如今郑王叛军已经兵临城下,京城危在旦夕,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敌!”顾长渊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决绝。
然而,杨将军却面露难色:“顾大人,你的平叛计划过于冒险,我担心……”
“杨将军,”顾长渊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你心中有疑虑,但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
杨将军还想说什么,却被顾长渊的眼神制止了。他知道,顾长渊说得对,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
会议结束后,顾长渊独自一人回到了书房。他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将是决定大梁命运的关键时刻。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大人,城北传来消息……”侍卫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陈士兵…陈士兵他们……”
侍卫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大人,城北传来消息…陈士兵…陈士兵他们…哗变了!”
顾长渊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仿佛有一根弦绷断了。“哗变?怎么回事?”他厉声问道。
“陈士兵所在的部队已经三天没有领到粮饷了,他们…他们抢了粮仓,还打伤了押运粮草的官员…”侍卫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听不见。
粮草短缺!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是郑王和孙谋士的计谋。他们故意散播谣言,制造恐慌,加剧朝廷内部的矛盾,削弱朝廷的力量。而陈士兵所在的部队,正是他们精心挑选的目标。这些士兵大多来自贫苦家庭,对朝廷的忠诚度不高,很容易被煽动。
“立刻派兵镇压!”顾长渊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下令道,“同时,派人去查清楚粮草短缺的原因,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是!”侍卫领命而去。
徐凛风走到顾长渊身边,低声道:“大人,此事恐怕不简单。粮草短缺的事情,恐怕是有人故意为之。”
顾长渊点了点头,他知道徐凛风说得对。他揉了揉眉心,只觉得身心俱疲。郑王的叛军步步紧逼,朝廷内部又出现了哗变,内忧外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另一个侍卫匆匆来报:“大人,周贵族…周贵族他…他去了郑王的军营!”
顾长渊的心猛地一沉,周贵族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倒戈相向,那对朝廷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他去了郑王的军营?”顾长渊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是的,大人。”侍卫回答,“据探子回报,周贵族与郑王密谈了许久,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没有拒绝郑王爷提出的合作意向…”
顾长渊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知道,周贵族此举,是在观望,在等待时机。如果朝廷能够扭转局势,他或许会继续支持朝廷;但如果朝廷败局已定,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向郑王。
“必须尽快解决粮草问题!”顾长渊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亲自去一趟粮草供应地!”
“大人,万万不可!”杨将军急忙劝阻,“如今京城局势紧张,您怎么能轻易离开?”
“杨将军,我知道你担心我的安全,但粮草问题刻不容缓,我必须亲自去一趟!”顾长渊的声音坚定,不容置疑,“如果粮草问题得不到解决,军心涣散,京城迟早会被攻破!”
顾长渊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京城,前往粮草供应地。他此去,能否成功解决粮草问题,能否稳定军心,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夜幕降临,官道上,一行人马在疾驰。顾长渊坐在马车里,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担忧。突然,他感觉到一丝异样,猛地掀开车帘,只见前方道路上,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刃,正朝着他们冲杀过来……";保护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