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村的改变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杨洛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心中满是成就感。这天,一个神秘的访客来到了杨家村。此人穿着一袭黑袍,戴着宽大的帽子,看不清面容。他径直朝着杨洛走来,低声说:“小族长,你的村子现在很不错,但你可知这一切都可能转瞬即逝。”
杨洛心中一惊,警惕地问:“你是谁?为什么这么说?”黑袍人冷笑一声:“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繁荣背后隐藏着危险。”说完便消失不见。
杨洛将此事告知了侄太孙杨立文,杨立文决定调查清楚。随后,杨洛又召集了村里的几位长辈商量对策。大家推测可能是眼红杨家村发展的竞争对手搞鬼。于是杨洛安排村民加强巡逻防范,杨立文也安排了保镖在杨家村巡逻。
几天后,果然抓到了几个鬼鬼祟祟试图破坏新设施的人。杨洛没有惩罚他们,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合作共赢的道理。那些人深受触动,不仅不再使坏,并且供出了他们背后的人。杨立文根据他们的供述,很快就抓到了幕后黑手,
从此,杨家村更加稳定繁荣,杨洛也在历练中越发成熟稳重,真正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族长。
随着时间推移,杨家村迎来了丰收季。田野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杨洛忙着组织村民收割粮食,安排存储事宜。
这天,城里来了一群记者,听闻杨家村的变化以及八岁族长的事迹,想来采访报道。面对镜头,杨洛一开始有些羞涩,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他条理清晰地讲述着村里的发展规划、村民们的团结互助以及自己从一个懵懂孩童成长的心路历程。
记者们惊叹于杨洛的成熟懂事,报道一出,杨家村声名远扬。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为了应对大量游客,杨洛又开始学习旅游管理知识。他在村里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规范住宿餐饮标准。在他的努力下,杨家村富了起来,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但杨洛没有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望着日益繁荣的村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只要保持初心,不断学习进步,杨家村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而杨立文逐渐察觉到,这个年仅八岁的小太爷,真是愈发地充满趣味,也越来越可爱了。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小太爷丝毫未将他视作侄孙,反倒视其如兄长一般亲近有加。对于杨立文的依赖程度可谓极深,仿佛他就是自己生命中的依靠和支柱。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难理解这种情况为何会发生。毕竟,虽然小太爷辈分颇高,但说到底他仅仅只有八岁而已,尚处于天真烂漫、需要人呵护照顾的孩童时期。而相比之下,杨立文则比他年长二十余岁,历经世事沧桑,自然显得成熟稳重许多。因此,小太爷对这样一个年长且可靠的“兄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之事。
次日清晨,杨立文领着小太爷杨洛,还有二爷爷杨国伟,一同前往陵园祭奠太爷爷、高祖父和高祖母。在去往陵园的途中,杨洛从侄子杨国伟的口中获悉,当年他受伤昏迷后,他的父母,也就是杨立文的高祖父和高祖母,因伤心过度,再加上年老体衰,原本就孱弱的身体,更是不堪重负,最终得了重病,相继离世了。而后,他的长兄,也就是杨立文的太爷爷,多年以后也因病撒手人寰了。得知与自己感情最深的几人都离开了,杨洛的眼眶瞬间如熟透的樱桃般通红,他紧紧咬着嘴唇,强忍着不让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滑落。
不多时,几人抵达了陵园,当看到父母和长兄的坟墓时,杨洛的心如被重锤狠狠敲击,再也无法抑制,他双膝跪地,在坟前痛哭,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源源不断地向外流淌。
杨立文和杨国伟站在一旁,默默陪着杨洛。待杨洛哭声渐歇,杨立文轻声道:“小太爷,逝者已逝,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如今的你带着杨家村走向更好的未来。”杨洛抬起挂满泪痕的脸,坚定地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杨洛正准备起身去发现腿麻的站不起来了,他的腿本来就受过伤,现在又跪了这么长时间,难免会出问题。无奈杨立文只好上前将他抱起,第一次被自己的侄孙抱在怀里,小家伙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在回村的路上,村民们看到杨立文抱着小太爷杨洛,表情都很是怪异。有的村民更是开口指责杨立文不尊重长辈,“小文啊,你这孩子怎能如此不尊重长辈呢?哪有晚辈抱着长辈的,赶紧把你小太爷放下来!”
“就是啊,小文,你这样太不像话了,怎么能如此不尊重长辈呢?在咱们杨氏家族的观念里,像你这样的,可是要开祠堂惩罚你的!”
指责杨立文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在他们这些老一辈人看来,杨立文作为晚辈,抱着长辈是一种不尊重长辈的做法。
听到众人的指责,杨立文的脸瞬间涨得像个熟透的番茄,尴尬得无地自容。他刚要把小太爷放下来,谁知小太爷像只树袋熊一样,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死活不肯下来。小太爷的小脸气得如同包公一般,铁青铁青的,愤怒的说道:“我大侄孙一个大人抱着我一个小孩子,关你们这些人什么事!我的腿之前就受过伤,刚才去祭拜我父母和我大哥的时候,又在地上跪了那么久,我的腿非常的不舒服,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走路了!他抱着我怎么了?再说了,难道现在还是封建社会不成?你们的思想怎么还如此顽固不化呢?”
听了杨洛的话,那些指责的村民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这时,一位比较开明的年轻村民站出来说:“各位叔伯婶子,太爷说得没错呀,现在不是过去的封建时代了,我们不能总是守着老规矩,也要与时俱进嘛。而且太爷确实行动不便,立文哥也是出于好心。”其他年轻人纷纷附和。
老人们听了,虽仍有些嘀咕,但也不好再说什么。杨立文感激地看了看那位年轻村民,抱着杨洛加快脚步向村子走去。
回到住所后,杨洛意识到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的冲突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矛盾。他决定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专门讨论关于旧习俗和新时代观念碰撞的问题。
大会上,杨洛站起身来,对着村民们说道:“各位乡亲们,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就是要好好谈一谈旧习俗和新时代观念的碰撞。就拿我这次的事情来说,大家觉得我们是应该完全遵循旧习俗,还是应该适当接受现代文明的一些思想呢?”
一位老者站起来说道:“太爷啊,咱杨氏家族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传统,这可不能丢啊!”
另一位年轻人反驳道:“可是,时代在变,我们也不能一直守着老规矩吧。像平等、包容这些现代文明的思想,我觉得对我们村子的发展也很有好处啊。”
杨洛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们既要传承家族传统美德,也要接受现代文明中的平等、包容等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杨家村才能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向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这个观点。此后,杨家村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积极吸收现代文明的精华,变得更加繁荣和进步。
时光荏苒转眼间,暑假已临近尾声。由于小太爷杨洛和杨亦然兄妹以及其他杨家的孩子们都一同在申城市的风华学校上学,因此在距离开学还有整整半个月的时候,杨立文便带着小太爷踏上了返回申城市的路途。
当离别来临之际,祖孙二人心中满怀着深深的不舍之情。他们与善良淳朴的村民们一一告别,每一句道别的话语、每一个温暖的拥抱都承载着浓浓的情谊。而杨立文更是心系杨家村村民们的安危,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他特意精心挑选并留下了几位身手不凡且尽职尽责的保镖。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位保镖皆是土生土长的杨家村人,对于村里的一草一木、每条小径都了如指掌。凭借着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他们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忠诚守护的决心,相信由他们来保卫杨家村定然不会出现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