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瘖(一)
[病案]患者吐某,女性,30岁,于1974年9月27日来院就诊。据患者家属描述,六天前患者在家中遭遇意外,因墙体突然倒塌,背部被重物压住,幸得周围人员及时救援,将患者从废墟中救出。经初步检查,当时未见明显外伤或其他严重损伤,但自那以后,患者突然失声,至今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就诊时,患者神志清醒,反应敏捷,能够通过手势与他人进行交流。经详细检查,患者听觉功能正常,能够清晰听到周围的声音,背部皮肤未见明显外伤或瘀血,触诊时亦无压痛感。进一步检查口腔及声带,发现声带结构完整,无明显病变或损伤,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患者通过手势表达,自失声以来,内心烦乱不安,情绪急躁,常感口干舌燥,虽努力张口尝试发声,却始终无法发出声音。舌诊可见舌苔薄黄且干燥,脉象弦数,
[治则]安神镇静,调心疏肝,通气解郁。
[取穴]先针刺神门(双),用泻法。提插捻转时并令其发音,患者可发出“啊啊”之声,有气促欲呼不出之状。随即刺太冲(双),用重泻法。患者即大口吐气,言语沉畅而治愈。
[评析]患者因外伤导致气机郁闭,突发失音。从中医经络理论分析,发音功能主要与咽喉部密切相关,而咽喉又为心肝二经所主。手少阴心经\"起于胸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患者暴哑失声,病因关键在于气机郁闭,气滞血瘀。治疗当以疏通气机、活血化瘀为要。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此穴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为心经原穴,具有调畅心气、宁心安神之功,针刺可调节心经气机,使心气畅达,心神安宁。同时取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此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为肝经原穴,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之效,采用泻法可疏解肝经郁滞,使肝气条达。
治疗原则遵循《黄帝内经》\"病在上,取之下\"、\"盛则泻之\"的理论。具体操作:神门穴直刺0.3-0.5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以调畅心气;太冲穴直刺0.5-0.8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以疏肝解郁。两穴配合,共奏疏通气机、活血化瘀之功。针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适时调整针刺手法。
通过以上治疗,可使郁结之气得以疏解,气机通畅,瘀血消散,从而达到暴哑愈而音复的治疗目的。同时建议患者保持情志舒畅,避免过度用嗓,适当进行咽喉部按摩,以巩固疗效。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完善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