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色渐深,贾母对于那两位表演者,一位扮演小旦的和一位扮演小丑的,产生了深厚的喜爱。她便命令仆人将他们带到跟前,仔细端详后,发现他们更是让人爱怜。询问了他们的年龄,得知小旦才十一岁,而小丑仅九岁,大家纷纷发出感叹。出于慈爱,贾母特别命人给他们准备了肉果,并额外赏了两串钱。
凤姐笑着评论说:“这孩子装扮起来,真像极了一个人,你们都没看出来吗?”宝钗心中早已有所察觉,然而她只是淡淡一笑,不肯轻易透露。宝玉亦揣测到了答案,但他也不敢贸然道出。
史湘云则接着说:“倒像是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这话,急忙向湘云使了个眼色。众人听后都仔细观察了一番,随后都笑了起来,纷纷表示确实如此。不久之后,大家各自散去。
晚间,湘云在准备换衣休息时,便吩咐她的贴身婢翠缕打开衣包,开始整理衣物。所有的东西都被妥善地包裹起来,然而翠缕却有些不解:“急什么呢? 等到我们出发那一天再整理也不迟啊。”
湘云轻叹一声道:“明天一大早我们就得离开了,何必还在这里呢?去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评判的话语,又有什么意义呢?”这话让一直静静聆听的宝玉听进了耳里,他急忙走近,拉着她的手,试图解释:
“亲爱的妹妹,你错怪我了。林妹妹她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尽管我们都知道她的心事,但出于对她的尊重,我们都选择了沉默。没想到你无意间的话却可能触动了她的神经,让她心生烦恼。我之所以给你使眼色,是害怕你会因此而得罪她,让你陷入困境。你现在对我生气,不但误会了我,反倒让我感到委屈。如果是其他人,即便他们得罪了十个,我也无所谓。”
湘云挥开了他的手,:“你的花言巧语就别在我面前说了。我知道我比不上你林妹妹。别人可以随意取笑她,但如果我说了什么,似乎就不对劲了。我本不该提及她。她是高贵的小姐,而我只是个低微的丫鬟。若得罪了她,后果不堪设想。”
宝玉焦急地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了。如果我有任何对你不忠的心,就让我在瞬间化为灰烬,任由万人践踏!”
湘云冷哼一声道:“大正月的,少在这儿胡说八道。这些无关紧要的恶誓、无稽之谈、荒诞之言,你还是留给那些小气、爱生气的人、会管治你的人去听吧!别再让我瞧不起你。”说完,她径直走进了贾母的内室,愤怒地躺了下去。
宝玉感到有些无趣,便再次去寻找黛玉。当他刚走到门槛前时,黛玉突然将门关上,让他困惑不解。宝玉在窗外低声呼唤“好妹妹”,但黛玉却始终不理睬他。于是,宝玉只得沮丧地低下头,陷入自我反思之中。
袭人早就知道事情的缘由,明白此时无法劝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宝玉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而黛玉则以为他已经离开,便起身打开门,却发现宝玉还站在原地。这让她感到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再关门,于是只能回到床上躺下。
宝玉随即走进来,询问道:“每件事情都有原因,说出来也不会让人委屈。你为什么会突然生气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黛玉冷笑着回答:“你问得真好,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或许我就是你们取笑的对象,你们把我比作戏子来取乐。”
宝玉急忙解释道:“我并没有把你比作戏子,也没有嘲笑你。为什么你会生我的气呢?”黛玉反问道:“你还要继续比较和嘲笑吗?你不比不笑,反而比那些比较和嘲笑的人更加伤人!”
听到这些话,宝玉无法辩解,只能默默无语。
黛玉再次开口:“关于这一点,我或许还能谅解。但是为何,你与云儿交换了那秘密的眼色?你这又是何等深意?难道是因为云儿与我嬉戏,她会变得轻贱吗?她本是贵族家的千金,我不过是平民中的小丫环,她和我玩笑,假如我回应了,她就自招轻蔑了?你是不是这般想的?你这么做,本意或许是好的,但那位偏又不领情,反而同样心生不悦。而你,拿我的情绪为名,说我使小性儿,动作常使人不快。你又担心,她会冒犯了我,导致我之怒。我怒她,与你何干呢?她若得罪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听她这么说,知道她听到刚才与湘云的对话。他回想起自己原本是为她两人的不和而尽力调解,却没想到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招致了双方的误解和贬谤。这恰如他前日阅读《南华经》时所悟到的那些至理名言: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灵巧的人往往劳累不堪,智慧的人常常忧虑缠身。反观那些看似无能之辈,他们对生活无所求,只需一顿饱餐,便能悠然自得地遨游于世间,仿佛一艘没有束缚的船只,在生命的海洋里自由航行。)
还有“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深意。(山林之中的树木,因为其价值而被砍伐;山泉之水,因其清甜而遭人盗取。)
这些念头使他越想越是心灰意冷懒。再深思一步,眼前这两位尚未能妥善应付,将来还能有什么作为?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辩解回答,转身回自己房间去。
林黛玉见他离开,立刻明白他是沉思感到无趣,赌气离去,一言不发,她不禁也越发生气,说:“这一去,一辈子也别回来了,也别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