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商议,张恪对于赵常山所提的要求,全都答应了下来。具体便是:成立一支三百人的队伍,购置战马二百匹,骑射装备三百套。最后,就是这些人的饷银,张恪最终拍板就与北军的正规军看齐,一人一年五十两。
对于这个,赵常山自然是表示满意的。人家现役军人一年五十两,而他要去招募的,有许多可是退伍军人或者人家北军不要了的,能拿到这个数,那已然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
另外一件事,便是护卫队的驻地。不过,这个就简单了,张恪如今最缺的是钱,最不缺的就是地了。于是,张恪直接让赵常山有时间自己去看看,喜欢在哪里建营地、怎么建,和匠人们说一下就行了。大致谈好后,赵常山又试探性地问了句:“那咱们能不能去弄点火器了,那可是好东西啊!”
张恪笑了笑,道:“我也知道那是好东西,不过这事儿你就不要瞎想了,会有麻烦的。”
赵常山闻言点了点头,他也就是看张恪对那些条件都答应得那么爽快,就顺嘴问问的。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火器的敏感性。为了这个,皇帝已然不惜和唐家闹翻了都。再说,你一个牧场的护卫队,要这种东西干嘛?本身作为一支非官方的武装力量就已经很敏感了,还想拥有火器,这可不只是有麻烦了,这纯纯是在作死啊,想都别想,还是老老实实的按常规办法去建队吧。
安排好了相关事宜后,张恪便又去了趟黑龙城。首先去到军营,找袁焕报备了相关的事情。袁焕听完后,对于张恪要设牧场,并因此需要成立一支护卫队的事情,表示了理解。成立一支三百人的队伍,虽然有一定武力值,倒也谈不上什么太重要的事。从实际情况看,也确实有这个必要。毕竟是属于人族的资产,善加保护,也是应该的。张恪特意来向他报备,大抵也是因为他做事谨慎,希望杜绝后患。毕竟虽然人数不多,那也是一支私人武装,报备一下,倒也省得以后,惹来不必要的误会和有心人的猜忌。而且因为唐龙宗师的事情,显然也对张恪他们有所警醒:有些事情,还是在明面上交待得清楚一点比较好。
袁焕主动道:“有需要的话,本帅还可以调整一下军队的防区,把你那个牧场也放进重点防区来的,或者直接在牧场附近驻一队人马,你觉得怎么样?”
张恪闻言先是拱了拱手表示感谢,却摇了摇头道:“谢过大帅,不过目前还没有这个必要。一方面,牧场还在筹备中,要想成规模,那至少也是两三年后了,这段时间,有个几百人的护卫队也差不多够用了。二方面,互市才刚开市不久,如果现在就在那附近驻军的话,怕是会让北境各族产生不必要的忌惮的。咱们开设互市,就是为了与他们在那里自由贸易的,若是让他们有所顾忌的话,怕是会影响到互市的经营和发展的。”
袁焕闻言点了点头,道:“那就算了,其实牧场离黑龙城大营也不过二三百里,真要有点什么事儿的话,军队开过去也不过一两天的时间。而且现在还有了黑龙大道这条快速通道,倒也确实没有必要太过担心的。总之,你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我会尽量予以方便的。”
张恪再次表示了感谢,袁焕点了点头,想了想后,又问道:“敬之,最近可有与唐家联系过吗?”
张恪闻言摇了摇头,皱眉道:“大帅这么问,可是出了什么事吗?”
“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前几天我收到京城的一封信。信里面提到一件事情,陛下有意让宁王殿下纳唐老的嫡孙女为正妃。”
唐老的嫡孙女?那不就是唐芯吗?宁王,怎么又是宁王?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好鸟,皇帝怎么忽然会起这个心思的?虽然说嫁入皇室,对许多人来说,委实是可望而不可及,无上荣耀的事情。而且还是宁王的正妃,那在将来甚至是有可能成为皇后的。只是,唐芯……她愿意吗?嫁入帝王家,也并非人人都想的。张恪有些艰涩地道:“唐家……同意了?”
“那倒没有,那封信上说,唐老暂时回绝了。唐老的意思是,他觉得唐姑娘年纪还小,而且他就这么一个孙女,舍不得现在就将其嫁出去,因此想要等几年再说。”
张恪闻言,稍稍松了口气。老实说,他个人是很看不上宁王的,再加上彼此之间的过结,如果说唐芯真的成了宁王的正妃,那以后大家倒是真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唐芯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朋友,性格开朗、直率,品性善良、真诚,虽然是个女孩子,却很有义气,相处起来,也很融洽自然。但若是将来,他们之间真的加入宁王这个讨人厌的家伙的话,那就不好说了。光是现在想想那个场面,张恪都忍不住要皱皱眉头,磨磨牙根。总之,心里头绝对是不怎么爽利的。当然,若是他们真的互相之间两情相悦的话,那自然也唯有祝福他们的。这种事儿,他显然也没有什么干涉的立场的。
袁焕不知道张恪心中对于宁王的那些别扭,见他沉思着,便又压低声音,道:“其实,我看陛下这么做,大抵是出于想和唐家修复关系的考虑的。之前因为火器的关系,皇家和唐家之间,多少是有些心结的。若是能够彼此联姻的话,其实倒是件好事的。”
张恪闻言恍然,袁焕这么一说的话,仔细想想,这还真有可能就是皇帝的真实意图。毕竟那件事情,确实是在实质上伤害了两家的感情和互信的。而这两头巨头的不睦,无疑还是令人很头痛的,对政局的稳定也是明显不利的。虽然最终唐家选择了妥协,将有关火器制造的技术、工艺甚至于匠人都上交给了皇帝。但他们的心里面,想来总是会有一些不爽的。因此,站在皇帝的角度想,确实是有必要打一棍子后,再给唐家一个甜枣的。而且皇帝倒还真的没有小气,一出手就将自己最宠爱的宁王的正妃之位许给了唐家的嫡女。皇帝想要通过这场联姻,彻底的修复双方的关系,实话实说,还是蛮高招的一步棋的。一来,两家的确门当户对;二来,两个年轻人,虽然差着十来岁,不过问题不大,宁王的样貌不俗,唐芯呢,自然也是品貌俱佳,俩人还真算得上是天作之合的;三来,成了儿女亲家之后,双方关系便更近了一层,有些话也更容易说开了,有助于双方关系的重塑;最后一点,众所周知,皇帝最喜欢的儿子是宁王,但朝中却有不少大臣更属意于由长子秦王继承大统。这种事儿,倒也不好说谁对谁错的,但若是皇帝真的铁了心要传位于宁王的话,那么让宁王娶唐芯为妃,倒确实是能给宁王加分的,毕竟唐家的份量在那摆着。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不过,想来这些与事实应是大差不差的。
“唉,话说回来,此事表面上看,只是陛下的家事,但实际上牵扯甚大。唐老应该也是知道这件事情不简单,因此才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的。”这话说的隐晦,不过,张恪自然是听得明白的。大统之争,从来都不那么简单的。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利弊权衡、妥协交易等等,令人头痛。一个处理不好,便极有可能引发朝堂震荡。从这个角度想,便也不难理解唐宗师的谨小慎微了。虽然不能说宁王,他未来就必定能够登顶,但确实是处在旋涡的中心的。一旦唐芯真的跨出了那一步,便会被卷入其中,没有回头路了。所谓:一入侯门深似海,便是此理。
帝王家事即国事,然而,这种事儿张恪显然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从个人立场上讲,他肯定是不希望唐芯嫁给宁王的,但是真说到反对的理由,还真的是有些不太好说出口的。总不能说:我就是看宁王不爽,所以反对这门亲事的吧?那也太无理取闹了。因此,这事儿他还真不好说什么的。袁焕想来也只是因为知道张恪与唐家素有渊源,才顺嘴提了提此事的。
出了帅府,张恪却一直没有缓过神来。虽说唐老暂时回绝了皇家的求亲,但老实说,这门亲事,只怕成的机会还是挺大的。且不说皇帝的盘算,其实站在唐家家族利益的角度看,唐芯如果成为未来的皇后,对唐家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利好呢?至于说因此卷入是非风险,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想要有所得,便要做好有所失的准备。再者说了,拒绝皇家难道就不是另一种危险吗?本来就和皇帝有点问题的,如今人家主动伸出橄榄枝了,你却非要拒绝,这是要干嘛呀?摆明了是给脸不要脸啊。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就是不知道唐芯……,她个人对此持什么看法?
张恪晕呼呼地上了马车,行进在黑龙大道上,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唐芯有可能嫁给宁王的事情。不知为何这事儿让他极感烦闷,一想到将来有可能因为宁王,他和唐芯之间不仅朋友做不成,甚至有可能站在对立面,他这心里就很烦。心情郁结之下,张恪便跨出车厢,坐在了车夫旁边。一边吹吹凉风,一边看看风景,稍稍排解下郁闷的心情。正在此时,耳边突然传来叫唤声:“张恪……张恪……,张恪……。”
张恪下意识的朝发声处望去,却瞬间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