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回到互市监时,陈亮已经等待他多时了。两人互相拱手见礼,相偕坐下后,张恪便开门见山道:“启明兄,张远想必已经把事情都跟你说过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陈亮笑道:“不是有兴趣,而是非常有兴趣,哈哈哈!”
张恪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不瞒你说,这个计划后续需要投入的资金颇大,周期也会比较长。因为牧场需要持续的扩张,可能开头的几年,所有的收益都只能重新又投入到这里面来。启明兄怕是要做好前几年只出不进的准备了,哈哈哈!”
陈亮摆摆手道:“敬之无需解释这么多,我又不是第一次做生意,这些事情我自然懂的。你能第一时间想着为兄,我已是感激不尽的。别说几年内没收益了,就算最后赔了个精光,那也不过只是一桩生意而已,做生意本来就是有赚有赔的。这种事儿,不算什么的,再说,跟着敬之,我还真就不担心生意会赔了的。”
张恪闻言,倒是有些感动的。都说商人重利,不过在张恪看来,一个人重视利益,也谈不上有什么错的,当然不能见利忘义就是了。而且,一个人重利,跟他的身份也没有什么绝对关系的,那终究还是要看那个人自身的品性的。自认识陈亮以来,彼此之间相处融洽,以诚相待,从当初开设市舶司到后来开互市以及现在开牧场,陈亮皆是给予了自己非常大的支持,那可都是大笔的钱财啊。虽然,陈亮及其家族应该也是经过慎重评估的,毕竟谁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但这里面也必然有着他对于自己的友情及信任的,不然凭什么大笔银子非要投给你呢。
朋友间说太多感谢的话,也是矫情了,张恪便只笑着点了点头。陈亮又道:“互市这边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过两天,我还是亲自回京一趟,筹措银子吧,这样也能尽快地多弄点银子过来。”
张恪还能说什么,只能再次拱了拱手,想了想后又道:“启明兄高义,感谢的话小弟就不多说了。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我这里还有几封信想要托启明兄带往京城去。”
陈亮自无不允,伸手接过来几封信,一看信封,有给周勃的、给周薇的,另有一封却是给许合子的。陈亮暗自有些困惑,张恪给周家父女写信,没什么好奇怪的,但为什么要单独给许合子写一封信呢?虽说朋友之间也不是不能通个信啥的?只不过,毕竟相隔这么远呢,该不会是……?正暗自八卦时,张恪解释道:“我和高芝之间,不好太过高调的通信,更不方便假手于陌生人,否则恐会惹来麻烦。因此只能托启明兄亲自将此信交给许姑娘,让她想办法将我给高芝写的信送往青龙城了。毕竟她们同样来自那里,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带信。事非得已,麻烦启明兄了。”说完,又递过来一封信,不同于其它几封,信封上是空无一字的。
陈亮闻言恍然,他俩之间的事,确实是要谨慎一些的,否则难免又会引来风波。陈亮郑重的道:“敬之放心,为兄知道轻重,必会小心对待。”
张恪点头致谢,又叹了口气,道:“本来我是打算互市开市之后,就回京一趟,可能的话,再赶去青龙城看一看高芝的。只是如今因为牧场之事,只怕短时间内,我是脱不开身的。而且互市才刚开始运营,陛下授我以互市监之职,假如现在就放下职责,去处理私事,也的确说不过去。所以,暂时也只能先这样麻烦大家了。”
陈亮微笑道:“敬之说的哪里话,咱们是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忙,本就是应有之义,谈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自从知道高芝不得已避出京城,返回家乡后,张恪自然是担心的。倒不是担心高芝的人身安全,毕竟高家在青龙城底蕴深厚。张恪担心的是,她如今的心情会受到影响。他们俩人目前来说,的确是无名无分的。若是一般女孩子,对于这种情况,恐怕是会愁肠百结的,因为未来太不确定了。虽然高芝相对成熟理智,但也不代表就会对此毫无所谓的,毕竟事关自己的终身大事。因此虽然张恪没办法亲自去找她,但他还是想把自己的心意告诉她的,让她多少能安心一点。这封信他其实写了不少日子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或渠道送出去。虽然他可以通过驿站甚至是军方的渠道寄出信去,但这样做终究还是有风险的。最终,他还是觉得找熟人来转寄这封信会比较稳妥一点。于是,便有了今日这一遭。
送走陈亮后,张恪稍稍放心了点。虽然暂时还没有办法给予高芝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自己的态度却还是要明确的告诉她的,若是这一点都不去做的话,那他就太不是东西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是眼下的张恪所唯一能做的呢。
此后的几天,张恪放下互市监的事情,天天跑到互市以东的那一片荒野上,为建立牧场的事情忙碌着。好在互市的大部分事务,大多都已经交由“互市管理委员会”管着了,互市监因此倒也没有太多需要他亲自劳心的事情。张远已经被派去四处收购牲口了,而张家的那个小牧场也会集体迁徙过来,而小牧场里的三十多个牧民,他们也将会成为新牧场的第一批人员。而张恪的首要任务,便是提前为牧民们准备好居住的房屋,并把牲口的圈舍先行建好,以迎接他们的到来。好在之前建互市市场的那些匠人对于这项工程,显然是游刃有余的,相比起之前赶工互市市场的的候,可要轻松多了。张恪只是大致和他们提了提自己的要求,这些人便都能够心领神会,极为出色地贯彻了他的意志。加上这些活儿本身难度也不大,因此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也很高效。再过几个月,就是严冬了,因此无论是给牧民住的房子还是给牲口住的圈舍,在这其中,保暖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张恪对这方面的要求自然也比较高,好在这些匠人大多都是来自于北方的,对此都很了解。加上张恪也表示他不在乎成本,只要效果和质量,那还有啥好说的,直接往“死”里整呗。因此,无论是牧民们的房舍还是牲口的圈舍,都建造得极好,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这一日傍晚,刚从外面忙活完的张恪,一回到互市监,便见到了王五以及赵常山。张恪赶紧上前见礼,朝赵常山笑道:“赵大哥,你这么快就来了?这么说,你是答应来帮我了?”
赵常山笑了笑,道:“我哪敢不答应啊?师傅刚回来把事情一说,我媳妇儿就催着我赶紧来了。这不,我连个屁都没放,就赶来了。”
王五抬脚踢了他一下,斥道:“少扯淡了,新月姑娘还不是看你整天待在紫狐村,无所事事的闷得慌,才叫你出来闯一闯的。别以为我不知道,每次要出来采购东西,你小子还不都是抢着要出来的吗?哼,这会儿倒是装做不情不愿了,唬弄谁呀?”
赵常山呵呵一笑,也不辩解,只道:“师傅,您别老揭我底啊!紫狐村不是不好,但真的没啥意思嘛!当然,也是因为此地离狐族不远,想要回去一趟也方便得很,所以我才答应的。不然的话,我也舍不得离开媳妇太久的。”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行了,既然决定了,就要认真负责,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别给老子丢人。”
“您就放心吧,带兵咱毕竟是老本行,保证误不了事儿的。”
张恪拱手道:“那么,此事,就拜托赵大哥了。你先休息一下,等明天就去着手挑人吧。需要什么你尽管说。”
赵常山也不啰嗦,直接道:“挑人的事儿,我会先去找胡宗师商量一下的,他毕竟比较了解这里的人事。不过首先我得要弄清楚了,咱们的这个护卫队,具体要多少人了?驻地设在哪里?要配备何种装备兵器?还有就是饷银几何呢?不把这些弄清楚,我怎么招人嘛?”
张恪闻言,一拍脑袋,还真是,条件都还没开了,怎么招人?想了想后,终究自己不是专业的,不得要领,于是诚实地道:“这些事情,我是外行,赵大哥有什么建议不妨提出来看看。”
赵常山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来的路上,我便已经想过了。咱这支护卫团,主要是负责巡视、护卫牧场的。所要防的对象主要便是那些以肉食为主的异族,不让他们来咱家的牧场觅食偷食。我说的对不对?”
“正是如此。”
“既然如此,那咱们要组建的就必须是骑兵护卫队了,否则咱们两条腿的肯定是追不上那些四条腿的,到时候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了。”
还得是骑兵队啊?不过,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只不过要建一支骑兵队,那所要花费的银子,可就要多上许多了。据他粗浅的了解,一匹最普通的拉货的马,也要二十两银子的,而要求高一点的战马,那价格都是要翻倍的,这可是笔不小的开支啊。按照张恪之前的预想,他是准备初期先组建一支两百到三百的队伍的。如果就按二百人算的话,那也要配备二百匹马的。那么说,光买马就差不多要用掉七八千两银子了。而且,这还只是买马的钱,后续养马的钱,也是个持续性的大开支的。唉,买得起,却不见得养得起啊!可是,这显然是必须要花的钱,难不成打退堂鼓吗?那自然是不能够的,只能想办法去多搞搞钱了。唉,军备烧钱,真是自古皆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