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中秋
八月二十六日,经过各位考官深思熟虑的乡试榜单出现了贡院的门口。看榜之人中,有的癫狂如同范进,“我中了,我中了。”嘻嘻笑个不停;有的呆做当地,真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有的大骂这考官不通;还有好些哭到肠子都要断了。
沈白属于狂喜派的,他中了,而且是张破厄的意思,这沈白眼下是个是非之人,这沈白的文章是不错,但原本那些考官是不打算录用的,属于诏安。
圆梦这一桩自不必说,话且修提,还是说今年的中秋。
这年的中秋,张破厄照旧还是要赏月的。
《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花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以上所云与今强半相同。供月之说,其来旧矣。
但见午夜初长,黄昏已半,一轮月挂如银。冰盘如昼,赏玩正宜人。清影十分圆满,桂花玉兔交馨。帘栊高卷,金杯频劝酒,欢笑贺升平。年年当此节,酩酊醉醺醺。莫辞终夕饮,银汉露华新。
张破厄请安回来,萧碧玉抬头看天上那一轮月亮,便吩咐道:“上膳吧。”有宫女托着月饼出来,平儿从中挑了一个,这宫女吃了一口,平儿打量她的神色,方才把这月饼送上去。
张破厄咬了一口:“这味道倒不想是宫里面的,是哪儿的?”
“陛下法嘴啊,这是致美斋买来的,原打算给陛下尝鲜,不想陛下吃出来了。”萧碧玉笑道,林似霰笑了笑,不说话。
“如今的事情倒像是越来越好了,前些日子,学生们闹事,把朕吓了一跳,以为国家要乱,还好也没有,乡试一考,事情也就好了大半了,如今听闻京城里面的百姓说如今比往日太平多了,朕这心里也舒服了,可卿如今也好了,听说是念的佛,也不知是什么佛啊?”
“华严宗。”
听秦可卿说是华严宗,张破厄就说了一桩公案:“唐朝时候有个杜顺和尚,俗姓杜氏,京兆杜陵人,是华严宗第一代祖师。他道德高尚,不攀外缘,白天上山耕种,晚间回寺诵读华严经。
他有一徒弟跟他学法已十余年,见师父白天上山辛苦地耕种,夜间回寺又拜诵华严经,觉得师父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便向师父请求,师父说:“不必去了,在这里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愚蠢的弟子,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便说:“师父,我已发愿朝山,请师父慈悲,了我心愿。”师父见他去意已决,便准他去。临行前,师父说:“我有两封信,一封给清凉子,一封给猪老母,你顺便替我送去。”弟子将信收下,立刻启程,朝五台山方向走,一心想求文殊菩萨加被开智慧。”
按照信的地址找到清凉子,你们猜怎么着,这清凉子她竟然是一个妓女,徒弟心里觉得奇怪,为何师父有一位当妓女的朋友?但信封明明写给她,因此便照样交她。清凉子接信,拆开一看便说:“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我也要走了。”说完就坐下圆寂。徒弟觉得奇怪,将信捡起来一看,原来她是观世音菩萨,可是他还不曾觉悟。
又将第二封信按地址交给猪老母,原来它是一只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拆开来看,也当场死了。徒弟更觉奇怪,为什么看到信就死呢?于是把信捡起一看,原来信是写给普贤菩萨的化身为猪,来教化众生。但这愚笨的徒弟,竟然还不觉悟。”
秦可卿听的出神,张破厄喝了一口羊羔美酒,接着道:“这弟子来到五台山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问他:“你来五台做什么?”答:“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不见了。这时他才恍然明白,原来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于是立刻回头,赶快回见师父。可是抵寺门时,他那师父已圆寂多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张破厄说完,看了秦可卿一眼,她如今的神色虽比不得以往,桃花眼中的景色还是迷人,仿佛天下所有的水都在里面荡漾。
望向穆听雨、李纨、林似霰等,“朕原先以为这文殊菩萨是捉弄人,早点说不就得了?何况凡人肉眼怎么能识破法术。”
张破厄见远处伸出烟来,问道:“怎么了?”夏守忠一招手,听人报告,对张破厄说:“陛下,马棚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来了。”
“有人死了没有?”
“没有,那些马可都好着呢。”
“人没事就好了。”
张破厄念了一句佛,便道:“可我想起一个故事,才知道这文殊菩萨的意思,有个人潜心拜佛,天天在南海的普陀寺烧香祈祷,渴望能够见上观音菩萨一面。一天观音菩萨终于现身了,这人高兴的不得了,磕了无数个头,突然他发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他向观音菩萨问:“菩萨,您也拜佛吗?”菩萨答道:“当然拜啊。”那人又问:“您拜的是哪尊佛?”观音答道:“观音菩萨。”那个人就糊涂了:“您自己不就是观音菩萨吗?”观音笑着道:“是啊,求人不如求己啊!”一个人跪在佛前,他拜的不是那尊泥胎,拜的都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心中的那尊佛。如来说,众生皆具如来之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正德。孟子又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凡是向己求,求佛,我看还是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