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等月眉舒服了些,殷清风才匆匆跑了回来。

“还请各位长辈原谅小子,刚才这事情小子也第一次遇到,一时间『乱』了分寸,还请多多原谅。”

“哼!暂且饶你一回,速去将这新式种植稼禾的法子写出来,算是你向各位长辈赔礼了。”

能这么说话的,也只有李世民了。但殷清风能说啥。

“是、是、是,都是小子年幼,办事没有章法,请长辈们多担待。

这时光也近午了,庄子里备了些吃食,各位长辈『操』劳一上午,且坐下休息一二。稼禾种植的法子,小子这就去写。”

把他们扔去吃饭,殷清风又去看看月眉怎么样了,对于殷清风来说他们可没月眉重要。

殷清风一边拍着她的后背,一边问道“丫头,好点儿了吗?”

月眉扬着小脸儿,“郎君,月眉给你丢脸面了。”

“这次不算,别说你了,我听了也想,只是强忍着罢了。咱不能和他们比,他们都是骑马拼杀得天下的,咱是小孩子,没事儿。”

“月眉下次不会了。”

“好了,都过去了,来帮我个忙。”

一听有事要她做,月眉这才精神了一点儿。

“先帮我找块布来帮我把手缠上。”

不明所以的月眉问道“郎君,这是?”

“忘了我说的了,我这笔体和大唐流行的不一样,秦王让我把这怎么种地的方法写给他,我自然不能动手了,我这不是找借口吗?一会儿还得你来写。”

这么一说月眉算是明白了,笑嘻嘻的给殷清风当同谋。

李世民要的资料,殷清风前一天就让月眉写好了。

陪着月眉嬉闹了一会儿,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他才装模作样的走了出来。

来到中堂的时候,李世民问话了“你小子的手怎么了?”

殷清风一本正经的回道“回秦王,小子刚才忙中出错,将手碰伤了,幸好有月眉在旁帮衬。”

李世民将那摞纸接了过去,低头仔细看了一遍,又传给其他人浏览。

等众人都看完了,李世民说道“你再详细的说一遍。”

殷清风走到众人正对的位置站好,“这个农庄现有土地四十万亩,人丁三千户共计一万八千一百一十人。

以今天的收成来看,四十万亩产粮应为八十万石左右。

同时,这一万八千一百一十人,按照平均每日进餐两斤算的话,一年应消耗粮食十二万五千石左右。

如果他们是普通农户,每年还要交的租庸调和地税,折合成粮食应为六万到七万石。

那么,这个农庄每年结余的粮食,大约是六十一万石,可对?”

看到众人一头,殷清风差点没笑出声来。他停顿了一下,平缓的说道“能有这么的粮食结余,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齐心合力劳作。

可是,这个农庄之外的农户又是什么样子呢?

大唐的赋税以户来计算,丁口多的农户与丁口少的农户,要交一样的税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外如是。

除此之外,每丁授田不足百亩、亩产为一石左右、该交的租庸调、地税还得交、该留做种子的还要留、有牲畜的还要喂养牲畜、还要拿出一部分粮食,去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

剩下的,就是这户人家的口粮了。

如果,这户主是老男、是中女、是小男、是残疾、是寡妻呢?

如果,还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呢?

如果,有人生病了呢?

如果再有天灾呢?

这户人家有能力度过灾年吗?”

本来,刚还沉浸在六十一万石的结余中。现在,众人的美梦被殷清风的诘问,无情的击破。

每一个问题,都恍若巨锤。

每个人的脸上,如挂上了一层寒霜。

因为他们清楚,殷清风说的没有错。

均田令,看起来很美好。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不可能达到律令中规定的田亩数。

没有足够的田亩数、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只要殷清风问的那些问题出现了一到两个,对于这些农户,就意味着灾难来临。

当他们的心,降到谷底的时候,殷清风接着说道“小子最后想说的是,其实以关中之地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两种。”

“一年两种?”众人在心里一起画了一个问号。

“等等!”李世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你刚才说什么?关中地区可以一、年、两、种?”

殷清风轻轻点了下头。

“腾~~~”其他人一起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对他们的反应并不奇怪。

一向重视农业的中国,从东周开始便进入了精耕细作时代。

铁制农具、防涝防旱、水利灌溉、追肥、二十四节气、复种、轮种、饲养业、春小麦、冬小麦现代的农业生产,无非也就是这些。

以农具为例在机械化出现之前,所有的农具在隋唐之前基本都已经出现了。之后就算有新式农具出现,也大多是一种改进的『性』质。

刚才李世民问的是,关中地区也可以一年两种。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人对一年两种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为什么惊讶呢?

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五七零年开始一直到七五零年之间,地球或者说中国将处于暖期。这两百年的温度,要比现代的略高一点点。而且,这个时期的降雨量,远比现代要充沛得多。

但是,这时人们的种地的习惯,还是沿袭以往的。

从公元二零零年前后,也就是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公元五零零年,中国的气温一直处于下降期。而且,五零零年前后的温度,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

虽然从那以后,温度在持续上升,但北方的政权却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隋朝虽说统一了天下,可是秦淮以北的种植习惯却没改。

殷清风之前问过杜丙,也向杜伏威和单云英求证过。他们的回答是,现在淮河以北,每年只种一茬庄稼。

如果没有他们再三的保证,殷清风也不敢说出一年两种的话来。

但是,随着政权的稳定,一年两种或者两年三种,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他只是在打一个时间差而已。

这个时间差,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殷清风知道他们要问什么,他抢先回答道“现在还只是五月下旬,这次收割之后,小子会命人种下水稻。等收割的时候,殿下与诸位长辈可以再次前来视察。”

洛阳附近的水稻种植历史很悠久,想要获得稻种,根本不必跑去江淮一带。

李世民对殷清风摆了一下手,“你先等等!”

说完,他转身对萧瑀说道“国公,这小儿说,关中可以一年两种。那是不是大河以南都可以如此?”

萧瑀“可以吧”

“嘶~~~~”所有人都惊呆了。

李世民和萧瑀俩人的一问一答,意味着不只是大江两岸才可以一年两种。大河到大江之间、荆湘与巴蜀之地,皆可以一年两种!

全大唐有多少土地?每年又能增加多少?

一旦在全大唐普及的话,就意味着一年相当于过去四年的产量、十年相当于四十年的产量

所有人越想越不可思议,越想,看着殷清风的眼神越火热“这是天降英才于大唐啊!”

殷清风面对吃人的眼光,他脸上显得很平淡,但内心就不是这样了。

为了给自己解围,殷清风说道“今日是五月二十二,月底或下月初就可以种下水稻。

这一年两种在时间上允许的,但最终产量如何,小子不敢保证。”

有了这句话的缓和,众人总算没那么激动了。

李世民这时很想抽殷清风一巴掌,“产量?谁还在乎你这第二种是什么产量!就算关中不行,不是还有江淮吗、不是还有巴蜀吗?哪怕不增加三倍,两倍也行啊!”

或许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都似笑非笑的看着殷清风。

杜如晦问道“这里的麦子是何时种下的?你这水稻又何时能收割?”

其他人一着头,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殷清风微转身体,正对着杜如晦,“正月底种下,生长期为四个月。水稻在霜降前可以收割。”

杜如晦追问道“怎么是正月底?不是三月上中吗?”

殷清风冲杜如晦一拱手,“敢问杜学士,豫州的‘豫’做何解?”

杜如晦一愣,不明白殷清风问这个问题与几月份种地有啥关系,不过他还是耐心的解释道“《东京赋》中‘度秋豫以收成’,可以解释为出游;《后汉书·乐夷传》中,豫又做‘参与’解。不知”

殷清风向杜如晦微鞠一躬,“谢长者赐教。具体的说,‘豫’字的左边为声符,右边为意符。

所以,‘豫’字读‘予’的音,其本意表达的是象之大者。”

杜如晦和其他人一样,都有些吃惊,他说道“没想到小郎君对训诂学深有研究。”

殷清风可不太清楚训诂学是什么内容,他也不敢接茬,“小子以‘豫’字做引,便是想说明,仓颉先圣造字的时候,原先豫州一带是有象群出没的。而今,别说豫州,恐怕大江以北都不得见了。

所以,小子的结论是,四季变化非常例。”

杜如晦有些迟疑,“那以小郎君的意思是”

不但杜如晦被殷清风吓到了,其他人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儿去。气象、历法这些内容太神秘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习和精通的。

殷清风当然知道症结出在哪里了,“小子只是在读书的时候,偶发奇想。既不精通训诂学也不清楚星象。”

李世民和身边的人相互看看了,又看向殷清风。貌似殷清风这年龄,应该真的只是出于少年的遐想。

殷清风接着说道“古人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桑。但,既然四季有变化,便应做出相应的变动,不能等到谷雨的时候再去耕种了。

而且,既然二十四节气当中有芒种的说法,那么为什么不在关中之地验证一下是否可行呢?

小子正是受古人启发,才在这农庄实行的。

现在看起来,结果还不错。”

众人心说,“何止是不错,简直太不错了!”

殷清风不知他们腹诽什么,他接着说道“在小子看来,二十四节气,也不见得能指导全大唐的农桑之事的。”

众人又被殷清风惊到了,“这少年郎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刚说完二十四节气的好,现在有开始驳斥了。”

“长城以北落雪的时候,岭南之地恐怕还是炎热如夏的景象吧。山东境内可以耕种了,河西之地还是漫天黄沙吧。

二十四节气在小子看来,更适合的是中原地带,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

小子再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为例。

这本书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农桑书籍,但那只是北魏以前大河中下游地区的经验,有很多不适合当下了。并且,也不见在其他区域可以适用。

大唐既然以农为国本,殿下何不命人将天下分为几个区域,然后命人专门研究各区域的特点,总结出更佳有效的指导当地农桑种植的办法?”

殷清风说痛快了,屋子其他人无语了。

一个‘关中之地可以一年两种’就够惊人的了。现在,他为了证明他是对的,竟然连二十四节气、连《齐民要术》都给否了。

屋内长久的沉默,让一旁的月眉有些不安。殷清风给月眉使了个眼『色』,示意她放宽心思。

或许是这个小动作被李世民觉察到了,他站起来,扭头儿去对其他人说道“众位,今日已尽兴,不如归去。”

其他人似乎从睡梦中醒来,接连的准备要往外走。

殷清风这时『插』言了,“小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一起看向殷清风,李世民说道“说吧。”

“能和秦王殿下来此地的,都是殿下心腹之人小子也是欣喜在弱龄之年就能为大唐做些贡献。也正是因为小子这年岁太小,所以,还请众位长辈将此事隐瞒下来。”

在场之人听完殷清风的话,再次感到惊讶。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奇门医圣在都市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大唐龙牙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大唐:李二,还钱我在异界开镖局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大秦镇王侯一缕幽香诡三国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满级账号在异界血火河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弘宋,重生赵车神隆庆中兴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秦:化身人屠,祖龙求我别杀了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从特种兵开始的神级背包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三国大军湿家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