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周帝国军法,王师十二军严禁经商。
此番向三苗部落售卖粮食物资,所有收益均悉数划归实际供货的郡县府库。
正因如此,无需玄甲军催促,便有大量陈粮旧物运至黔中郡。
三苗部落使者再度前来时,即便已经携带高额钱财,陈粮旧物依旧只多不少。
便在三苗部落与玄甲军密集交易时,楚君熊仪方面,得知三苗部落公然宣布脱离楚国,顿时无比恼怒。
不等嫡长孙熊眴的葬礼结束,便颁布国君命书,宣布三苗部落叛乱之罪。
随后征召楚国青壮,任命次子熊伯比为统帅,前往讨伐三苗部落。
三苗部落的首领们得知,一方面加紧修筑关隘,另一方面继续购买粮食物资。
这时,也不知道是谁最先提议,需要更改被动挨打的策略,变成主动伏击战。
所谓伏击战,即是在熊伯比统领楚国大军刚刚抵达时,趁其等尚未站稳脚跟,抢先发动突袭行动。
楚国大军甲士大多是临时征召,一旦失了先机,士气便会瞬间崩塌。
即便熊伯比再厉害,也无法挽回溃败的结局。
三苗部落的首领们听罢,当即同意突袭楚国大军的行动。
……
大周帝国十一年,夏初。
楚君熊仪嫡次子熊伯比,正式率领紧急组建的楚国大军,往三苗部落领地快速行军。
就在楚国大军抵达边界当天,熊伯比刚刚选好营地位置,还没来得及安排甲士搭建营帐,便听到四周传来喊杀声。
楚国大军瞬间一片哄乱。
熊伯比连忙派亲卫前去压阵,并指挥有经验的甲士紧急组建防线。
结果可想而知,即便熊伯比指挥有度,新来甲士依旧像无头苍蝇一般,根本分不清自己应该做什么,只会往四周乱窜。
这时,大批三苗部落青壮现身,在前方与左右两侧的树林中,不断朝楚国大军发射箭矢。
弓箭是竹木制成,简单砍伐树木与竹子,便能制作出初始版本。
由于制作成本极其低廉,而且不用消费多少时间,所以即便容易损坏,精准度不及正常弓箭的两成,也丝毫不影响三苗部落用来杀伤楚国甲士。
矢就是拳头大小石头,在森林里可以随地捡拾。
只需寻找到坚韧的藤蔓,用石刀砸断后,编织成一条草绳,就可以做成简单的投石绳索。
投石绳索本就是三苗部落族人常用的狩猎工具,大部分族人自幼便能熟练使用。
如今应用到战场上,只不过是将猎物变成敌人,根本不用再进行额外训练。
三苗部落青壮以森林为掩体,对楚国大军发动密集的箭矢攻击。
虽然箭矢的力道与准头差强人意,但是胜在数量足够多,楚国大军甲士很快便负伤累累。
即便大部分只是轻伤,以当前的医疗条件,也很容易因为伤口感染丧命。
再上疼痛引发的哀嚎声,使得楚国大军彻底失控,甲士开始疯狂四散奔逃。
三苗部落青壮见状,趁机从森林中杀出。
面对无头苍蝇般的楚国大军甲士,优先使用长木棍将对方击倒,随后绑住手脚,使对方成为自己的战利品。
玄甲军早已暗中提示三苗部落使者,可以使用楚国俘虏,换取粮食物资。
因此,三苗部落的首领们在临行之时,便已经刻意叮嘱自己麾下的族中青壮,只要成功俘虏楚国大军甲士,便能获得奖赏。
至于拼死抵抗的楚国大军青壮,则使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将对方砍杀,不浪费任何时间进行劝说。
根据三苗部落使者讲述,外加身处楚国的邦谍探查,此战楚国大军损失惨重,以三苗部落大获全胜告终。
楚国大军的甲士,仅有三成成功逃脱,其余七成要么在混乱中被击杀,要么成为三苗部落青壮的俘虏。
更为严重的是,楚国大军统帅,楚君熊仪嫡次子熊伯比,明确被三苗部落青壮击杀。
楚君熊仪收到消息后,当场两眼发黑,直接晕倒在长榻上。
姬宫湦得知,十分明白楚君熊仪当时的感受。
嫡长子熊坎与嫡长孙熊眴已经相继殒命,如今嫡次子熊伯比又战死疆场,堪称接二连三白发人送黑发人。
听到嫡次子熊伯比的噩耗,楚君熊仪只是晕倒,不到半刻钟便苏醒过来,并没有所谓的气急攻心从此大病不起。
这已经足够说明,楚君熊仪的心性异常坚韧。
等到情绪稍微缓和,楚君熊仪当即下令,将三苗部落列为叛国者,往后三苗部落所有族人,无论男女老幼,均是楚国的死敌。
遇到三苗部落族人后,无论是将对方杀死,亦或是把对方抓住,都能获得高额奖赏。
楚国国人称之为灭苗令。
虽然楚国大军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开,仍然有大量青壮对高额奖赏动心,自动携带食物与武器装备,结伴前往楚苗边界。
三苗部落的首领们收获大胜,尤其是明确楚国大军统帅熊伯比战死,深知楚君熊仪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发动更加疯狂的报复。
于是,便命三苗部落青壮快速打扫战场,随后立即返回关隘。
对俘虏进行登记,随后由专人押往大周帝国黔中郡边界,用来交换立等可取的粮食物资。
处理掉俘虏后,三苗部落的首领们继续商议接下来的部署。
结果,又是不知道谁先起的头,应对楚君熊仪疯狂报复的策略,竟然由严阵以待,逐渐变成坚壁清野。
凡是三苗部落的族人,一律需要迁往三苗部落领地内侧,避免遭受楚国人的屠戮。
所有可以通往楚国的道路,能够损毁的一律损毁。
若是难以损毁的道路,便在重要位置修筑关隘。
关隘简单分为三种。
第一种,重要位置本就狭窄,而且左右两旁均难以通行,那便修筑隔断关隘。
往后将无法再通行,除非将整座关隘挖掉。
第二种,重要位置有河流等天然屏障,那便修筑高台关隘。
届时楚国人卷土重来,便可利用高位优势,让楚国人知难而退。
第三种,重要位置开阔,那便修筑拱形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