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国而言,以前的楚国是狼,而现在的楚国是羊羔。
正在撕咬楚国的吴国,则是一头勐虎。
秦国东边的晋国,更像是大象一般的存在!
秦国历代国君的夙愿,无不是东出,逐鹿中原,嬴籍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自穆公以来,秦国的国势就一蹶不振,故步自封,没有多少发展。
嬴籍的满腔抱负,也得不到施展的地方。
就在这时,申包胥那撕心列肺的痛哭声,再一次传到秦国的议政殿中。
哭声至悲至哀,震颤了大殿,群臣闻之,无不暗然神伤。
嬴籍却不为所动,心想看他能哭到几时。
没想到申包胥从己时哭到申时仍不罢休!
衣衫已经湿透,地上的泪水流成了小河。
大殿里已空无一人,申包胥还在伏地痛哭。
翌日,申包胥还是不吃不喝,时而哀号,时而悲泣,苦苦恳求秦国出兵,第三天依然如此。
申包胥这般扰乱了朝事,搅乱了人心,这让嬴籍十分气恼,让人劝他,不听,拉他,不走。
“秦伯若不答应出兵救楚,外臣便哭死在此地也!”
申包胥泪流满面的道。
这让嬴籍恨得咬牙切齿。
他恨不能让士卒将申包胥拉出去就地处决,但是害怕背负杀害一国使臣的骂名,只能作罢。
像是申包胥这种贤臣义士,名望颇高,嬴籍亦是十分无奈的。
这杀又杀不得,拉又拉不走,劝又劝不住,嬴籍该如何是好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嬴籍干脆不管,只想让申包胥自己哭死饿死,然后一了百了。
“大王!你颠沛流离,寄居他乡,指望臣搬来援兵,大王你望眼欲穿,臣肝肠寸断!”
“臣有负王命!让大王失望矣!”
话音一落,跪在地上的申包胥又朝着东边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让自己的脑门上鲜血直流。
申包胥那泣血的哭诉及彻底失望之后的撞地,让嬴籍不禁有些同情他。
嬴籍上前好意相劝道:“申子,你的来意寡人已经知晓。”
“寡人正在与群臣商议出兵救楚之事,是否可行,请申子先回传舍稍事歇息,寡人过几日便给申子答复,如何”
按理说,得到嬴籍的这一说法,申包胥应该服软的。
不料,申包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硬骨头,一头犟驴,根本就不是嬴籍三言两语就能忽悠得了的。
只见申包胥抹着眼泪哭泣道:“秦伯,天可怜见!”
“吴国是头大野豨(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列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
“我王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秦国告急求救。”
“秦伯,吴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
“吴王庆忌,其人贪婪成性,暴虐无道,要是吴国成为秦国之邻国,则必将危害秦之边疆。”
“趁着吴师尚未将楚国平定,秦伯何不出兵去分一杯羹,攻取部分楚地”
《控卫在此》
“若楚国就此灭亡,另一部分便是秦国的疆土。若凭借秦伯你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人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
这是怂恿秦人去楚国分一杯羹
当然,嬴籍的心里有这样的计划,只是被申包胥当面戳穿,脸上难免有些尴尬的神色。
“申子,请你暂时住到传舍歇息,寡人过几日必定给你答复。”
闻言,申包胥只是摇摇头道:“我王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又怎敢去衣食无忧的传舍歇息”
“这……”
看着如此固执己见的申包胥,嬴籍心中着实是无奈。
……
“是第七日矣。”
陛台之上,嬴籍掐指一算,心中百感交集。
他在群臣都各自落座后,又亦步亦趋的走出议政殿,来到外边的走廊上一看。
只见申包胥仍然趴在地上哭泣,只是声音已经很是微弱。
申包胥努力地用两手支撑地面,慢慢抬起头来,蓬乱的花白须发,黄中泛黑的一张瘦长脸,已经没有泪水。
两眼里滴出的分明是点点鲜血,原来睿智明亮的眼神已暗澹了许多,但仍闪烁着执着哀求的光。
他沙哑着干涩的嗓子,有气无力地继续哭诉道:“伍员啊,伍员,当初平王枉杀了你的父兄,我帮你只身逃走。”
“临别你愤愤地说,一定要回来灭掉楚国,我当即立誓,你能灭掉楚国,我一定能复兴楚国,否则断不苟活于世。可是,现在……”
申包胥接着一句话一滴血,断断续续地道:“我,既然不能……求得秦人的…….援助,不能兑现誓言……还有何面目,活着。”
申包胥于是一头撞在石板地上,两眼一抹黑,昏死过去。
见状,嬴籍赶紧叫人将申包胥抬下去交给御医诊治。
申包胥的所作所为,终于深深感动了嬴籍那颗不易感动的心。
翌日,嬴籍立于陛台之上,看着被抬进议政殿的申包胥,再扫视了秦国的公卿大夫们一眼,终于下定决心。
“楚王昏庸无道,本不该救,但有申包胥此等忠义之臣,楚不该亡。寡人决定,发战车五百乘,前往救楚!”
“君上英明!”
群臣都纷纷附议。
因为申包胥的那种所作所为,着实是打动了他们。
“外臣,替我王,替楚国人,谢过秦伯!”
身体极度虚弱的申包胥,还不忘踉踉跄跄的拄着一支拐杖,准备站起身朝着嬴籍行礼。
嬴籍旋即走下陛台,一把扶起了申包胥,挽着他的胳膊道:“申子,这是寡人应做的。”
嬴籍又环视一周,看着在场的公卿大夫,放声大笑道:“二三子,昔日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天子的土地大部沦陷,而我秦人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乃有无衣之歌也,此情此景,何不康而慨之”
“岂曰无衣……”
随着嬴籍带头哼唱,群臣都跟着以一种厚重的嗓音哼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