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答道:\"目前这座工坊的产量有限,只能满足小规模试验的需求。若要大规模应用,需要建立更多的工坊,并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那需要多久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朱元璋追问。
\"如果一切顺利,半年内可以建成三到五座规模更大的工坊,届时产量将大幅增加。\"朱雄英自信地回答。
朱元璋思索片刻,然后做出决定:\"好!朕准许你扩大生产规模。太子,你负责协调户部和工部,给雄英提供必要的支持。\"
朱标恭敬地应下:\"儿臣遵命。\"
离开工坊时,朱元璋罕见地拉着朱雄英的手,感慨道:\"雄英,你这水泥若能大规模生产,我大明的长城、城防、水利都将更加坚固,百姓也将受益无穷。\"
朱雄英受宠若惊,连忙谦虚道:\"孙儿不过是借鉴前人智慧,略有创新罢了。能为大明的建设尽一份力,是孙儿的福分。\"
朱元璋欣慰地笑了:\"难得你有如此心胸。朕看你这些日子辛苦了,是该休息一下了。过几日,皇后要在宫中设宴,你也来参加吧。\"
\"孙儿遵命。\"朱雄英恭敬地行礼。
返回皇宫的路上,朱元璋对朱标说道:\"雄英这孩子,不仅有奇思妙想,更难得的是能身体力行,将想法变为现实。这份毅力和执行力,比他的聪明才智更为可贵。\"
朱标欣慰地点头:\"父皇所言极是。雄英虽年幼,但做事一向踏实认真,不好高骛远。这水泥工坊从选址到建成,他都亲自参与,遇到问题也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培养他吧。这样的人才,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
朱标躬身应是,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他知道,儿子的才华和努力,已经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认可。而这种认可,对于朱家未来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坊中,朱雄英望着祖父和父亲远去的背影,轻轻吐出一口气。尽管这半个月来他日夜操劳,身心俱疲,但看到自己的创造得到了祖父的认可,一切辛苦都变得值得了。
\"殿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安排?\"王春在一旁问道。
朱雄英眼神坚定地回答:\"继续完善工艺,提高产量,为大规模生产做准备。我相信,水泥会成为改变大明面貌的重要力量。\"
随着李善长和詹同的秘密调查推进,空印一事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太常寺尚书吕本作为主要涉案人员,其利用职权之便贪腐受贿、擅发空印的证据越来越多,甚至还发现了他与已伏诛的胡惟庸往来的密信。
东宫书房内,朱标神情凝重地审阅着案卷,眉头紧锁。朱雄英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父亲开口。
\"父亲,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必须有所决断了。\"朱雄英最终打破了沉默。
朱标长叹一声:\"为父知道。只是...吕本毕竟是你母亲的父亲,若依律处置,恐怕...\"
\"父亲顾虑的是母亲的感受?\"朱雄英问道。
朱标点了点头:\"不错。虽然近来你母亲行事有些不妥,但毕竟多年夫妻。若重罚吕本,恐怕你母亲难以接受,家宅不宁。可若轻纵,又有违朝廷法度,祖父那里也交代不过去。\"
朱雄英思索片刻,提议道:\"父亲,何不先召见母亲,将证据给她看?让她明白吕本确实有罪,再由她出面劝说外祖父主动请罪辞官,或许可两全其美。\"
朱标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既给了吕本体面,又不违背朝廷法度。待我今日便召见你母亲。\"
傍晚时分,太子妃马氏被召至东宫书房。见到丈夫严肃的神情,她心中已有不安的预感。
\"妃子,请坐。\"朱标语气平和地说道,\"今日召你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马氏心中忐忑,却强作镇定:\"不知殿下有何要事?\"
朱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桌上的一叠书信和文书推到马氏面前:\"你先看看这些。\"
马氏疑惑地接过文书,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那些文书详细记录了吕本如何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擅发空印的证据,还有他与胡惟庸的往来密信,内容涉及对朝廷的不敬之语和某些隐晦的阴谋。
\"这...这不可能!\"马氏的手微微颤抖,\"我父亲一向忠心为国,怎会做出这等事来?这些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朱标叹息道:\"这些证据都经过多方核实,确凿无疑。李善长和詹同已经调查多时,不会有错。\"
\"那...那现在怎么办?\"马氏慌乱地问道,眼中已泛起泪花。
朱标安慰道:\"我知道你与父亲感情深厚,所以此事一直未向祖父汇报。我想请你出面,劝说你父亲主动辞官归隐,这样可保全性命和吕家颜面。\"
马氏听出丈夫的言外之意,若不照此办理,等待吕本的将是更严厉的惩罚。她强忍泪水,点了点头:\"我...我知道了。我这就去见父亲。\"
离开东宫后,马氏回到自己的宫中,立即派人召来吕本。不多时,吕本便匆匆赶到。一见面,吕本就察觉到女儿异常的神情。
\"女儿,发生什么事了?这般急召为父前来。\"吕本关切地问道。
马氏没有回答,而是示意所有宫女太监退下。待人都退去后,她猛地转身,眼中已满是怒火:\"父亲,您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敢与胡惟庸那样的逆贼往来,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擅发空印!\"
吕本顿时如遭雷击,面色煞白:\"你...你是从何处得知这些的?\"
\"太子殿下已将证据给我看过了!铁证如山,您还要狡辩吗?\"马氏痛心地质问道。
吕本慌忙辩解:\"女儿,事情并非如你所想。那胡惟庸当初权倾朝野,谁不与他往来?至于空印一事,也是朝廷旧例,并非为父一人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