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城,城门入口处吊着一具尸体,因为时间久,尸体早已经风干。
几只乌鸦落在尸体上,不时啄上一口。
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路过此处,往尸体的方向啐上一口。
熙微打扮成乞丐婆子往城中走。
“站住,哪儿来的?”
几个衣着比褴褛好一些,但仍旧破旧满身赃物的,像是守卫一样的几个人走了过来,拦住熙微。
他们扛着长枪,长枪的样式各不相同,像是什么地方抢来的。
熙微将内劲逼在喉咙处,把声音变得沙哑苍老。
“我是沣水县的人。”
为首的是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眼中带着狐疑。
沣水县?那些普通的百姓早就被他们当做弃子去填城了,怎么会有人活着?
他指着城门上的尸体,“你为什么不对他吐口水?”
“??”
这规定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熙微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连这规矩都不知道,一定是朝廷派来的人奸细!”
“抓住她——”
行踪暴露,这回熙微没有杀人,而是直接跑。
她武功高,跑的快。
地上的大多是各处的地痞流氓,或者靠体力谋生的男人。面对普通百姓,他们或许有些能耐。
但是现在,他们追不上熙微。
熙微在楚州城潜行了三天,将这里各处的消息摸查了个七七八八。
陈忠这个人平民出身,父亲是市井小贩,母亲靠着给人织席贴补家用。他以前在长丰县做过捕快,为人仗义疏财,结交各路豪强,却又经常欺压底层的百姓。
后来,明易之到长丰县任职后,就将此人革职。
陈忠做不成捕快,找到过去结交的豪强,做了一段时间强盗。后来,因意外结识了一位总兵,便到沣水县的军营做了百夫长。
做了百夫长之后,他便得罪了人,那人查出来他曾经做过强盗的事,并揭露出来。陈忠因此被兵营判了绞刑,差点被处死。
后来那总兵替他求情未果,私下将他放出军营。
没多久,楚州便遭遇水灾。
陈忠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与那总兵一起,带着亲信和强盗趁机把持兵营,把不愿意听从他们的魏军全部杀了,最后强行收揽了五百名士兵。
等到长丰县叛乱的消息传来,各处的百姓纷纷效仿,甚至有些村户自称一派,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一时间楚州境内有数百股起义势力。
陈忠等人趁此机会打着各种名头,将这些势力一一收拢,如今一年过去,他们手中已经有了三万余人,统领的百姓有五万人。
楚王和刺史早就跑了。
他找上了雍王,承诺只要雍王为他解决了叛乱之事,将来为他马首是瞻。
雍王,就是萧明仪的父亲。
夜色中,熙微站在城墙上,一边吃着手中的干饼子,一边把剩下的扔给盘踞在下方尸体的乌鸦。
这具尸体就是那倒霉钦差。
这钦差来楚州实际上是为了调查水患之事,但是楚王却放出消息,他带了赈灾粮。
目的便是,要借叛军的手,把钦差留在这里。
陈忠等人之所以能把灾民凝聚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借口,便是朝廷对他们不管不顾。
如果此时,朝廷真的派来了赈灾粮食,必然会动摇百姓对他们的信任。
所以,这钦差还没进入楚州的地界就被两方势力当成了眼中钉。
陈忠派人四处宣扬,说这钦差为人如何放荡,鱼肉百姓,还贪墨了大笔钱粮。
百姓消息闭塞,听那些人说的多了,便也跟着对这钦差咬牙切齿。
等这钦差进城,一句话没说,就被人当胸一箭,射了个对穿。
陈忠亲自上台,当着众多百姓的面,历数这钦差的罪状、朝廷的不仁道。
然后,一刀将钦差的头砍下。
四周百姓纷纷叫好,夸陈忠是神仙下凡,是百姓的救星。
这几天,熙微有时候扮做乞丐,有时候扮做陈忠的手下。
打听来的消息零零散散。
如今,还留在楚州的那些百姓都视这钦差为仇敌,视他为朝廷的鹰犬败类。
但是,这钦差并非寂寂无名之人。
他是去年的探花,相貌英俊,才学斐然。
曾经在高堂之上痛斥摄政王专断独断,向皇帝以血书表忠诚之志。
那血书上的内容用了大禹禅让之言,私下被传播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真是可惜。
他既然懂得这几句话,就该知道楚州若遇天灾,必见人心之危。
如今,他死在“人心惟危”之下,就连尸体也被乌鸦啄食,不得保全。
熙微望着下方的尸体,心中生出几分惋惜,这样的人不该在死后遭到这样的对待。
虽然惋惜,但她却没有做多余的事。
如果朝廷有道,这人必将恢复身后名声。
她如今更应该考虑的是将来的路。
覆巢之下无完卵。
如果雍王真的能平底楚州之乱,这大魏或许还能再延续一些时日。她的余生或许能够安稳度日。
可如果雍王不能,更甚至楚州这场祸乱,背后若是有人刻意主导——
那么,将来乱的必定不仅仅只有楚州。大魏本来就问题重重,如果叛乱的消息传出去后,必然会引来各处心怀鬼胎之人。
那几处河堤,熙微已经去看过。
有的确是年久失修,内里腐败。但是有的虽然因为楚王贪墨了银两,但也不该毁坏的如此彻底。
熙微从城墙上下来,调转脚步往雍州的方向。
雍州与楚州相邻。
当初,楚州遭遇水患,雍州是什么态度呢?仅仅因为楚王的承诺,他就愿意费心费力地出兵出钱,为楚王平定叛乱?
天底下真有这样的老好人?
雍王在图谋什么呢?
熙微脑海中回忆着过去与雍王有关的记忆。
先帝众多兄弟中,这雍王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实,是个老好人。加上他与先帝一母同胞,所以极其受先帝的信任。
只不过,他命不好。
熙微那老主子容不下他,遭遇几次刺杀之后,雍王便自请回到封地。
到如今,他应该已经许多年未曾出过雍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