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一直没皇帝也不算个事。
代为管理政务的这段时间,谢平宁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为了扳倒谢修明,谢元青辛苦蛰伏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将江山抢回来,结果自己说跑就跑,这到底是为什么?
纵观大晋王朝的多年历史,谢平宁觉得谢家不出痴情种,谢元青这么追着姜夏云,必然是另有目的。
还没等谢平宁想出个什么名堂来,就听见外面有人通传,温大人求见。
谢元青并未处死皇后,对温昭一家,也只是剥夺了皇商的位置。
后来谢平宁执政后的反对声音太多,她索性心一横,直接把温昭提上来当官。
温昭与他们也没什么仇,又不缺才学,原本谢平宁是想找个人与自己一起分担闲言碎语,结果任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出乎意料地好用。
紧接着,谢平宁又如法炮制,招了不少女官进来,其中还包括似乎与姜夏云认识的一个姓于的姑娘。
听见通传声,谢平宁笑容和蔼地让她进来。
与前些年相比,温昭看上去成熟内敛了一些,她先对谢平宁行了一礼,接下来才道:“长公主殿下,臣这次来,为您带了一件礼物。”
温昭是少女心性,之前也给谢平宁带过几次礼物,每次都很合她的心意。
谢平宁满心欢喜地打开温昭带来的箱子,想起温昭前一阵子出过京,猜测必定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没想到才刚打开,就被里面的明黄色闪了眼。
不妙。
很不妙!
谢平宁立刻警惕起来,下意识将箱子合上,转头看向温昭:“里面是什么?”
温昭不正面回答:“是臣为陛下准备的礼物。”
谢平宁:“……”
温昭:“……”
顺嘴就说出来了。
如果有可能,谁不想当皇帝?
但谢平宁心中总有疑虑,听温昭这么说,心里被吓了一跳,背过身不看她:“温大人把礼物带回去吧,我受不起。”
等了片刻,谢平宁没等到温昭离开的脚步声,反倒等到了一袭黄袍加身。
大概是谢平宁看起来真是太好说话了,她与温昭两人又都是女子,温昭并不算怕她。
得了逐客令后,温昭主动将箱子打开,动作轻缓地取出特别定制的龙袍,为谢平宁披上。
谢平宁瞠目结舌,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的霸王硬上弓,比起当年姜夏云硬拉着自己聊天,其实也差不多了。
“我知道你是好意,但是……”
她的话还没说完,旁边就乌泱泱跪了一片,不知暗地里排练了几遍,高喊“吾皇万岁”,还真让谢平宁恍惚了一瞬。
即使当长公主也能受到众人的拥护,但那种感觉与当皇帝还是不一样的。
听着众人的声音,谢平宁忍不住弯了下嘴角,又很快收敛笑意,怕被人发现。
既然大家都在求她当皇帝,那她……
谢平宁态度松动,看了一眼温昭,勉强假装出严肃的样子:“我再考虑一下。”
好险,差点就说成朕了,还好她反应快。
……
温昭敢这么做,自然是有底气的。
谢平宁这些年对于“女子登基”一事一直不太有信心,但温昭却知道,之前谢家人已经快被谢修明杀完了,现在剩的几个人除了谢平宁、谢元青就是亲王。
亲王与谢修明勾结,早被不知被赶到哪去了。
谢元青扔下国事就跑,一去好几年,完全没有回来的意思,轻功倒是练得愈发炉火纯青。偶尔有个大臣遇到他,还没说上几句话,就不慎跟丢。
最后只剩下一个谢平宁。
领养孩子无异于混淆皇室血脉。
再说了,就算真要领养过继,又要选谁家的孩子?万一选中个心怀鬼胎的人家,后果还不如让谢平宁来。
一切都已经计划妥当,看好谢平宁的官员也不少,第二天谢平宁上朝时,朝堂上又重演了一遍黄袍加身。
偶尔有几道不和谐的声音,都被困在家里——不知被谁敲闷棍,尽管性命无忧,却一时半会出不来门,等知道消息时一切都晚了。
有了前一天的排练,除了控制不住向上勾起的嘴角外,今日谢平宁其实还算是镇定。
终于穿上龙袍,谢平宁几乎要以为是在做梦,下了朝人还恍惚着。
大晋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女帝,已经如此惊世骇俗,至于女帝是否要搬进皇宫已经无关紧要。
说来也巧,大晋这几年都风调雨顺,民间听到谢平宁登基的消息,非但没几个人多说,反而有不少认为她是神女下凡,给大晋带来了好运。
姜夏云听着百姓们的交谈,压低了帽檐,掩住含笑的眼眸。
系统也听到了这些,忍不住惊叹:“宿主,要是你当初留在京城,会不会也能当上女帝?”
姜夏云知道没它想的那么简单:“就算姓谢,这条路也没有那么好走,更何况是我?”
有一点姜夏云没有说。
在游历了几年后,姜夏云愈发明白,自己不该拘束在小小的京城。
远处的村落间炊烟袅袅。
大晋这几年都没有战乱,田大力终于到了年纪卸甲归田,回到老家找到自己的母亲与孩子。
由于之前的军饷贪污一事得到彻查,上面发放了大量银两作为补偿。
当今圣上虽然容易心软,但在这种问题上绝不轻易放过一个蛀虫,田大力也成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银两。
他没舍得用,将其全部寄给母亲。
这次回来时田大力就发现,自己老家的房子已经久久无人居住,再找路过的人一问才知道,自己一家人都已经搬到了附近的村子里,用他寄回去的那笔银两买了间能住人的旧屋。
站在陌生的屋子前,田大力想开口喊一声,喉头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时发不出声音。
田乐如今已经长高了不少,从屋内走出来,看到一个陌生男人,还有些发愣。
但是很快,她就从那张与自己肖似的脸中,判断出了对方的身份,忙转身进屋去叫老人出来。
女帝登基后的第一年,田家终于吃了一顿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