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云南的路确实不好走,朱元璋的豪华马车,不止一次陷进泥里。而且还有许多小路,马车难以通过,只好绕行。等到了夜晚,众人只能露宿野外。朱元璋的马车自然也有床铺,休息起来也不比客栈差。但是众多锦衣卫却只能露天休息。而这山里,偏偏还有许多毒蚊子,一咬就是一个大包,弄得大家苦不堪言。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经常面临着野兽的侵袭,以及山间致命的瘴气。至于山贼么,他们倒是没有遇到。这也让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道。
“看样大明老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好起来了,现在都没有山贼了。”
三虎也忍不住接话。
“这荒山野岭,打个劫也费劲。要有那精神头,还不如去种地或者做点小生意。如果是有一身武艺的,当兵上战场岂不是更好?”
乱世最容易出贪官、盗匪、反贼。因为他们属于环环相扣。乱世的时候,官员的待遇没有保障,自然会贪赃枉法,盘剥百姓。而百姓们没了活路,自然就做了盗匪,等到国家完全腐朽,便总会有人揭竿而起,顺应天道。所以说一切都是一个圈。
而现在的大明,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最起码能让大部分百姓都有安稳的生活。只要有头发,就没人愿意做光头。而且朱元璋制定的律法对这方面更是严苛,所以基本上也没什么人会铤而走险当山贼了。
朱元璋等人这一路走了大概有一个多月,倒也不是说距离有多远,只是确实是路不太好走,而他们每到一个新的城镇便会停下来休整几日,购买些物资,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便把时间耽搁了。
当他们终于到了云南地界,才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并不知道朱橚在哪。毕竟朱橚被流放之后,一直都是隐姓埋名。哪怕后来召集人士编书,也没有动用自己周王的名头。之前朱元璋还因为这件事而夸过他,但是现在就很尴尬了,朱元璋来看儿子,已经到了云南,却不知道人家具体住址,向别人打听,人家也都不知道云南还有藩王被流放。朱元璋无奈,只好暂时在昆明住下。
“朕记得,老五曾经来信说过,他应该是在昆明附近,而且距离山区不远,因为他们编书还得上山采药。”
蒋瓛看着偌大的昆明,以及周围绵延的群山,也是陷入了思索中。
“皇上,光凭这些恐怕很难找到周王啊,他既然没暴露身份,我们也不能一家一家地敲门去查啊!而且我已经去问过当地的衙门了,他们也不知道周王的住处。”
朱元璋叹了口气。
“这活人还能叫尿憋死了?之前他给咱写信,都是太子代看,然后说给朕听的,既然如此,太子肯定是知道周王的具体住址。那就这样吧,来人捎信回应天,去问问太子。等知道了周王的具体住址,咱们再去找他也不迟!”
三虎在一旁插嘴道。
“皇上,这个主意虽然不错,但是好像有些麻烦啊……”
朱元璋豪爽地一摆手。
“有什么麻烦的,单人匹马,从昆明跑回应天,嗯,咱算算,沿途换马的情况下,一个月的时间也够跑一个来回了,只是有些辛苦罢了。”
蒋瓛也随声附和道。
“我们锦衣卫一直都是专供皇上差遣的,不过这件事也没那么容易。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种事情只能交给体力好,身手矫健的人。皇上,不是属下推辞,属下自认为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只能交给锦衣卫的第一勇士了。”
朱元璋也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朕也是这个意思……”
这下轮到三虎害怕了。
“不是,皇上,蒋指挥使,你们说归说,看我干嘛?难道你们口中的第一勇士就是我?”
“不是你还会是谁?”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三虎虽然憨厚,但是憨厚不是傻。这一趟跑下来,半条命可就没有了。
“为什么非得是我啊?话说锦衣卫不是有专门准备的信鸽么?放飞几只不就行了吗,肯定比我骑马快啊!”
“那信鸽也就几百里的范围,再远了他们也找不到嘛,你就不一样了,你会打听,而且一身都是横练的筋骨,我们这群人谁比得上你啊,你就不要推辞了,去吧,我们锦衣卫第一勇士!”蒋瓛这时候还不忘给三虎洗脑。
“可是,就算我身手麻利,天天换着马骑,这来回也是一个月,太耽误时间了,这岂不是耽误皇上的大事么?我还是觉得一家一家敲门询问更靠谱,咱们这么多人,敲遍整个昆明也用不上一个月吧……”
没想到朱元璋却站出来说道。
“无妨,朕本来也是来微服私访的,不差这一个月时间,朕这一个月就四处走走逛逛,看看昆明当地的民风特色,然后等着你就是了。”
“可是……”
三虎还想说些什么为自己推辞,但是朱元璋却下了死命令。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就当对你的考验,不要推辞了,不过朕答应你,给你五倍的差旅费,只要你能在一个月以内赶回来,朕另有封赏!”
三虎直接抱拳。
“属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更不让皇上失望!”
于是当天,三虎就骑着快马出发了。而朱元璋也在蒋瓛等人的陪同下开始巡视起了云南的风土人情。
不得不说,此时的云南,大部分的居民还都是少数民族。朱元璋虽然派人平定了云南,还迁徙了不少人,但是这里的教育和商业建设都还没有跟上,所以条件确实有些艰苦,远远比不上其他的省份。
但是云南也有自己的特色,许多少数民族的习惯和饮食让朱元璋也大开眼界,他也从未品尝过由虫子组成的盛宴,而云南当地特有的酸辣口味,也让他直呼过瘾。
此时,三虎还在赶往应天的路上。
朱元璋后来又在蒋瓛等人的陪同之下,去了沐英的府上。对于这个义子,朱元璋可是十分喜爱。他不仅作战勇猛,忠心耿耿,而且极重孝义。他和蓝玉傅友德等人平定了云南之后,便被朱元璋下令赏赐,被封为西平侯,赐丹书铁券,世世代代镇守云南。而之前马皇后去世,沐英听到消息还急得吐了血,让朱元璋颇为感动。
这次沐英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皇上,开心得几乎都要跳起来了。跟朱元璋聊了好久。朱元璋也夸奖了沐英一番。毕竟自从他打下了云南之后,也没有忘了经营。在当地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从事农业商业。而且开设了不少的汉人学堂,把中原的东西带到了偏远的云南。短短数年,云南的赋税便翻了两倍有余,这些确实都是沐英的功劳。
但是朱元璋本想通过沐英,得知周王朱橚的住址。可惜朱橚自从来了云南,便一门心思地只想编书,之前也只是派人到沐英府上借走了一些古籍,自己却没有出现。所以沐英也不清楚他现在的住处。最后朱元璋架不住沐英的热情,在他府上待了几日,也算是给足了沐英的面子。
而此时,三虎依旧在拼命赶回应天。
过了一阵子,朱元璋已经习惯了云南的气候和风土人情。他倒是觉得这里是个休闲养老的好地方。每日起来便四处转转,品尝一些菌菇和云南当地的美食,不知不觉,便把来云南找儿子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这时候,三虎已经到达了应天,从太子朱标的手里得到了周王的住址,然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昆明,生怕耽误了朱元璋的事情。
又过了些日子,朱元璋在昆明城中闲逛,突然遇到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这老头的装扮,打眼一瞅就不是云南当地人,而是一副汉人的打扮。他在地上坐着,身前倒是有个牌子,写着高价求购红景天、木兰、肉豆蔻……但是这老头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吆喝,而是碰着一本书,读得兴起。
看到一个汉人在云南求购植物,朱元璋也来了兴致,便凑上前去问道。
“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做药材么?”
那老头放下了书,只看了朱元璋一眼,便不耐烦地催促着。
“你要是有你就拿来,我给你钱。你要是没有,就别来妨碍我看书!”
朱元璋也第一次见这么有个性的人,偏偏他也是个犟种,这老头倒是让他很感兴趣。
“你这人怎么这样说话,咱只是来问问你,不管我是不是你的客人,你总应该对咱态度好一点吧?”
那老头这把连书都不放下了,只是遮着脸,冷冷的说道。
“我这牌子压根就不是写给你的,你又何必来打扰我?”
“此话怎讲?”
朱元璋可能是让这老头有些不耐烦了,他直接扔下手中的书,盯着朱元璋。
“第一!你是汉人,汉人一般很少上山采药,而且多半也找不到这些东西。第二!你看你穿的,非富即贵,这样的人还能上山采药么?第三!我要这些东西是用来编书用的,我所有的事情都说完了,你能别打扰我看书了么?”
朱元璋也来不及跟他生气,毕竟刚才这家伙说,求购这些植物是用来编书的,难不成他就是朱橚的手下?这下朱元璋可不得不去打扰他了。
“那你告诉咱,找你们编书的人叫什么,他在哪?你跟咱说了,咱就不打扰你!”
老头一动不动。
“咱跟你说话呢,你耳朵聋了?”
那老头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搓成了两个小纸球,塞进了耳朵里。
但是他这一举动可是激怒朱元璋了,见过愣的,这么油盐不进的还是第一次见。一旁的蒋瓛也看不下去了,直接揪住老头的衣襟。
“我们老爷跟你说话呢,你哑巴了?”
老头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蒋瓛,仍旧一言不发。
“罢了罢了,把他放下吧。别老动粗。”
朱元璋从怀中掏出了五十两的银票,递给老头。
“这位先生,咱也没什么恶意,只要你回答咱的问题,这钱就是你的了。”
可能蒋瓛刚才的举动惹怒了老头,哪怕面对着银票,他依旧不为所动。
“哎呀,隋二先生,我真是糊涂啊,怎么就让你来街上了,这不又跟人家吵起来了么,怪我怪我!”
一个年轻人从一旁走过来,满脸歉意。但是朱元璋一看到这年轻人,却浑身颤抖,忍不住呼喊道。
“老……老五!”
朱橚一回头,看到的真是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朱橚一时间竟呆住了,然后也不管其他,直接跪了下去。
“不孝儿臣朱橚,给父皇请安!”
一旁的隋二也惊呆了,原来自己刚才怼的,竟然是当今皇上,自己……还真有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