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送大莲他们上了回海城的公交车,李天明去村支部开了拖拉机,带全家人一起去了大柳镇。
嘭!
一股子白烟升腾,振华留下了他出生之后的第一张照片。
“这孩子胆量不小,别人家的孩子拍百岁照,总得哭上一场。”
别说孩子了,李天明第一次用这种照相机拍照,都被吓了一跳。
接着,李天明和宋晓雨带着孩子照了一张,全家人又一起拍了全家福。
“上色吗?”
李天明这次犹豫了,之前的结婚照,他都不好意思拿出来,那小红脸蛋儿,看着像唱大戏的。
“上!”
交钱,拿票。
“一个礼拜后过来取照片。”
离开照相馆,看时间快晌午了,李天明带着全家人一起去吃饭。
“怎么有空来镇上了?”
张丽梅依旧在摆摊卖馄饨,只不过不年不节的,生意并不好。
摊子边还立着几捆笤帚。
“这是你儿子?”
张丽梅看到了宋晓雨抱着的振华。
“你咋知道是儿子?”
“长的像你,要是闺女像你,那可就坏了。”
会说话吗?
李天明虽然不能说长得有多帅,可浓眉大眼的,也挺受端详。
十里八乡的,谁不说是个俊后生。
“咋没带孩子一块儿出摊?”
这话刚一说出口,张丽梅的表情立刻变得黯淡,眼里的光也瞬间消失不见。
“没了!”
呃……
李天明想给自己一嘴巴。
让你嘴欠。
张丽梅挤出一抹苦笑:“没了也好,省得将来受罪!”
儿子是个啥情况,张丽梅不是不知道。
“对不起啊!我……”
李天明面露尴尬,随口一问,还问到了人家的痛处。
“没事,早点儿走了,下辈子好好的托生个好人家。”
一个唐氏儿在如今这个年月,就算长大了,将来的日子也别想好过。
“你们坐着,我去煮馄饨。”
张丽梅背过身,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天明!”
宋晓雨此刻也面露不忍。
只有当了妈,才更能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感情。
就算是个残疾孩子,可只要活着,对当妈的也是一种安慰。
孩子没了,没有人比母亲更痛苦。
“张丽梅,这笤帚怎么卖的?”
张丽梅忙着煮馄饨,头也没回。
“咋?又想帮我啊?”
“我家里还不能买笤帚啊?”
“能,两毛钱一把,保证结实。”
说着就要去解绳子。
“别拆了,我都要了。”
张丽梅猛回头,张了张嘴,想说话,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从小自尊心就强,最不想的就是别人可怜她。
可面对李天明的帮助,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我拿回去送人不行啊?”
这次,就连平时最节俭的李蓉都没有阻止。
天亮更是直接上手,把那几捆笤帚给装在了车上。
吃完馄饨,李天明付了钱,没再多说什么,带着一家人离开了。
张丽梅攥着钱,两行泪不自觉的滑落。
“天明,她是你同学,能不能帮帮她啊?”
宋晓雨是个心软的,但并不圣母,知道什么人能帮,什么人不能帮。
“你想让我咋帮她?”
“厂里……”
宋晓雨想的很简单,把张丽梅安排进电风扇厂,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总比在街上摆摊卖馄饨强。
“厂里肯定不行,咱们村还有好些人进不去呢,她一个外村的,咋也轮不上她。”
宋晓雨还想再说,被李天明给拦下了。
“等等吧!等……”
话没说完,已经走到了大柳镇公社的门口。
先去找了李学国,镇公社书记打了招呼,手续很快就办好了。
不是后来的小红本本,而是一张大奖状。
抬头写着兹证明,后面是李天明和宋晓雨的个人信息。
双方自愿结为夫妻,经审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相符,准予登记。
上面还盖着大柳镇公社的大印。
宋晓雨捏着结婚证的两个角,紧张兮兮的,也不知道是该折起来,还是……
“你们在这儿等我,我去找学国叔说个事。”
今天来大柳镇,除了领结婚证,还有件要紧事和李学国打个招呼。
“啥事,说吧!”
李学国接过李天明递给他的烟,划了根火柴点燃。
“中学盖得差不多了,还缺点儿桌椅板凳。”
“这事我回头找县物资局的丁满意,让他办,还有呢?”
李天明找他肯定不只是桌椅板凳的事。
这小子是个能折腾得,消停了一阵子,肯定又要不老实了。
“是……这么个事!”
李天明也点上了一根烟。
“中学搬到李家台子,村里的孩子们上学倒是方便了,可大鱼淀、小鱼淀那几个村子的学生上学,这下又要绕十几里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学国之前想过在现在学校的基础上重盖,可县里、镇里都没钱。
思来想去的,这才打了李家台子的主意。
谁让李家台子有钱呢!
这个事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其他几个村的人也不同意。
谁愿意让自家孩子起早贪黑的,就为了上个学。
可禁不住李学国的反复劝说,而且老中学的教室,确实早就破败不堪了。
别说下雨,就连刮风,学校都得停课。
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就得垮了。
为了孩子,其他几个村的主任也只能咬着牙答应了。
现在校舍快盖好了,李天明突然提起这个,是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啊!我当时也征求了那几个村主任的意见,你想说啥?”
“我是想说,如果长甸河上能有座桥,那样就方便了,您说是吧?”
废话!
谁还不知道修座桥,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你小子不会想让我和县里申请资金建桥吧?”
不等李天明回话,李学国直接让断了这个念想。
“这个事提都别提,县里可没有这么多的钱。这个事如果找市里,或许还有点儿希望。”
县里不富裕,市里的财政就宽裕了?
现在要钱的地方特别多,每个月只是开工资,就需要一大笔钱。
哪有钱投到他们这个小地方。
“学国叔,您误会了,我没打算向县里和市里伸手。”
“不朝县里和市里伸手,你修桥的钱……”
李学国突然瞪大了眼睛。
“天明,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李天明笑道:“我也没和您开玩笑啊!”
李学国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好几圈。
“天明,这事……你和学庆商量过?”
“不和学庆叔商量,我也不能和您提这个事啊!”
“村里人……”
“今天回去开会通知。”
李学国注意到,李天明说的是通知,不是讨论。
“你们可不能在村里搞一言堂。”
“您放心,保准大家都赞成,和您说实话,这么多钱……拿在手里,我们心里也不踏实。”
钱赚到了,可怎么保住这笔钱,李天明心里也没底,总想着尽快花出去,图个心安。
与其让人惦记,倒不如用在村里。
长甸河这么多年将李家台子和大柳镇隔开,去海城也要多绕十几里路,要是能有座桥的话,往来可就方便多了。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我知道!”
“你来找我,想让我帮着做什么?”
“建桥的钱,我们出,这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这桥怎么建,还有需要的材料……”
李学国点点头:“明白了,你是想让我找王主任,通过王主任来解决,你自己也能见着王主任,为啥不直接和他说?”
李天明又递过去一支烟:“叔,县里的胡主任差不多该调走了吧?”
呃……
李学国一愣,手一抖,夹着的烟掉在了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