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听着太子丹这番话,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突然,他怒极反笑起来,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证据确凿?哼!就凭你空口无凭、信口雌黄便算是证据吗?你如此冲动鲁莽,可有考虑过这般行为将会给我们燕国带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
说着,燕王喜猛地停下了来回踱步的脚步,伸出颤抖的手指,直直地指向太子丹,怒吼道:
“如今可好,秦军定然会抓住这个把柄,以此为借口攻打燕国。而我国的兵力与秦军相比,简直是以卵击石,又如何能够抵御得住他们的进攻!!!”
太子丹听完父亲的斥责后,沉默了好一会儿。
终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燕王喜,用低沉但却坚决的语气说道:“父王,请恕儿臣之罪。既然事已至此,儿臣愿意亲自率领军队抗击秦军,哪怕战死沙场,也绝不退缩半步,以死向国人谢罪!”
然而,燕王喜对于太子丹的表态却是不屑一顾,他冷哼一声,满脸鄙夷地回道:
“就凭你?你有什么本事领军作战?你向来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只知一味莽撞行事。让你领军,岂不是要将燕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只见太子丹毫不犹豫地伏地叩首,额头重重地撞击在冰冷坚硬的地面之上,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响。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而决绝,高声回道:
“那儿臣愿领死,以偿相国之命!只求父王父王能集全国之力抵御秦军,恳请父王准许儿臣留下这条待罪之身,哪怕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卒,让儿臣能够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样儿臣虽死,也算为燕国尽力一份力了!”
在场的大臣们眼见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动容。他们纷纷快步上前,扑通扑通地跪伏在地,齐声求情道:“大王息怒,太子也是一心为国。”
然而,燕王喜却丝毫不为所动,他扫视着眼前跪地求情的众人,满脸怒气地怒吼道:“都给本王住口!莫要再提此事!他竟然犯下如此弥天大错,绝对不可轻易饶恕!”
听到父亲这番绝情的话语,太子丹心如刀绞,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他再次将头颅深深地埋进地面,用力地叩头,悲声高呼:“父王……父王啊!!!”那带着哭腔的呼喊之声在大殿之中回荡不息,令人闻之不禁心生怜悯。
一旁的荆轲见此情形,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他微微低下头去,双手抱拳向燕王喜施礼,沉声道:
“大王,微臣本意也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试图凭借一己之勇扭转时局。奈何事与愿违,如今竟酿成这般大祸。一切罪责皆在于微臣,请大王责罚。”
燕王喜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冷冷的笑容,冷哼一声说道:
“哼!一己之力?就凭你们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自寻死路罢了。如今秦国必定会借此事大做文章,借机起兵讨伐我燕国。”
“你们倒是说说,面对如此危局,可有什么应对良策?”
“若不是念及父子亲情,寡人今日就要亲手斩了你这不肖之子!”
“至于你这荆轲,暂且将其拖下去打入大牢。待寡人想出合适的惩处之法后,再来定夺如何处置于你!”
言罢,燕王满脸怒容,胸膛剧烈起伏着,他猛地一甩衣袖,发出“哗啦”一声脆响,随后便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那宽大的袍袖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仿佛带着燕王无尽的愤怒与决绝。
只留下太子丹如遭雷击般僵立当场,片刻后,他双腿一软,整个人绝望地瘫倒在地。他的眼神空洞无神,直直地望着燕王远去的方向,嘴唇微微颤抖着,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而另一边,荆轲则面无惧色,任由侍卫们押解着他缓缓退出了大殿。他昂首挺胸,步伐坚定,丝毫没有身为阶下囚的怯意。
夜幕降临,整个王宫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暗流涌动正在悄然展开。
太子傅鞠武身着一袭黑袍,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来到了大牢前。他左右张望一番,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大牢。
昏暗的牢房里弥漫着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墙壁上的火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将四周映照得影影绰绰。
太子丹蜷缩在角落里,原本俊朗的面容此刻显得异常憔悴,双眼布满血丝,头发凌乱不堪。听到脚步声传来,他抬起头,当看清来人是鞠武时,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希望的火花。
鞠武轻手轻脚地走到太子丹面前,缓缓蹲下身子,与他平视着。看着眼前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太子如今落魄至此,鞠武心中不禁一阵酸楚,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
“太子殿下莫要太过哀伤,事已至此,徒悔无益啊。”
太子丹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太傅,都是我的错,我一时意气用事,累及燕国上下,父王不肯原谅我,我该当如何?”
鞠武伸出右手,轻轻地搭在太子丹的肩膀上,安慰道:
“殿下切莫如此自责,您的初心也是为了燕国着想。那秦王嬴政野心勃勃,妄图兼并六国、一统天下,早已不是一日两日之事。即便没有这次行刺事件,战祸恐怕也难以避免。”
太子丹听了鞠武的话,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急切地问道:“太傅当真这么认为吗?难道我们还有转机不成?”
鞠武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虽然当前局势危急,但只要我们冷静应对,未必就没有办法可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