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长时间,王守仁和杨一清来到临清。
前段时间,朱厚照南巡的时候,还专门到杨一清家里,跟他聊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想到,刚走没有几天,又召他见驾。
王守仁平定了宁王叛乱,却被诬陷勾结宁王谋反,本来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想到陛下竟然叫东厂把他又带了回来。
两人都不明白,这个皇帝到底要干什么,全都忐忑不安。
看到陛下旁边一老一少两个人,始终不说话,只是淡淡地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好奇。
王守仁将吏部尚书陆完勾结宁王的事儿,给朱厚照做了禀报,又拿出了宁王和陆完相互勾结的书信。
却没有想到,朱厚照只是摆摆手。
“这事儿朕知道了,召你们两人过来,是太祖和殿下的意思 。”
“太祖?”
两人都是一愣,仔细一看,这才猛然发现,旁边那个老者,竟然跟太祖画像长得如此相像。
但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敢相信,全都疑惑地看着朱厚照。
朱厚照只好又将事情简单解释了一遍。
两人正要起身拜见,朱雄英大手一挥,手中多了三份资料,分别递给朱厚照、王守仁和杨一清。
三人一看,《考成法》。
三人看看朱雄英,见他没有说话的意思,就认真地看起手中的资料。
看完之后,朱厚照大喜。
“太好了,有了这个《考成法》,大明朝堂的吏治将会焕然一新。”
“殿下,这好像为我大明量身定制的呀,辛苦您了!”
朱雄英笑笑,没说话,张居正的功劳,他可不能贪,但也解释不清楚,干脆就不解释。
王守仁和杨一清看完,是又欣赏又紧张。
杨一清首先开口:
“陛下,这个《考成法》确实是一个考察吏治的好方法,只是,现在朝堂之上,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官员来执行。”
“而这个《考成法》一出,对所有官吏都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恐怕没法推广,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朱厚照看向王守仁,问道:
“王守仁,你怎么看?”
王守仁拱手道:
“陛下,微臣的看法与杨大人一样,朝中大臣肯定会坚决反对,就算陛下强力推行,所有人也会阳奉阴违。”
朱厚照笑道:
“所以啊,朕才召你们两人前来,朕想任命杨一清为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任命王守仁为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
“由王守仁在整个朝堂和地方推行,杨一清在兵部和所有大明军队中实施。”
两人对视一眼,苦笑一声,拱手道:
“陛下,请恕微臣无能为力。”
朱厚照笑道:
“我知道你们两人的顾虑,这个《考成法》会遭到所有官员的抵制,搞不好,你们两人会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
“实话告诉你们,朕已经下定了决心,用清理朝堂的方式整顿吏治。”
“谁反对,直接杀头抄家。”
杨一清一愣,问道:
“如果朝堂所有人都反对呢?”
朱厚照冷冷一笑。
“那就朝堂所有人都杀头抄家。”
“如果军队所有将领都反对呢?”
“那就把所有将领都杀头抄家。”
杨一清大惊失色,问道:
“陛下,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朝政陷入瘫痪,意味着天下大乱。”
朱厚照狠狠地说:
“天下大乱了正好,朕重新打一遍江山。”
杨一清和王守仁相互看看,又看看朱厚照,只觉得这个陛下真是疯了。
朱元璋这时开口了。
“咱说你们两个,咱跟你们说实话吧,大明江山要亡了,几乎所有官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如果再不动手,大明就真的完蛋了。”
“你们也不用担心朝政会瘫痪,绝大多数官员还是怕死的,只要下定决心,谁敢不服从,直接杀头抄家,很快也就实施下去了。”
“你们也不用担心天下大乱,这些官员鼓动百姓造反。”
“我们刚刚招募了一万将士,个个拿着最先进的武器,一个百户可以对付千军万马,就算天下皆反,也可以迅速镇压下去,乱不起来。”
朱厚照接着说:
“朕承诺你们,绝对保证你们和你们家眷的安全,就算所有人都弹劾你们,朕也会毫无保留地相信你们。”
“事成之后,朕不吝公侯之赏,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两人一听,全都愣住了。
实在是,陛下给的太多了。
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没有人能弹劾自己,还可以封世袭罔替的公爵侯爵,这样的荣耀,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没有多少人。
谁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躬身拜道:
“微臣多谢陛下!誓死效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雄英摆摆手,笑道:
“两位别急,我话还没说完。”
“《考成法》如果全面实施,大明的吏治将焕然一新,但是,大明军队也已经烂透了,也必须改革。”
杨一清只觉得脊背发寒,他大概明白了,王守仁兼任吏部尚书,主要是负责整顿吏治的,而他兼任兵部尚书,自然是要对军队动手的。
“殿下,请问需要怎么做?”
朱雄英说:
“太祖制定的卫所制度,本来是一套非常好的制度,养兵百万,不废百姓一粒米。”
“但现在的问题是,卫所士兵大量逃亡,各地卫所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了,为什么?”
“因为大量的卫所土地被那些将领和官员以各种方式侵吞了,卫所的士兵成了那些将领和官员的私人免费劳动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全国所有卫所土地全部追回来,将所有卫所士兵全部补齐。”
杨一清听到一半,已经猜到了答案。
“殿下所言不虚,这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官员手中没有兵,就算要动他们,他们也只能束手就擒,可是,那些将领手中是有兵的。”
“而且,别说开始实施,就算风声一传出去,恐怕到处都是土匪作乱,军队造反。”
朱雄英笑道:
“杨大人,你想多了。”
“现在我们已经训练了一万新兵,他们都是会读书认字、身强体壮、拿着最先进武器的。”
“很快,我们将再招募三万会读书认字的士兵,四万士兵将同时奔赴全国各个卫所,坐镇指挥这件事情。”
“收回卫所土地,不准役使卫所士兵,这两条严令一出,所有卫所士兵都会坚决支持。”
“有这四万会读书认字的将士坐镇指挥,再加上卫所本身士兵的坚决支持,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困难?”
杨一清一听,点了点头,又忧心忡忡地说:
“殿下,只是这样一来,恐怕又有成千上万人要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