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铁军想弄一身鹿皮坎肩,是因为天气逐渐暖和,身上的这一身老破棉袄不对劲了,况且家里的布票大多数也都给了张母他们,仅存的一点布票也给了张小花给带到学校去了。
张铁军对于穿衣打扮并不在意,不过自己经常上山下河,衣服要是穿得不得体了,容易磨皮,会给自己跑山带来很大的麻烦。
作为一个行动派而言,既然已经想好了目标,那么接下来就是为止付出行动的时候了。
想要将鹿皮做成马甲,当然不会是那么简单容易就能处理的,集缝、鞣、切割一系列方式方法呢。
鞣制皮毛张铁军已经算是有些门道了,可那是在赵有德的帮助下,如今自己一个人想要鞣制,还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手头的工具就不算多,在冰天雪地的关东山想要鞣制一件皮革不容易,他需要利用自己手里现有的东西,来把这件事情做成。
好在张铁军手头上还有一些草木灰。
将草木灰整齐地撒到另外一个大木桶之中,然后将水倒入其中,开始搅拌。
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碱,和水搅匀之后,也就形成了碱水,把鹿皮整张扔进去之后,很快鹿皮就吸收饱满了水分,在碱水的刺激下,鹿皮会慢慢变软,这一点张铁军的办法和赵有德的办法算是有所出入,赵有德是不断用火烘烤,这样做出来的皮革硬,适合做护手马鞍一类的物件,但是张铁军用碱水泡出来的鹿皮柔软贴身,则是更适合做衣服。
想要让鹿皮全部退毛,张铁军还需要不断搅匀揉搓,保证鹿皮上的每一个毛孔都能够均匀地吸收到碱水,就这样揉搓了小半天的功夫。
当再一次将鹿皮从水桶之中提溜起来的时候,原本满满当当的碱水,立马消失了一半儿,而鹿皮也从十几斤变成了几十斤。
借助鹿皮泡水桶的时候,张铁军也开始制作刮皮刀,用来将鹿皮上面的绒毛刮干净,张铁军的匕首很是锋利这毋庸置疑,然而对于刮皮毛来说,太锋利的刀子反而不好,极其容易刮破皮革,而那种不是特别锋利的骨刀才更加合适。
“羊毛出在羊身上”,张铁军这次要制作的骨刀原材料则是来源于鹿骨。
在割马鹿肉的时候,张铁军还专门踢下来了一大块腿骨,用坚硬的石头和匕首在骨头中间刮出一小条凹槽。
顺着凹槽不断在巨石左右摩擦,很快腿骨便形成了两侧凹陷,中间凸起的物件儿,这便是张铁军所要的骨刀。
骨刀只不过是名字上带有刀子,可是实际的情况还是和刀有所区别,准确的来说在侧面看更像是一个凸字。
张铁军用拇指在骨刀上试了试,到还算锋利,又在旁边的一根树枝上试了试,更是轻轻松松的就刮下来了一层树皮。
将泡好的鹿皮在木桶之中捞出来,黄色皮毛此时也已经变成了黑色。
石洞之中还有不少架子,随便搬出来一个,张铁军吃力地将皮毛挂在上面,开始用力地刮擦起来,和金属刀具比较起来,骨刀刮毛的好处是不会轻易把兽皮弄坏。
刮毛是一个很考验手法和技巧的工作,既需要高度注意,又需要小心翼。
差不多花费了两个小时,张铁军终于算是将鹿皮刮干净,就算是在小心翼翼,刚入门的张铁军却还是刮破了很多地方,如果将这种皮毛扔到市场上,恐怕也卖不了多少钱,好在这次张铁军是打算做一件坎肩,那就不需要太多的鹿皮了,将多余或者不用的皮毛裁剪掉之后,张铁军重新将皮毛扔到了小溪之中。
到了这一步的鹿皮看起来很是柔软,抬起鹿皮之后,甚至还能够透过皮毛看到太阳。
下一步就是拧干皮毛的水分了,一米多长的鹿皮,单单想要凭借人力拧干,确实不太容易,所以张铁军将鹿皮再次搭在架子上,找来一个粗壮木棍别在皮毛之中,用力的旋转,将其中残余的水分进一步拧干。
草木灰没有附沾作用,一洗一泡一搓便焕然一新。
张铁军将半成品的鹿皮放在山洞门口彻底风干。
当鹿皮风干之后,那个质地就像是一张草纸一样皱皱巴巴的,但是摸起来很是坚硬,没有皮毛和脂肪的掩护,鹿皮也有了大小不一的变形,张铁军用脚踩住一角,随后用力将其拉伸。
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原本棕色皮毛瞬间变成了白色,质地也变得柔软起来,这是因为兽皮内部的部分纤维发生了断裂。
现在就要找到一根光秃秃的死树周围,用鹿皮将其包裹上,开始来回反复地不断拉伸揉搓,等到所有纤维彻底断裂之后,整张兽皮就会变得十分柔软。
鞣制的部分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裁剪和缝制。
张铁军并不会做绣活儿,对他来说,这个活儿更像是逼张飞绣花,好在张铁军并没有打算在鹿皮上缝制太多的装饰品,只是用手点上一些草木灰在鹿皮上画出一个大致轮廓,然后再用匕首进行裁剪和缝制。
虽然缝得可以说是歪歪斜斜,却也是结实耐用。
截至目前,这件鹿皮坎肩就算是完成百分之九十了,最后也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那就是缝制纽扣,而纽扣的最好来源材料便是张铁军刚刚捡回来的鹿角!这就是原汤化原食。
将那一架鹿角放在空地上,用匕首在为鹿角尾端切下两块不大的圆形鹿角,在上面打上两个小孔,穿过细绳,整个成品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张铁军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终于算是把这件鹿皮坎肩做完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张铁军还不忘朝着山洞里面添火扫灰。
累了一天的张铁军穿着自己“新衣服”躺在窝棚处慵懒打了一个滚儿。
自食其力的感觉越来越好了,张铁军不禁感慨,离着未来美好生活又进了一步。
“犒劳一下自己!晚上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