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廉兵败遭擒,辰亭失守,汲新城守将,虽是旧日路瑜明心腹,但也自知难以抵挡,没等宁王军到,便早已弃城而逃,不知去向。杨世奇邓大中整日围攻许城,李苕高尚进守城都吃力,又哪里还有余力能突围去救汲新?闻知高廉全军覆没,李苕又是个没主意的,便听信原朝廷鸿胪寺卿张泽楷的进言,令人往阳平调霍庆中回来。
高尚进已逃归城中,本是坚决反对调霍庆中回许城的,毕竟一旦阳城失守,他们就会陷入前后受敌的境况。而且,如今韩超群不会再敢让他们进济州,掌控徐州的苏家,如今貌似是倒向了李胤,中州李季言正巴不得能拿他们这些叛逆的首级去向皇帝表功。
如今战事不利,倘若中州保不住,他们除了往西逃窜,经荆州北部和京都府以南的山路,越过武关向西逃亡,投靠北凉或者南下投奔西蜀之外,再无他途。阳城若失,他们的退路也就彻底没了。这点军事常识高尚进还是有的,霍庆中自然更该懂才对,可如今,李苕那头蠢猪,就因为鸿胪寺卿张泽楷那个狗屁不懂的老东西,把自家绝色的女儿张嫣献给他做王妃,就对张泽楷言听计从。高玥跟着他时,也没见他对高家那么老实听话。
让一个丝毫不知兵的张泽楷弄权,李苕能成事才怪,调霍庆中回许城?万一后路被断,那就只能等死了。高尚进没想到霍庆中这个宿将,居然真的会听李苕的调令,要从阳城到许城。因此他虽反对,却也并未真放在心上。
可如今高廉接连失利,屡战屡败,早已威信全无,城中将领,又多是当初霍庆中带出来的军校,或者旧日路瑜明的麾下,时至今日,哪里还会听他高家父子的?非但如此,甚至竟然有人提议,要问罪高家父子战败之罪 以定军心。所以,高尚进就算再怎么反对,李苕也没搭理他,而是直接按照张泽楷的“进奏”,派人往阳城去调霍庆中。
直到霍庆中从阳城率五千军进了许城,高尚进才着实慌了。他虽愚笨,却不算太蠢,知道父亲高廉如今不在许城,凭他自己,根本就压制不得张择端,也说服不了李苕。于是,急忙跑到“王府”后院,去见姑妈高皇后。
高廉等人败退出京时,并没有把高皇后带出京城,但隆德皇回京后,一是因为李苒的死而大受打击,二是当时实在是太乱,急需他处置的事务也太繁重。因此,他虽下了一道废去皇后封号,打入冷宫听候处置的圣旨后,便再也没顾得上她。
而皇后高蓉,见兄长和儿子事败,知道这回怕是再无转圜的余地,留在京城,迟早都会被处死,她已然后悔,正是因为当初她那般宠溺李苕,才让他整日不学无术,只知贪图享乐,才会如此蠢笨。后悔也好,埋怨也罢,可眼下还是逃命要紧啊,毕竟哪怕只有一线生机,谁也不想就这样坐以待毙。
好在她主理后宫多年,好歹宫里还有几个死忠于她的心腹。于是高皇后在这些心腹宫女太监的掩护下,顺利逃出皇宫,离开了京城,一路乔庄改扮,历尽辛苦,总算逃到了许城,跟依旧还在做着皇帝梦,整日称孤道寡的李苕汇合。
高皇后听高尚进详细分析,也知道事情厉害。而且,出于女人天性的心细,她觉得,精通用兵的霍庆中,不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霍庆中之所以会带兵来许城,绝不可能是因为对李苕忠心,他一定是另有所图。
显而易见,李苕身上,能让霍庆中图谋的本就不多,时至今日,李苕身上唯一能有点价值的东西,除了他的项上人头,怕是再也没有其它了。如果拿下李苕和高廉的人头,率所余中州军,向宁王李胤投降。那爱民如子,本就不愿起兵戈的李胤,或许能看在免除战火兵祸的份上,饶他霍庆中一条活命。
不得不说,高蓉所想,只对了一半。霍庆中确实打算斩杀高廉,李苕,以换取李胤停战。
毕竟李胤兴兵伐逆,喊的就是要杀李苕为太子复仇,杀高尚进以报长孙无病。如果高家父子和李苕都死掉,李胤便没了继续对中州用兵的借口。而只要李胤停战,霍庆中就有了喘息之机。
就眼下来看,李胤是不会让豫州的汝阳王进中州的,而徐州和荆州也不过只是为他帮帮场子,博一个为国平叛的功勋名声罢了。
至于接替他成为新任后军将军的颜景嗣,就算能打下阳城,也过不了阳关。阳关是他儿子霍子裕在镇守,霍子裕原本就是他的副将,随他掌管后军多年,对于后大营的军马战力和战法,熟悉的很。后大营那些兵,在霍子裕手里讨不到好处。换句话说,只要李胤能停战,中州也就等同于彻底停战,就给了他霍庆中喘息之机。
只要能停战,他霍庆中就可以腾出精力,去寻找和筛选新的突破,南投豫州?阴险狡诈,惯于两面三刀的李季言,本就没什么可信度,霍庆中不可能去投奔他。
荆州一直是沈氏的根基所在,别看沈弼如今成了沈家家主,可谁都知道,沈家大部分的隐藏实力 都在沈漫云手里。不知道李胤,到底给那个心如蛇蝎的沈贵妃灌了什么迷魂汤,沈漫云如今居然对李胤言听计从?前些日子,甚至为了给李胤涨声势,直接把沈家对函谷关的掌控,给主动暴露。若霍庆中率部投靠荆州,沈漫云一定会把他交给李胤处置,李胤应该至少会留他一命,但也肯定不会再重用他霍家父子。
原本也还可以投靠济州,但霍庆中不会去。因为眼下,不仅青州正调兵遣将要对韩超群的济州下手,在高廉暴露了和韩超群的关系之后,韩家也彻底失去了朝廷的信任,甚至让皇帝对韩家生出怒意,没见杨宗立的前大营已经开进了济州么?更何况,宁州老将魏东阳,猛将燕南天,已兵分两路占据原平和德安。只要李胤挥军北上,三路夹攻之下,韩超群这个齐王,也就做到头了。济州就算不被朝廷掌控,也会被宁王府把持。
如果是后者,那李仲谋在青州也就朝不保夕了,李胤一定会对青州下手。李仲谋的野心已然是路人皆知,一旦兵强马壮的青州叛乱,大唐势必会陷入内战。这是一心想护大唐百姓安稳的李胤,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他一定会老调重弹,用今日对付中州的法子,借口李仲谋收容陈卫平,而举兵讨伐对李仲谋。
把战火压缩到青州一地,既不会让百姓受到大规模战事牵连,还一样能把李仲谋收拾掉,这才是李胤。别看青州镇东军兵马如何强壮,可真要对上宁王府的镇北军,那还真不行,更何况,如今李胤的手里,还有那支根本无可匹敌的火炮军存在,真要打青州,李仲谋未必会比如今的中州强多少。
所以,霍庆中的选择,只能是幽州或者沿海路南下,投靠东楚。幽州天高皇帝远,幽州王杨珉,自三年前被燕国占去不少领土后,就一直在卧薪尝胆,大力整顿军备,苦练军伍,如今三年已过,幽州军的实力大增,让燕国和匈奴都心生忌惮。
不然,燕国和匈奴,为何会选择虎视宁州,而放弃更邻近的幽州?当然,这里边也有燕国和匈奴,想趁着镇北军战力未曾完全恢复之时,再重创镇北军一回,彻底打掉镇北军的不败传说,让镇北军士气再难恢复的原因。可,若是幽州一如之前那般不堪,燕国完全可以灭掉幽州,彻底铲除心腹隐患,站稳脚跟后再打流州南部和宁州。
只要麾下还有这数万军马,无论去投奔幽州还是东楚,他霍家都一样还能保住富贵,假以时日,必定还能东山再起。只是,霍庆中想的挺好,可李胤未必会如他所愿,给他机会。不过,眼下高尚进和高蓉可绝对不想让他得逞。高尚进跟高蓉说完,两人便开始了商议。
高尚进道:“若真如娘娘猜测,恐怕我父子二人和裕王性命不保。我必杀霍庆中,绝不令其得逞。”
“你且不可轻举妄动,那霍庆中也是军中宿将,颇有些本事,事若不秘,恐反遭其害。不如速派心腹去固陵聚,请你父速归,他若在此,众人必不敢为祸,苕儿也能听得他劝,霍庆中独力难支,也便成不得事了,你不如先暗中拉拢军中将校,只等你父回来时,也好助他顺利成事。”
高蓉知道高尚进是个好勇少谋的,也猜他怕是敌不过霍庆中,忙劝他暂且忍耐,只等高廉回来再议。高尚进本就是个无主见,耳根子又软的,听了高皇后的话,也就依他所言,先自回府去了。
高蓉见高尚进去了,思索再三,便来见李苕,想私下劝他,早拿主意,多提防霍庆中。哪料,高廉于鹿邑战败被俘,李胤看在高玥的面子上,把他放回后,李苕就已经知道高玥与李胤早有私情,心里自然恨极了李胤,也恼怒高玥下贱,更是对高廉父子和高皇后也心生不满,只道是当初他被禁足宗正寺,若不是高廉指使高玥去勾引李胤,又哪里会惹出,这等给他戴绿帽子的事儿来?据他自己想,高皇后自然也应该是知情的,只是哄着他一个罢了。因此,对高皇后也有怨气。
再加上,那张泽楷之女张嫣,生的是花容月貌,就算比之长孙无香,颜如玉也是不逊丝毫,更比柳轻眉,白熙羽要美三分的。只可惜,张泽楷虽把她进献给李苕,可张嫣却是个性子极烈的,全然不似她爹张泽楷那般不知羞耻,不仅当面怒斥李苕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无耻无智,又无德无能,骂的李苕是一文不值,而且,当场便宁可自绝性命,也不肯侍奉李苕。李苕虽恼怒不已,却又怜惜她容貌实在出众,只好咬牙讪讪而退,只叫人仔细照应着。这一连月余,李苕每每过去,张嫣皆是如此,李苕已是没了耐性,今日一气之下,更是将张嫣打了个半死,直接丢进了牢里。高蓉到时,李苕正在气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