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主任老师这里,秦文雪拿到了那段时间,班主任知道的,自己班级的男同学中,感冒的人所在的寝室。
最终发现,根据班主任老师的观察,有三个寝室的人,那段时间感冒,总计人数五个人。
之所以只要男同学的,是因为这个年纪的男孩,不管私底下怎么想,至少在表面上,在老师面前,是不可能和女孩子一起玩的。
至于死者自己,一个处于叛逆期,还在动不动就上网的年纪,很难相信他会在私底下找个女朋友。
因此,直接把女同学排除在外,就对了。
其中,死者所在寝室,班主任老师只察觉到,有一个同学感冒过。
这跟秦文雪分析的,根本就对不上。
如果说,真像她分析的那样。
那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同学,同时拿药给死者吃。
或者死者直接把两份以上不同的药,给吃到肚子里,才会导致那种混合毒的产生。
不过马上,秦文雪又想到了班主任的一句话。
班主任直接点出,至少就他所知,其中有三个男同学,是喜欢跟死者裹挟在一起去上网的。
曾经学校组织老师在网咖去抓,他就抓到过。
如此一来,可就对上了。
虽然说,只有一个在死者的宿舍中,但这不能代表什么。
她决定,对这五个男同学,进行突击审问。
于是,秦文雪回到了这边的市局,叫上了负责这次案件的人,开着警车重新回到了学校,把这五个男同学一起叫到了市局。
对于以前高中生来说,突然被执法者这么搞一下,就算心中没有鬼,都会吓得半死。
所以问他们什么,交代得飞快。
经过一番审问,果然是发现,其中有三个男同学,有把自己的感冒药交给死者。
但根据他们的交代,是死者自己问他们要的药,三个都是。
和死者同宿舍的那个,是早上把药给他的。
而另外两个,正好有把药放在身上,是第二节课下课之后,死者问他们要的。
他们几个本来就是好哥们,上网都一起上的,自然不会吝啬这点药。
而且,他们彼此都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有其他人给死者药物。
经过对他们的询问,把所有的药物整理了出来。
紧跟着,就可以尝试搭配模拟,看是不是能形成死者体内的混合剧毒。
如果能够形成,那证据就齐了。
就可以证明,是死者的无知,造成了他身中剧毒。
并非有另一伙人要杀他,也并非是有意为之,责任都在死者自己。
如果混合不出来,那就需要另外调查。
总而言之,形成不了完整的证据链,无论猜测有多么合理,都是不能够结案的。
要不然的话,冤假错案就太多了。
到晚上的时候,秦文雪接到消息,经过多种组合搭配,然后进行环境模拟,真的形成了死者体内的那种混合剧毒。
而能够形成混合剧毒的,恰好是非和死者同宿舍的另外两个同学的药。
如此一来,这个案子的证据链就齐了。
只能说,那个死者高中生,真的是命该绝。
他那天要不被别人打死,要不就是毒发身亡。
总而言之,都是有死无生。
至于这个案子,最后会怎么判,导致形成药物混合剧毒的那两个学生,会不会有一定的责任,那是司法那边的事,跟执法这边没什么关系。
这个案子整体来看,就是这边的执法者,把方向给搞错了。
只不过,如果不是秦文雪个人思维跳脱,她说不定也会被带进去,想要找到那个精通药理的凶手。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妥妥的意外。
就好像牛顿被苹果砸了,很平常的一件事,但牛顿就想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案子也一样,就是那么的巧。
复盘来看,应该是死者发现,他的三个朋友都给感冒了。
虽然他自己还没有症状,但他害怕,所以他想要拿感冒药来吃。
但他没有去药店或者医院开药,反而是企图从自己的朋友手中,把他们的药拿过来吃。
很大可能,就是自认为混合着吃,药效加强,更加有效果。
没办法知道,他当时是个什么心态,毕竟死者不能真正的说话。
但只要证据链形成了闭环,死者是个什么心态,已经没必要知道了。
就好像林诗雅经纪人那个老鼠药案子,那个经纪人究竟是怎么中毒的,不管能不能找到那条证据,都不重要了。
因为其他的证据,已经足够形成闭环。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那老鼠药是她自己在老家带出来的。
有了这条关键性的证据,再加上酒店的监控显示,就足以证明,不是别人下毒害她,这就够了。
死者的心思,是不可能有什么物证的,一切都只能靠猜测。
合成剧毒的原因找到了,这件案子就结案了,剩下的只是收尾工作,以及提交司法机关。
这位死得有点奇葩的高中生,算是给药物学进步,做了一份巨大的贡献。
总体而言,如果他一开始就是被毒死的,最后调查出了真相,对他那个家庭来说,打击只怕更大。
像现在这样,死在其他人手上,事后肯定会获得民事赔偿,也为药物学做了一份贡献。
虽然不道德,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更加死得其所,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
这些后续的事情,跟秦文雪没有任何关系,她可以打道回府了。
两辈子以来,秦文雪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奇葩的案子。
如果不是她思维跳脱,真要被绕进去。
说不定,这个案子最后就真成了谜案。
不是说没有聪明人,而是遇到这种案子,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认为,凶手就是个躲藏极深的,精通药物学的人。
只要一进入这个思维怪圈,就永远找不到所谓的凶手。
只有跳出来,才能够找到真正的方向。
这个案子虽然也简单,却让秦文雪再次增加了一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