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强军改制惹嫉仇
顾长渊倚着椅背,揉了揉眉心。徐凛风为他包扎好最后一处伤口,轻声道:“大人,早些歇息吧。”
“歇息?”顾长渊苦笑一声,“这仗才打完,哪能真的歇息。凛风,拟个折子,我要呈给皇上。”
徐凛风动作一顿,随即了然:“大人可是要提强军改制之事?”
“正是。”顾长渊眼中精光闪烁,“此战虽胜,但险象环生。北狄骑兵来去如风,若非马将军及时增援,后果不堪设想。我军装备落后,训练方式陈旧,早已不适应如今的战局。长此以往,边境危矣!”
徐凛风赞同地点了点头,提笔开始草拟奏折。顾长渊在屋内来回踱步,思虑着改革的细节。他要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钢铁之师!
翌日清晨,顾长渊的奏折便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之上。奏折中,他详细阐述了强军改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更新武器装备,仿造北狄骑兵的弯刀和强弓,同时研制新型火器;改变训练方式,引入新的阵法和战术,加强实战演练;选拔新的将领,破格提拔有能力的年轻将士,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
这份奏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朝堂之上,保守派官员纷纷跳出来反对,他们有的担心改革会耗费巨额国库资金,有的则害怕改革会动摇他们的地位和利益。
“顾大人,强军固然重要,但国库空虚,如何支撑如此庞大的开销?”户部尚书站出来质问道。
“军费之事,自有解决之道。”顾长渊不慌不忙地答道,“如今边境战事不断,军费开支本就巨大。与其将钱财浪费在无用的旧式装备上,不如投入到新式武器的研发中,以求长远之计。”
“顾大人,军队改革兹事体大,岂能如此草率?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岂能说改就改?”兵部侍郎也站出来反对。
“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要与时俱进。”顾长渊毫不退让,“北狄的骑兵为何如此强悍?正是因为他们不断改进武器装备,更新战术。若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最终只会落得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番唇枪舌剑,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一言不发。最终,他缓缓开口:“顾爱卿的提议,朕准了。强军改制势在必行,尔等需全力配合。”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顾长渊的强军计划正式启动。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回到府邸,徐凛风迎上前来:“大人,马将军求见。”
顾长渊微微颔首:“请他进来。”
马将军大步走进书房,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拱手道:“顾大人,末将有一事相求……”
马将军步履沉重地踏入书房,盔甲上的金属碰撞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他向顾长渊拱手行礼,脸上沟壑纵横,写满了忧虑。“顾大人,末将有一事相求……也是为了强军改制之事。”
顾长渊示意他坐下,亲自为他斟了一杯茶。“马将军但说无妨,你我同朝为官,又共同经历了边境战火,何须如此客气。”
马将军接过茶杯,却并没有喝,而是放在桌上,沉声道:“大人,末将并非反对改革。边关将士浴血奋战,谁不想拥有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只是……军中一些老将,他们习惯了旧的方式,对新法抵触颇深。末将担心,他们会联合起来抵制大人的改革。”
顾长渊剑眉微蹙,心中已有预感。马将军久经沙场,德高望重,他的话绝非空穴来风。“马将军可知是哪些人?”
马将军叹了口气,沉吟片刻才缓缓道出几个名字,都是军中资历颇深的老将。顾长渊默默记下,心中思量着对策。他知道,改革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阻力重重。
“多谢马将军告知,此事我会妥善处理。”顾长渊语气坚定,“强军改制势在必行,任何阻挠都无法改变我的决心。”
马将军见他如此坚决,也不再多言,只是再次拱手道:“大人三思,末将告辞。”
马将军走后,徐凛风也回到了书房,脸色凝重。“大人,我已将改革方案的细节告知各营将士,并解释了改革的必要性,但……效果甚微。”
顾长渊明白他的意思。“保守势力已经开始行动了吗?”
徐凛风点了点头,“不仅如此,我还受到了威胁……”他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他们警告我,若再继续为大人奔走,便要我的命。”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拳头紧紧握住。“凛风,你辛苦了。不必再冒险,接下来的事,我自己来处理。”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亲自前往军营,与那些反对改革的老将们会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详细讲解了新式武器的威力,演示了新战术的优势,并承诺改革不会损害任何人的利益。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那些老将们固执己见,对新事物充满排斥,甚至有人公开质疑顾长渊的能力和动机。他们认为顾长渊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根本不懂军事,改革只会扰乱军心,削弱战斗力。
与此同时,顾长渊在军中推行新的训练方式。士兵们因为不适应而叫苦不迭,训练效果很差。一时间,顾长渊备受指责,甚至有人在背后称他为“败军之将”。
深夜,顾长渊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徐凛风轻轻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大人,夜深了,早些歇息吧。”
顾长渊接过茶杯,却没有喝,而是放在桌上,目光深邃。“凛风,你说……我们还能成功吗?”
徐凛风沉默片刻,走到他身旁,坚定地说道:“大人,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没有退路……”他的话还没说完,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报……报告大人……”
侍卫上气不接下气,“报告大人!军营……军营发生哗变了!”
顾长渊脸色骤变,一把抓住侍卫的肩膀,“怎么回事?细细说来!”
侍卫颤抖着声音说道:“今日操练新阵,士兵们体力不支,怨声载道。有个叫张彪的队率,煽动士兵们反抗新法,现在……现在已经控制了军营的西侧……”
顾长渊猛地松开侍卫,眼中寒芒闪烁。“凛风,随我去军营!”
夜色笼罩下的军营,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顾长渊和徐凛风策马赶到时,只见西侧营地一片混乱,士兵们手持兵器,与前来镇压的将士对峙着。
“张彪!你这是要做什么!”顾长渊纵身跃下马,厉声喝道。
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男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正是张彪。他手中握着一把长刀,指着顾长渊,眼中满是愤怒。“顾大人,你的新法害苦了我们!兄弟们每日操练,累得半死,却连饭都吃不饱!我们不练了!我们要回原来的日子!”
“张彪,你这是叛乱!”徐凛风怒斥道,“改革是为了增强军队实力,是为了保家卫国!你怎能如此糊涂!”
张彪冷笑一声,“保家卫国?我们连自己都保不住了!顾大人,你若真心为我们着想,就撤销新法,恢复旧制!”
周围的士兵们纷纷附和,叫嚷着要撤销新法。顾长渊环视四周,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这场哗变并非偶然,而是有人在背后蓄意煽动。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飞奔而来,“报!皇上急召顾大人进宫!”
顾长渊心中一沉,他知道,自己恐怕已经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皇宫内,气氛凝重。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手中拿着一份奏折。顾长渊跪在地上,汗水浸透了衣衫。
“顾长渊,你可知罪!”皇帝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臣不知……”顾长渊抬起头,强作镇定。
“不知?”皇帝将奏折扔到顾长渊面前,“你自己看看!军中哗变,士兵怨声载道,这都是拜你的改革所赐!”
顾长渊拿起奏折,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军中发生的一切,并将哗变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他的身上。他知道,这是保守势力在背后搞鬼,但他却百口莫辩。
“臣冤枉!臣的改革是为了增强军队实力……”
“够了!”皇帝厉声打断了他,“朕已经听够了你的解释!你改革不成,反而扰乱军心,导致哗变,罪无可恕!”
“皇上,臣……”
“来人!将顾长渊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顾长渊被侍卫拖了出去,他回头看了一眼皇帝,眼中充满了不甘和绝望。
与此同时,在军营中,徐凛风正在努力控制局面。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士兵们放下武器,但效果甚微。他知道,如果没有顾长渊,这场哗变恐怕难以平息……
深夜,牢房里阴冷潮湿。顾长渊蜷缩在角落里,身上满是伤痕。他抬起头,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凛风……我们还能成功吗……”
突然,牢房的门被打开了,一个身影走了进来……“大人……”
来人正是徐凛风,他带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马将军念及旧情,加上顾长渊之前的改革确实小有成效,已经控制住了大部分哗变的士兵,并上书皇帝为顾长渊求情。坏消息是,煽动哗变的幕后黑手依旧逍遥法外,且皇帝对顾长渊的信任已大打折扣,革新之事阻力重重。
“凛风,我们还有机会。”顾长渊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要亲自去军营,向士兵们证明我的改革是正确的!”
徐凛风担忧地劝阻:“大人,如今形势复杂,您身陷囹圄,贸然前去,恐再生变故。”
顾长渊摇了摇头:“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亲身示范。我要让士兵们看到,新法不是为了折磨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强,是为了保家卫国!”
在马将军的斡旋下,顾长渊被暂时释放,回到了军营。他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而是脱下官服,换上士兵的衣甲,亲自参与到日常的训练中。他以自身的行动力,示范新的训练方法,并讲解其中的要义。
起初,士兵们对顾长渊的出现并不买账,依旧心存怨愤。他们窃窃私语,认为顾长渊不过是做做样子,哗变之后便会故态复萌。
顾长渊并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他专注于训练,用实际行动证明新训练方式的有效性。他将现代的军事理论与古代的实战技巧相结合,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他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纠正每一个错误,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个细节。
烈日下,他与士兵们一同挥汗如雨;寒风中,他与士兵们一同咬牙坚持。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渐渐地,士兵们开始转变了对顾长渊的态度。他们亲眼目睹了顾长渊的付出,感受到了他的真诚。他们发现,新法虽然辛苦,但却确实能够提升他们的战斗力。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士兵,也开始认真地学习新的训练方法。
一天,顾长渊正在指导士兵们练习新的阵法,一个年轻的士兵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大人,我以前觉得新法太难,但现在我明白了,新法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我支持您的改革!”
这个士兵的话,引起了其他士兵的共鸣。越来越多的士兵站出来,表示支持顾长渊的改革。
看到这一幕,顾长渊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赢得了部分士兵的支持。
然而,顾长渊深知,这仅仅是开始。前方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保守势力的阻挠,皇帝的猜忌,幕后黑手的阴谋,都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
夜深人静,顾长渊站在军营的了望台上,望着远方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徐凛风走到他身旁,轻声说道:“大人,您辛苦了。”
顾长渊摇了摇头:“凛风,我们任重道远,这才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徐凛风点了点头,他知道,顾长渊的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与坎坷。但他们不会放弃,他们会继续携手并进,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