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困局维艰志未泯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顾长渊回到住处,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徐凛风正坐在桌前,手执一卷书册,见顾长渊回来,便放下书,起身相迎。
“如何?”徐凛风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
顾长渊脱下外袍,神情凝重,将今日在码头与朴外商的交锋,以及调查所得的钱奸商囤积居奇,马将军抵触互市之事,详细告知徐凛风。
听完顾长渊的讲述,徐凛风眉头紧锁,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半晌才停下脚步,轻叹一声。“此事,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棘手。”
顾长渊走到桌边,给自己倒了杯茶,一饮而尽,才缓缓说道:“我知道。钱奸商背后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朴外商勾结官员,以次充好,中饱私囊;马将军固守成规,担忧通商会引发边境动乱。这三方势力,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我们面前。”
徐凛风走到桌边坐下,拿起桌上的茶壶,替顾长渊续上茶水。“正是如此。钱奸商若倒,必然会引起朝中某些官员的反扑;朴外商若被揭发,则会影响边境贸易,甚至引发外交纠纷;马将军若是不配合,互市之事便难以推行。三者相互牵制,环环相扣,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顾长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屋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如今之计,只能逐个击破。”顾长渊打破了沉默,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钱奸商的问题,需从囤积的货物入手,找到他违法的证据。至于朴外商,我们已掌握了他以次充好的证据,只需找到合适的时机,将其公之于众。而马将军那边……”
顾长渊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马将军戍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却思想保守,对通商之事心存顾虑。我们需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明白互市的好处,以及边关百姓的迫切需求。”
“谈何容易啊。”徐凛风叹了口气,“马将军性格耿直,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而且,边关百姓长期以来依赖朝廷的补贴,对于互市,也未必都持支持态度。”
“我知道困难重重。”顾长渊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语气低沉而坚定,“但我不会放弃。我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苦难,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我之所以来到边关,就是为了改变这里的一切,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边境繁荣昌盛。为了这个目标,我什么都可以付出。”
徐凛风也站起身,走到顾长渊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长渊,我知道你的决心。我会尽全力辅佐你,助你达成所愿。”
顾长渊转头看向徐凛风,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并不孤单。他还有徐凛风,还有那些支持他的人。
“凛风,”顾长渊望着徐凛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通商互市确实能给边关百姓带来好处,马将军会不会改变主意?”
徐凛风沉吟片刻,说道:“马将军戍守边关多年,对边关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如果我们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让他看到互市带来的实惠,或许能说服他。”
“可是,我们从哪里去找这样的证据呢?”顾长渊眉头紧锁,苦苦思索。互市才刚刚开始试行,成效还未显现,想要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谈何容易。
徐凛风走到桌边,拿起地图,仔细端详着。“长渊,你想想,边关虽然地处偏远,但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一定有一些老兵或百姓,曾经参与过小规模的贸易,并且从中受益。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人,让他们现身说法,或许能打动马将军。”
顾长渊眼前一亮,击掌说道:“好主意!我们可以派人四处打探,寻找这些曾经参与过贸易的人,收集他们的故事,整理成册,呈给马将军。”
说干就干,顾长渊立即召集心腹,将任务分配下去。他要求他们务必仔细调查,找到那些真正受益于贸易的老兵或百姓,并记录下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和徐凛风几乎没有合眼,他们将收集到的故事一一整理,核实,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可信。他们走访了边关的各个角落,与老兵和百姓促膝长谈,聆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位年迈的老兵,讲述了他年轻时跟随商队前往邻国贸易的经历。他用赚来的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供养子女读书。如今,他的子孙都已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位年轻的母亲,讲述了她如何通过与邻国商人交换货物,换取到孩子所需的药品。她的孩子曾经体弱多病,多亏了这些药品,才得以健康成长。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贸易给边关百姓带来的实惠。顾长渊和徐凛风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取名为《边关互市录》,并附上了详细的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
他们相信,这份《边关互市录》,一定能打动马将军,让他看到互市带来的希望。然而,他们也明白,这条路并不好走。钱奸商和朴外商,绝不会坐视不理。
夜深人静,顾长渊和徐凛风还在挑灯夜战,修改着《边关互市录》的最终版本。窗外,寒风呼啸,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向徐凛风,“凛风,你说……”
“凛风,你说,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反而激怒钱朴二人?”顾长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掩不住内心的担忧。
徐凛风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沉静:“长渊,你我都清楚,触动他们的利益,必然会遭到反扑。但我们若不做,边关百姓的苦难何时才能结束?互市是利国利民的大计,岂能因一己私利而搁置?”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起来:“你说得对!我们不能退缩!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钱朴二人在朝中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小心提防他们的反击。”他顿了顿,又道,“还有那个孙探子,我总觉得他不会善罢甘休。如今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他必定会加大破坏力度。”
徐凛风眉头微蹙,沉吟道:“孙探子的确是个隐患。我们必须加强防范,尽快查清他的底细,才能彻底消除这个威胁。”
“此事刻不容缓。”顾长渊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前方的路充满了荆棘,但他绝不会放弃。为了边关百姓的福祉,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必须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凛风,”顾长渊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按计划行事。先从寻找贸易受益的见证者开始。”他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突破困局。
第二天清晨,顾长渊和徐凛风便动身前往边关军营附近,开始寻找曾经参与过贸易且受益的老兵。他们乔装打扮,混迹于人群之中,四处打听消息。然而,边关的士兵们对他们充满了警惕,不愿多谈。
“两位公子,你们打听这些做什么?”一位老兵警惕地打量着他们,眼中充满了怀疑。
顾长渊和徐凛风对视一眼,心中明白,想要找到突破口,并非易事。他们尝试着与老兵攀谈,但老兵始终保持着戒备,不肯透露任何信息。
“老丈,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边关的情况,并无恶意。”顾长渊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真诚,希望能打消老兵的疑虑。
然而,老兵只是冷哼一声,转身离开了。顾长渊和徐凛风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在人群中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顾长渊和徐凛风依旧一无所获。就在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争吵声从不远处传来。
“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进去!我找马将军有重要的事情!”一个粗犷的声音带着愤怒的语气。
顾长渊和徐凛风对视一眼,心中升起一丝希望。或许,这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突破口……顾长渊快步走向人群,想看清究竟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