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除恶赢信展新程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皇帝钦点顾长渊彻查水利工程贪腐一案,并赐予他调动御林军的权力,彰显了帝王肃清吏治的决心。顾长渊领旨谢恩,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知道,这是他翻盘的关键,也是他为民除害的良机。
他点齐御林军,浩浩荡荡地向王县令所在的县城进发。一路疾驰,尘土飞扬,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到达县城后,顾长渊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带人包围了县衙。
“王大人,圣上有旨,请你跟我们走一趟!”顾长渊的声音在县衙上空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县令早已得到消息,脸色煞白,却强装镇定。“顾大人,你这是何意?本官行得正坐得直,你凭什么抓我?”
“王大人,圣旨在此,你还是乖乖束手就擒吧,免得受皮肉之苦。”顾长渊冷笑一声,将圣旨扔到王县令面前。
王县令看着圣旨上的内容,顿时瘫坐在地上,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一旁的孙师爷更是吓得瑟瑟发抖,早已没了平日里的狡猾模样。
顾长渊一声令下,御林军冲进县衙,将王县令和孙师爷一并拿下。随后,顾长渊又带人前往张承包商的家中,将其抓捕归案。
与此同时,刘御史得知王县令被抓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也难逃法网,便偷偷收拾细软,准备连夜逃走。然而,他刚走出家门,就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御林军团团围住。
“刘大人,这么晚了,你这是要去哪啊?”顾长渊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带着一丝嘲讽。
刘御史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他颓然地跪在地上,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顾长渊将王县令、孙师爷、张承包商和刘御史等人押解回京,面见圣上。皇帝看着这些贪官污吏,怒不可遏,当即下令严惩不贷。
王县令、孙师爷和张承包商因贪污受贿、偷工减料等罪名被判处死刑,刘御史因包庇罪犯、干扰调查被革职查办。
消息传回县城,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终于等到了正义的到来,也看到了顾长渊的清白和担当。
夜深人静,顾长渊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这只是他改革之路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凛风,”顾长渊转头看向徐凛风,“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王县令等人的落马,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消息传回受灾的县城,最先受到震动的便是那位老实巴交的李工匠。他曾亲眼目睹张承包商偷工减料,也曾冒死向王县令禀报,却被孙师爷以“造谣生事”的罪名杖责二十,险些丢了性命。如今,作恶之人皆被绳之以法,他心中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踉跄着奔出家门,逢人便讲顾长渊的清白与勇敢。“顾大人是清官啊!他为我们伸冤了!那些贪官污吏都被抓起来了!”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浑浊的眼中闪耀着兴奋的光芒。
起初,村民们半信半疑。他们曾亲眼见到顾长渊被押解回京,也曾听到县衙散播的谣言,对顾长渊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陈村民,一位受灾较为严重的农户,更是对顾长渊抱有深深的怨怼。他冷哼一声:“李老汉,你老糊涂了吧?顾长渊自己都被抓了,还能抓别人?别被骗了!”
李工匠急得满脸通红,指着县衙的方向说道:“王县令、孙师爷都被抓了!还有那个黑心肝的张承包商!这还能有假?顾大人是奉了圣旨来查案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证实了李工匠的话,村民们开始动摇。他们想起顾长渊当初勘察工程时的认真仔细,想起他被押解时脸上那不屈的神情。难道,他们真的错怪了好人?
这时,一位从京城回来的货郎带来了更详细的消息。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顾长渊在朝堂上的据理力争,以及皇帝震怒之下严惩贪官污吏的场景。他甚至还拿出了一份京城邸报,上面清楚地记载了王县令等人被判刑的消息。
这下,陈村民彻底愣住了。他颓然地坐在田埂上,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愧疚。他想起自己曾当面辱骂过顾长渊,想起自己曾带头阻挠过工程的进行。他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村民们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他们聚集在村口,纷纷表达着对顾长渊的歉意和敬佩。陈村民更是当众向李工匠道歉,并表示要亲自向顾长渊赔罪。
李工匠欣慰地拍了拍陈村民的肩膀,他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公道自在人心。
夜幕降临,顾长渊站在县衙的门口,看着远处闪烁的灯火,心中百感交集。徐凛风走到他身旁,递给他一卷图纸,“大人,这是新的水利工程图纸,我已经根据您的建议进行了修改……”
顾长渊接过图纸,借着月光仔细地查看起来。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标记,沉声说道:“这里……”
顾长渊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标记,沉声说道:“这里,需要加固河堤,并设置泄洪口。之前的设计存在缺陷,一旦汛期来临,很容易溃堤。”
徐凛风凝视着图纸,赞同地点了点头。“大人高见。之前的图纸确实忽略了这一点。如今按照大人的建议修改,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翌日,顾长渊便召集了当地的工匠和民夫,开始着手对水利工程进行整改。他深入工地,事必躬亲,将现代水利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讲解了新型堤坝的修筑方法,强调了泄洪口的重要性,并亲自示范操作,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起初,村民们干劲十足,他们对顾长渊的敬佩之情转化为了实际行动。然而,一些被王县令等人收买的小吏和工匠却暗中破坏整改计划。他们故意混淆水泥比例,偷换质量较差的石料,在工程中制造各种问题,企图延误工期,败坏顾长渊的名声。
顾长渊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异常。他发现新修筑的河堤部分出现了裂缝,一些石料也明显不符合标准。他暗中调查,并从一些正直的工匠口中得知了真相。原来,这些小吏和工匠早已被王县令等人收买,如今王县令虽然落马,但他们仍然阳奉阴违,试图阻挠工程的进行。
顾长渊并没有打草惊蛇。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继续按照计划进行工程,暗地里却开始收集证据,并寻找可靠的人手。他找到了之前仗义执言的李工匠,将自己的疑虑和计划和盘托出。李工匠义愤填膺,表示愿意全力配合顾长渊,揭露这些人的阴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顾长渊带领着李工匠和几个心腹,突击检查了工地。他们当场抓获了几个正在偷换石料的小吏,并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了确凿的证据。第二天,顾长渊将这些证据呈报给了朝廷,并请求派人彻查此事。
朝廷震怒,立即派钦差大臣前来调查。最终,那些参与破坏的小吏和工匠都被绳之以法,水利工程也得以顺利进行。在顾长渊的精心监督下,新的河堤坚固无比,泄洪口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过后,附近的村庄安然无恙,百姓们无不感激涕零,对顾长渊的赞誉之声更是响彻云霄。
工程结束后,顾长渊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的漏洞,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他开始着手制定新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并上奏朝廷,建议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
一天晚上,顾长渊正在书房里翻阅着各地送来的奏折,处理水利工程后续事宜。窗外传来阵阵蝉鸣,更显得屋内静谧。突然,他听到门外传来一阵低语,似乎有人在谈论着什么“学术造假”、“贿赂考官”之类的字眼。顾长渊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奏折,缓缓走到门口……他轻轻推开房门,目光锐利地扫向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