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李文贵对他们说道:“比如说,我们当下最重要的,其实是建立钱庄银票体系,而要做到这点,需要更多的金银作为储备抵押物。先让老百姓都相信,银票是有足够的金银可以兑换,再慢慢过渡到信用体系。”
对于这个说法,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在微微点头。
货币之重要,李文贵都已经科普过,在座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自然是很清楚了的。
“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弄到更多的金银。自己挖矿的话,矿在哪里?这是个问题!”
“但是,倭国可是金银矿最为丰富的,刚好才平定南方的倭寇之患,再加上以前倭寇对我们大明的侵害,因此,如今的我们,完全有理由叫倭国赔偿损失,不给个十亿八亿两的金银,就出兵倭国。”
说到这里,李文贵便不说话了,看他们的意见。
高拱听了,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道:“师出有名,对国内金银确实是个补充,也是很需要的。但是,倭国是在海外,无陆地相连,征讨不便,且倭国如今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万一出兵反而损兵折将的话,那就亏大了吧?”
或许是和李文贵接触久了,大明首辅说事的时候,也从做买卖的角度来说事了。
李文贵听了,当即微笑回答道:“倭国离我们大明是远了点,不过既然倭寇能来,没道理我们就不能去。”
“从我们大明去倭国,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从福建那边先到琉球,再从琉球登陆倭国。另外一条是走陆路,从朝鲜过对马岛到倭国。”
“另外,朝鲜是我们的属国,征讨倭国,就下道旨意,让朝鲜派兵,至少派水师协助运输也成。琉球也是,同样要他们都出力。”
“至于现在的倭国,应该正是内乱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国。他们所谓的天皇,好像就没有实权。”
“……”
李文贵对于倭国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他只记得,万历二十年左右,丰臣秀吉统一了倭国,然后发起了侵略朝鲜,并且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的战事。
如今只是隆庆三年末,并且还是提前了的隆庆三年。大概率估算的话,这个时候,该是倭国在内乱的时候。
张居正听完了李文贵的话之后,便严肃地开口说道:“倭国的确切情况,可以向倭国派出使者的时候就能查探清楚的。我所忧虑的是,如果朝廷派军进攻倭国的话,俺答汗怎么办?”
一听这话,每个人都很严肃地思考了起来,从他们的脸色看,都显得很郑重。
其实,对大明来说,倭寇就算闹得最凶,也只是祸乱沿海而已。但是,俺答汗可是领兵围攻过京师的。因此,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倭寇,而是俺答汗。
如果要远征倭国的话,肯定是抽调国内的精锐军队去。但是,一旦精锐的军队被抽调,那国内的军队实力肯定会被削弱。
虽然说,如今俺答汗已经受封顺义王,互市之后,也表现出很顺从的意思,但是,谁能保证,俺答汗在看到朝廷军力空虚之时,会不会翻脸?
这种事情,谁也不能担保,万一出事,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文贵知道,这确实是个问题。
他想了一下之后,看到其他人都不说话,便开口说道:“这样,增加钢铁冶炼的产量,甚至可以批量锻造出胸甲等护具,这对付蒙古这种没有火器的军队来说,应该是非常有用的。已经有蒸汽机的情况下,胸甲锻造可以走流水线,造价会非常便宜,短时间内大量装备军队也是没问题的。”
“倭国那边,是有不少火器的,但是,我之前提的火器,不管是射击精度,还是射程来说,都会远超倭国的火器。因此,可以让朝廷这边也大力发展军工,多造火铳火炮。不但可以对付倭国,也能震慑俺答汗那边。”
“我们两手准备,一边先去倭国那边走流程,一边装备军队,在开拔之前先来一场阅兵,可以邀请俺答汗来观礼,震慑下他,并且也可以要求他出兵。”
“如果俺答汗不答应的话,那我们可以先收拾了俺答汗再出兵倭国!”
“在此之前,对草原其他部族的征讨,也要进行。最好是能让俺答汗和草原其他部族结仇,或者说,朝廷进行分化拉拢,这样有利于后事。”
“不过,从始至终,我都一个态度,对这些蛮夷,感化是没用的,必须恩威并施,有强大的军力作为保证才行!”
李文贵说到这里,恳切地说道:“当然,我对军事并不擅长,刚才所说,该是纸上谈兵,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各位大人来衡量!”
“不过我最后说一句,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倭国每年光是银矿都能产出大概五百多万两银子,征服倭国,对我们大明朝的财政,必然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听到这话,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眼睛顿时亮了。
倭国的银矿每年有五百多万两的产量,那倭国的官员和民间会有多少银子?这绝对是个难以想象的数目,如果能征服倭国,大明朝肯定能吃撑吧?
不得不说,钱财动人心,同样也能动国之心!
大明朝的高级官员,显然心动了。
高拱、张居正等人针对李文贵所说,很快展开了一番讨论。
对于李文贵所说话中的一些数据,他们自然是要加以核实;对于李文贵的建议,他们同样要核实。
最终内阁会议决定,加大钢铁产量,并且在李文贵的帮助下,改造军器局和兵仗局,打造胸甲,打造新式枪炮。
为此,高拱等人,还决定召回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蓟辽保定总督谭纶,商议有关军事上的事情。
至于李文贵这边,除了帮军器局和兵仗局之外,他的精力,依旧还是在蒸汽机作坊这边。
不过还没等他们全面展开忙碌,又到了过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