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炸年货。
离过年越来越近,昨日向枣儿和赵乾一商量,决定所有铺子最后一日营业。
今日,崔喜赶着牛车拉着年礼跟着她一起进城。
“赵叔,这是我给您备的一些年礼,不值什么钱,你带回去给婶子和孩子们尝尝。”向枣儿让崔喜搬出一筐食材给他。
“哎呦,多谢。”赵乾看着这一筐的食材,笑眯了眼,“昨日你婶子还念叨我呢,说让我早些置办年货,这可好,这一筐什么都有,我都不用去东市了,怪挤得慌,呵呵。”
“赵叔,猪肉、鸡鸭这些东西都是自家养殖场的,新鲜的很,吃完您言语一声,我让人给送家去。”向枣儿笑道。
“好好好。”
给铺子里所有人发完年礼,崔喜赶车载着向枣儿朝东市而去。
杀鸡宰鹅这事不用操心,由柳老头全权负责。
崔喜负责买些香烛元宝黄纸之类的祭拜用品,而向枣儿则说随便转转,两人便分开行动,买完东西在车马停放处集合。
没两日便过年,如今东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吆喝声不断。
古代没有什么零嘴,向枣儿想给家里人炸点年货,便来集市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卖羊奶的。
她随着人群慢慢行走,不时朝旁边的摊位上瞧瞧。
走到最内里角落的摊位,有一位老人家牵着一只羊安静地站着,也不叫卖,摊位前只放了几把笤帚。
向枣儿上前一问,果然,这头母羊刚生完羊羔没几日,小羊羔没成,老人家便来卖羊奶补贴家用。
她立马将背在身上的包袱解下,这是提前就备好的罐子。
待她小心翼翼抱着一大罐的羊奶走出东市,崔喜早买完东西在牛车旁等她。
下晌,四合院便飘出了浓浓的炸货味道。
炸素丸子、炸肉丸子、炸油饼、炸糕、炸麻花、炸馓子......
直至申时末,几人才终于将所有炸货炸完,累得腰酸背痛,也被油味熏饱了,其他人时不时进灶屋吃几口,到晚食时谁都不饿。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蒸馒头,蒸年糕。
昨个夜里,有崔氏母女帮忙,向枣儿发了整整三大盆面,就等着明儿个一早蒸馒头。
“枣儿,咱们要多蒸些馒头,团团圆圆,蒸蒸日上。”崔李氏笑呵呵道。
“哎,吃完早食就开始蒸。”向枣儿应道:“再蒸些花卷,花馍,给赵家、刘家还有我大伯家送一些。”
“我看行,向安之前和我说过,最喜欢吃你蒸的花卷了。”崔六娘笑着伸出三根手指,“他说一次能吃三个呢。”
“一次能吃三个呢~~”向枣儿学着她的语气重复她的话,“伯娘,你看我这未过门的二嫂,满眼都是我二哥,给人羡慕的。伯娘,你快看看我这眼红了没。”
崔李氏被她滑稽语气逗笑,抬手隔空朝自家闺女点点,“你呀,女大不中留啊。”
“娘~~”崔六娘不依,娇羞道:“你怎么和枣儿一起取笑我。”
“哈哈哈哈,我家六娘还不好意思了。”
“什么不好意思?”宋春兰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进来,“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闻声,三人转头去看,便见宋春兰手上拎着个藤编篮子走了进来。
“枣儿,咱们蒸了些花馍给你拿来些。”宋春兰将篮子放下,看见三大盆面,“你们...这是要蒸多少馒头啊?这也太多了。”
“不多,馒头,花卷都要蒸些,再各家分些,也不剩多少了。”崔李氏笑道:“妹子,快坐。六娘,你去给你婶子倒杯茶来。”
“哎。”六娘赶忙洗干净手出了灶屋。
“别倒茶了,我坐一会儿便走。”宋春兰面露犹豫,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向枣儿和崔李氏自是察觉到,两人对视一眼。
而后,崔李氏扬起笑脸问道:“妹子,可是有什么事寻枣儿说?”
见她问起,宋春兰终是没忍住,搬着板凳凑近二人,“枣儿,这事不知该不该和你说。”
向枣儿本来都支棱起耳朵准备听八卦了,她又来这么一句,心中叹了口气,春兰婶什么时候这么婆妈了。
干脆道:“春兰婶,你说我听着。”
“成。”宋春兰稍稍顿了下道:“昨日,我看见向平偷偷给吴小娘子塞东西,鼓囊囊一个包袱,里面看着是有不少东西。枣儿,你说他们俩亲事不成,这么私下来往不好吧,这万一被吴家那边发现,指不定又生出什么事端来。”
听完,向枣儿蹙起了眉头,“春兰婶,这是啥时候的事?”
“就昨儿个,我和狗蛋爹从县城回来,走到半路我内急,就想去路边的小树林方便下,谁知道会碰见他们俩。”宋春兰一脸无语,“按说这事吧,咱们只当不知道为好,可我想了想总是觉得不妥,还得和你说一声。”
“那你和我大伯娘说了吗?”向枣儿担忧问道。
“没有,我咋敢和她说,闹不好给你大伯娘气出个好歹来。”宋春兰忙摇着手。
“嗯,那就好,这事我得去找大哥说说,两家结了仇,他们俩这么私下来往确实不妥。”向枣儿说着起身去洗手,“伯娘,馒头你和六娘先蒸着,崔伯磨完江米面先放着,我回来咱们再蒸年糕。”
“哎,好。”崔李氏应声,而后催促她,“你快去吧,大过年的别闹出啥事来。”
向枣儿嗯了一声,“春兰婶,你先坐会,我先去趟大伯家。”
“哎,你去吧。外面冷,穿厚些。”宋春兰嘱咐道。
向枣儿先回卧房拿出一个大包袱拎在手里,和梨儿桃儿叮嘱了一声,出了门。
从四合院到向家老宅的路上,她不断在心里盘算,这事该怎么开口比较好。
是直截了地当好?还是委婉和大哥问问情况为好?
她这心突突地,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脚下不由快了些。
刚进了向家老宅院里,便看见杜氏正撅着屁股,脸贴在西屋的门板上,似是想听里面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