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都能救出来吧?”
“执法队跟公安局的同志说他们会全力以赴,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
那大娘却是摇摇头,“哪那么容易,即便是救出来了,估计……也是有家回不去了。”
室内霎时间默了默。
是啊,被拐过的姑娘,能回哪里去?
如果本身是没嫁过人的,回到娘家……能害娘家被人戳断脊梁骨的,大伙儿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本身要是结了婚的,那就更惨!夫家根本就回不去,哪个男人能不介意?被人糟蹋过的媳妇,甩开都来不及。
毕竟媳妇能再娶,被扣上王八的帽子,可就取不下来了。
林安安心里也是一紧,似乎被兜头泼了盆冷水。
问题来得太突然,她从没时间细想。
即便被拐妇女被解救出来,她们面临的可能是……更艰巨的处境。
林母也微微皱眉,心中满是心疼和无奈,“话虽如此,但总比一直被困在那里好。而且现在社会也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说不定这些姑娘回去后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呢。”
大娘轻轻叹了口气,“唉,希望是这样吧。不过这也得看她们各自的家庭情况。一般的家庭……都很难接受这样的事。”
林安安咬了咬唇,没再接这个话题。
心里沉甸甸的,再往深了想,她估计心境都得受到影响。
也在这一刹那,林安安第一本关于女性的书籍《枷锁》迎来了结尾的灵感。
被拐妇女成了最后的闭环故事。
她们身上的枷锁,是世俗投下的灰暗阴影,是他人眼光交织成的细密罗网,亦是自我怀疑缠绕的坚韧藤蔓。
但,她们该以自身为利刃,挣脱枷锁,哪怕鲜血淋漓,那挣脱的脆响,也是向自由发出的呐喊!
林安安觉得自己只能通过文字的力量去呼吁大家,去唤醒更多女性内心的觉醒。
就像被拐妇女,错的从来都不是她们……
活着已是不易,凭什么还要被是非屠戮。
林安安朝众人点点头,表示自己先回屋休息了。
几位婶娘跟林母又聊了会,也没再多打扰,就告辞走了。只说需要帮忙的随时说一声,她们都有空的。
林安安回到房间,坐在书桌前,心中思绪万千。
细细整理出结局故事的脉络,等饭后就开始落笔。
她写被拐妇女在被拐卖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写她们在陌生环境中孤独无助的恐惧,写她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顽强抗争。
她也写社会应该给予这些女性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写人们应该摒弃陈旧的观念,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们。
随着笔尖的滑动,林安安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她知道,这本书或许不能立刻改变那些被拐妇女的命运,但她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女性内心,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引发社会的思考和改变。
几乎是一气呵成!
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林安安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
有关林安安的个人专访是次日登报的。
西北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西北市报、青年报等等。
占据的位置很好,几乎都是头版或二版。
【爱心汇聚!最美军嫂点亮豫省重建希望】
【洪水无情家园毁,万元捐助希望生】
【万元捐款,为洪灾同胞点燃生命之光】
林安安万元捐款事件,本身还只是在军区大院小范围传播,这一登报,几乎是铺天盖地般传开。
映源出版社还是相当靠谱的,为林安安打造的‘女英雄’形象那是相当正面,说是大西北的女性代表之一,还真不算过分。
人嘛,就是这样。
当你有一百万,你捐一万,大伙只会夸你一句大方。
但你如果只有一万,你却愿意拿出所有,那就是大公、大益、大义!
“姐,你快看!”林子淮捧着报纸进门,笑得一排白牙熠熠。
林安安接过报纸看着,连她自己也有些意外。
写得非常好,故事以爱为名,节奏张驰有力。
她更想不到,这事会被报道得众所皆知,不仅为她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名声,甚至于西北军区都收益颇丰,豫省人民更是收到了来自各地的捐赠帮助。
她原本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受灾的同胞的同时,为自己跟楚明舟讨点好名声。
可眼下……估计整个大西北,甚至全国的人都得知道了!
林母拿着报纸,是看了又看,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这几份报纸我得带回去,到时候让你爸好好瞧瞧,我们安安可太出息了!”
林子淮点头如捣蒜,“就是,我姐真是为家、为国争光的好姐姐,最厉害了。”
楚明兰:“我为嫂子感到骄傲,嫂子就是我的榜样。”
楚明宇看了众人一眼,跟着点头,“我也是!”
这你一言我一语的,夸得林安安微微红了脸,“别夸了,再夸得长尾巴了。”
林母左右看了看,转身进了厨房,没一会又转了出来,把身上的围裙解了,“我得去给你爸打个电话,把近来的喜讯都告诉他,顺道买点菜回来,我们好好吃一顿。”
林子淮一听,乐坏了,自打老妈来了西北,那简直不要吃得太好,真是顿顿有肉。
他忙表示自己一起去,“妈,我带你去,要不你不晓得电话在哪打。”
“行,你爸估摸着也想你了,你去跟他说两句。”
林安安跟着站起身,却被林母按了回去,“你就在家好好歇着,好好养胎,哪都别去。”
“不是,妈,这才两个多月,没那么夸张。”
“反正你听我的。”
林安安:“......”
林母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就出门打个电话、买个菜的功夫,那都被人捧上天了。
但凡碰到的邻里,不管熟不熟,都得拉着她说两句。
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没这么体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