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黎朝的改革步伐正在不断推进,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尽管凤绾在朝堂上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但李逸轩及其背后的豪强势力依旧没有放弃对改革的反击。随着税收改革的逐步落实,地方上的权力结构开始动摇,李家等大族的根基受到了威胁。凤绾知道,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这些势力的控制。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局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官员开始对凤绾的改革产生疑虑。有些人认为,凤绾过于急功近利,改革的速度过快,导致了一些利益集团的反感,而这些人往往在背后拥有深厚的政治资源。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稳定民心并获得更多官员的支持,凤绾可能会陷入困境。
尽管局势紧张,凤绾却始终保持冷静。在她看来,这场改革不仅仅是对黎朝政治结构的挑战,更是对她个人智慧与决断力的考验。为了稳定局势,凤绾决定再度出手,通过几项关键的举措稳住朝堂和民间的支持。
首先,她开始着手加强与一部分地方官员的联系。这些地方官员虽然不如李家等大族强大,但他们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望,并且对于黎朝的未来有着深刻的认知。凤绾通过私下访谈、书信往来等方式,向这些地方官员阐述自己的改革理念,争取他们的支持。
与此同时,凤绾也没有放弃争取朝中其他大臣的支持。她明白,若想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必须在朝堂上找到更多的盟友。于是,凤绾开始将改革的议题细化,逐渐通过朝堂内的小范围讨论和意见交换,赢得一些中立官员的支持。她没有强行推动,而是采取了“引导”的方式,让更多人自愿站在她一方。
然而,李逸轩显然没有放弃,他开始加大力度通过各种手段来阻挠凤绾的改革。首先,他通过与一些商会的领袖联合,煽动社会不满情绪,传言税收政策将导致商贸崩溃、民生困难。为了让舆论更加倾向于自己,他还通过手中的信息渠道,发布了关于凤绾“强权”的不实消息,试图引发民众的恐慌。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如李逸轩预期的那样奏效。凤绾在掌握了这些动向后,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她通过宣扬改革的长远意义和逐步实施的具体方案,成功地平息了民间的恐慌情绪,并开始大力宣传改革的正当性。
就在凤绾不断努力稳住局势的同时,一项意外的突破使她的改革迎来了新的转机。原本反对税收改革的几位重要地方官员,在与凤绾的多次沟通后,逐渐认识到这项政策对黎朝未来的深远影响。这些官员不仅在言辞上支持凤绾,还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协助推动税收政策的落实。
其中,最关键的一位是南方的贾元知,他本是凤绾改革阵营中的异见者之一,一直持保守态度。然而,在一次凤绾与他的私下谈话中,凤绾耐心地向他讲解了当前黎朝财政状况,以及为何必须改革税制的理由。贾元知终于意识到,若再继续拖延改革,黎朝的未来将更加艰难。
在贾元知的带动下,南方的几个关键地区也开始积极响应改革政策。凤绾此时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决定借势而起,向全国范围内的官员传达改革的核心价值,并且提出一个新的政策——**“透明财政”**计划。该计划要求所有地方官员公开账目,确保财政收支透明,防止地方腐败和不当资金流动。
然而,李逸轩并不会轻易屈服,他深知,凤绾一旦推动这一系列政策,黎朝的格局将发生彻底改变,自己及家族的影响力将受到极大威胁。为了遏制改革的推进,李逸轩开始联合保守派的其他官员,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反对凤绾。
李逸轩不仅通过公开场合不断发表演讲,抨击凤绾的改革“过于急功近利”,并且通过一些密谋活动,暗中策划了一场针对凤绾的政治陷害。
他派出了几个心腹,在朝堂上散布关于凤绾“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不实传言。消息一出,朝中一些大臣开始对凤绾产生怀疑,甚至有些人开始公开表达对她的反感。
凤绾并没有慌乱,她知道,朝堂上的反对声音不可避免,但这恰恰是改革道路上必须经历的阵痛。她并未急于反击,而是选择用更为稳妥的方式应对。
她通过一系列公开演讲,讲解自己改革的初心与目标,阐明改革背后的巨大意义,明确自己没有任何个人私利。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信任度,凤绾还主动提出,要向全体朝臣公开自己和父亲凤景浩的所有财务状况,确保一切公开透明。
“我若有所隐瞒,黎朝改革如何能长久?”凤绾在朝堂上公开表示,“若我凤绾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便天诛地灭!”
凤绾的这一番话,无疑让一些原本对她心存疑虑的大臣心生佩服,同时也引起了朝堂上不少人的反思。凤绾的坚持和她不谋取私利的姿态,逐渐为她赢得了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随着凤绾不断努力,改革的步伐逐渐得以推进,而李逸轩与豪强势力的反扑也渐渐失去了效力。黎朝的改革正在逐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凤绾不仅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渐渐赢得了更多民众和官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