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辉走后,家里又恢复了平静。
每次摆小摊的时候,加上了一些玉米菜卷。
别说,因为这种吃法比较新鲜,价格又不贵,再加上肉的菜的都有,还是能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的。
菜卷比市面上的馒头稍微小一些,做的是长条形的,纯菜 的定价和馒头一样,两文一个,肉卷略微再小一点,四文一个。
这样相比于馒头来说,很多人更愿意选择里面还卷了菜的菜卷。
再有那条件稍微好点的,就买个肉的。
其实说肉的,也就是稍微放了一点肉沫进去,要纯肉的,估计没几个人能舍得买。
而且还有那些一份凉皮不够吃的人,有时候也愿意再加上个菜卷。
也有那行商走路赶时间的,买上几个方便路上吃。
对于李婉宁她们来说,不说赚什么手工费的,只要能将家里那么多玉米换成银子,价格不低于从粮店买玉米的价格,那就已经相当于赚了很多了。
杨夫子前后订的两批方便面,也在他们走了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全部完成。
李婉宁去镇上摆摊的时候,顺便到镇长那报了个到。
李婉宁深信礼多人不怪,所以去的时候顺便拿了几个她们做的菜卷和一碗凉皮,当然,菜卷拿的是肉的。
“吴镇长?您吃午饭了吗?这是我们今天刚做的,拿来给您尝尝。”李婉宁见了镇长,将手中的东西放在桌上。
听到她说方便面已经都做好了,镇长笑眯眯的道:“那烦请李夫人将两批分开,有一批是送往边境的,另一批要送往新兵营,没准儿你们家五公子还能吃到呢。”
一听说要送往新兵营,李婉宁眼睛一亮:“镇长,上次孩子走的匆忙,东西都没怎么带,我想给他再送两件衣服和一些预防发热的药过去,可以麻烦送粮的大哥顺便捎过去吗?”
镇长看她一眼,倒是感念她对孩子的疼爱,估计这是每个男人都想要的正妻了吧,真能做到对庶子视如己出。
“应该可以,李夫人直接给领头的人,万一去了没找到人的话,我让他再带回来。”
李婉宁连声道谢,马上回去准备。
其实药已经备好了,昨天晚上刘雅琴拿回来的,说是周老大夫刚教他们做的小柴胡丸,可以预防感冒,退热,吃着也方便,比那汤药好吃多了。
随后又嘀咕着:“新兵营他们那边应该会配大夫吧?也不知道小五怎么样了,要是他晚走一段时间的话,这个药就可以给他带去了。”
要知道,以前刘伯辉经常和刘雅琴、刘雅柔一起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现在刘雅琴有个什么药都想着没给他带。
看看,她这个母亲做的不错吧?昨天闺女刚嘀咕的事,今天就给她解决了。
回去和大家一说,刘雅琴又从她的包里拿出了比之前给刘伯辉带走的更大的一包创伤药:“母亲,这个也是止血药,以小五的性子,同伴受伤了他肯定也会把药拿出来的,没准儿早就用完了,把这个也带给他吧。”
这下连李婉宁也不淡定了:“你们周老大夫怎么给你们这么多药?”
要知道,她是去当学徒的,又不是去打工的,还能有个工资。
刘雅琴有点小骄傲:“每次如果我们去采的药多了,处理的也很完美的话,周老夫子就会分给我们一点,最近,我把我的药都换成了止血散,昨天想着预防发烧的药许也能用得着,就拿了一点。”
连杜若都忍不住道:“辉儿有这样的母亲和这样的姐姐,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这个李婉宁不反对,她觉得这一家人肯定前世就挺好的,所以上天才派了她来拯救她们。
好人可以不用一定要什么好报,但如果连一个普通的下场都不能得到的话,那将是天道的不公。
因为刘伯辉现在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衣服动不动就小了,上次新衣服没来得及做,只带了两套现在穿着刚刚好的。
本来前面有四个哥哥,不愁没有旧衣服穿,可惜大家都比较节俭,衣服基本上都在穿小之前已经打了不少补丁了,李婉宁也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每次做新衣服的时候大家都有,不能因为谁年龄小,就永远只能穿旧的。
所以在他走后,李婉宁就让红袖紧赶慢赶又做了两套稍微大一点的出来,本想着等下次家书送回来的时候打听一下可不可以带东西,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机会。
第二天杜若亲手将东西交给了来运方便面的人,很奇怪的,虽然一样见不着儿子的面,但感觉好像心里又舒坦了很多。
回头对后面的李婉宁说:“夫人,这次辉儿收到咱们的东西,如果再能吃到咱们加的方便面,那他肯定就不会想家了。”
却不知,被她们一直挂在心上的刘伯辉,此刻正双腿绑着沙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脚步踉跄,和同伴们相互鼓励,坚持着往前跑。
说是跑,已经和走差不多了,每次脚底只能离地一点点,简直是磨蹭着,磨蹭着往前走。
有一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停在那儿,弯着腰撅着屁股,双手撑在大腿上:“我,我,我实在~跑不动了。”
刘伯辉本来在他前面几步,又倒回来,拉着他往前走:“别,别停下。”
稍微调整一下呼吸:“我们~再~坚持一下,前面~不~远了,翻过~这道梁~就是。”
刘伯辉虽然已经累到很不想说话,但他作为今天的带队班长,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杨夫子说了,他们要算整体成绩,所以有一个人掉队就算输。
心里却在哀嚎:“母亲呀,姨娘呀,太可怕了,我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