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位师叔送回小山谷后,此时山谷湖泊旁边,三清观弟子们已经架起篝火,开始烤着各种肉类,于林并没有继续停留,叮嘱两位师叔最近几天需要继续稳固自身的修为境界,自己过两天再过来,然后就直接向着四九城的方向极速而去。
原本于林还打算今天晚上和三清观弟子们一起庆贺两位师叔筑基成功,上午离开家里时,已经告诉过母亲自己的行踪,可是神识查看到四九城南锣鼓巷九十五号四合院东跨院于家发生的一幕后,也只能匆匆返回。
在全速疾驰之下,于林很快就回到了四九城,直接降落在了东跨院的小院里,收起“逍遥居”后,迈步走向了堂屋客厅。
还是小丫头第一个发现了大哥的身影,她倒腾着小短腿从堂屋里跑了出来,糯糯地叫着:“大锅锅,你出去玩不带着琳琳,哼,琳琳生气了。”
于林伸手抱起小丫头,轻轻地在她娇嫩的小脸蛋儿上亲了一口,柔声说:“琳琳,大哥今天是有事,以后有时间了再带着琳琳出去玩。”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了堂屋。
此时岳信文和青山堂的那个伙计小六子都已经从八仙桌旁站起身,微笑着打着招呼。
苏玉兰伸手从于林的怀里接过小丫头,微笑着说道:“小林,你们有事谈,我带着琳琳去厨房帮牛大娘做饭,对了,信文和小六子今晚就留在家里吃饭吧。”说完抱着小丫头走出了堂屋。
刚才于林就是通过神识查看到岳信文和小六子出现在了南锣鼓巷路口,行走的方向正是于家,于是就匆匆赶了回来。
今天由于特别关注玄策和玄武两位师叔闭关突破,因此并没有留意其他地方的情况,显然这个时候岳信文和小六子一起来到于家,肯定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请岳信文和小六子坐在八仙桌旁,于林拿起桌子上的雪茄烟递给两人,微笑着问:“信文兄,这个时候和六子兄弟一起过来,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岳信文接过雪茄烟,点上吸了一口:“还是让小六子说吧。”
小六子赶紧开口道:“东家,今天下午二点半左右,咱们青山堂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三十多岁的人,看上去风尘仆仆、好像是长途跋涉才到的四九城。我过去跟他们打招呼时,其中那个男人直接向我提出想要见您。我当时就告诉他们,您平时很少到青山堂,并询问他们是哪里人,找您有什么事情。那个男人告诉我,他们是石先生的朋友,受石先生所托,给您带来了一封信,并且执意要亲手交给您,他们说明天上午会再去青山堂。”
于林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北陕总部那边派人过来了,所谓的石先生就是石将军,即使不看对方的信笺,他也能多少猜到对方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想在四九城安排人来维系跟自己这边的联系,目的还是想要自己继续给他们提供各种物资。
不过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后,现在于林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觉得既然来到了这个平行小世界,就想着尽量帮助一下那些前辈,也算是为新龙国的建立出一份微薄之力。
可是随着自己接触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于林也意识到了,自己现在是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观看影视剧和小说,所遇到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都有着各自的理想抱负、有着自身不同的理念和思维。
现在回头看看自己之前的举措,于林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把人心和人性想得过于简单,也是过于自信了。
如今北陕总部那边在自己已经明确告知,不需要再派人过来后,还是执意打发了这两个人打着替石先生送信的名义,来到了四九城,于林也是无语至极,难道自己就是那么容易让人拿捏?
想到这里于林直接开口道:“信文兄,明天如果那两个人再到青山堂,你就告诉他们,我和家里人已经回沈城老家祭奠祖父祖母了,近期还要巡视青山堂在其他地方的产业,什么时候再回四九城还不一定。”
听到于林的话,岳信文哪里还不明白,东家这是不愿意见这两个人,于是认真地点了点头:“东家,我明白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们现在就回去,家里还等着吃饭呢。”
送走岳信文和小六子后,于林走进厨房,苏玉兰刚要开口询问,于林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吃完晚饭后,苏玉兰走进堂屋,看到于林正在八仙桌旁喝茶,于是微笑着问:“小林,岳信文和小六子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于林给母亲倒上一杯碧落云雾茶,苦笑着说道:“是北陕总部那边派人去了青山堂,想要见我。”
看到儿子的表情,苏玉兰心里不由一沉,还是微笑着问:“看你的样子,似乎并不是太欢迎他们的到来,能不能说说,这是怎么了?”
于林轻轻地叹了口气:“母亲,我知道您心里还是希望我能够尽量帮助一下你们组织。但是凡事都得有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底线,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之前我亲口向晋察冀根据地城南庄吕书记说了,让他回去后转告北陕总部,不需要再派人过来了,如果有事我会直接去北陕那边。我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十分清楚,相信以那些人的头脑也应该能够理解,我就是要告诉他们,如果我自己愿意,以后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不希望他们再安排人过来打扰。可是今天还是有两个人以替石先生送信的名义,直接去了青山堂,想要见我。”
苏玉兰心里十分清楚,显然北陕总部那边不想失去于林这里的援助,就自己所知,于林已经先后给北陕总部那边无偿捐赠了天文数字的物资,其中不仅有粮食、武器弹药还有大量的各种物资,绝对算得上是有史以来组织获得的最多的捐赠了。
从现在于林的表情,显然还是因为晋察冀根据地那边的事情心存芥蒂,苏玉兰不由暗自苦笑,难道在有些人的眼里,自己儿子就是一个应该无私奉献的冤大头?
想到这里苏玉兰语气温和地开口道:“小林,以后这些事情你自己做决定吧,不过都说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了这些事情,你应该也意识到了,欲壑难平这四个字的真正意思。”
于林听到母亲的话,顿时感觉松了一口气,他还真得担心母亲也会劝说自己,于是微笑着说:“我已经让信文兄转告来人,我带着家人回沈城老家祭奠祖父祖母去了,顺便陪着家人巡视其他地方的青山堂,具体什么时候回四九城还不一定。”
苏玉兰知道既然儿子已经做了决定,也不会再多说什么,微笑着说道:“这样也好,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没有人会格外珍惜,看来最近青山堂那边我也尽量不去了。”
于林当然清楚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她现在也不想碰上北陕总部那边派来的人,一旦碰上了,对方肯定会请她向于林做工作,那个时候岂不是左右为难?
现在于林也不想继续说这个话题,反正自己已经决定了,最近还是跟北陕那边保持一定的距离,至于以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于是于林微笑着说:“母亲,今天下午玄策师叔和玄武师叔都已经顺利筑基成功了,傍晚我陪着两位师叔一起去拜祭了师父。”
听到玄策和玄武成功筑基的消息,苏玉兰也是十分高兴,仔细询问过两人的情况后,就急匆匆地回去修炼了。
此时正阳门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一男一女两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坐在房间的小木桌前,一边啃着手里的窝窝头,一边低声商量着事情。
女人努力咽下去干巴巴的窝窝头,低声问:“秋雨,你觉得那个于林明天会见我们吗?”
男人自信地点了点头:“今天我们已经告诉青山堂的人,是过来替石先生送信,于情于理他都应该见上一面。今天我们也去过琉璃厂了,那家佑民书铺如今还是关着门,铺面也没有租出去,我觉得还是向于林提出,让他把那间书铺交给咱们继续经营,这样今后我们不仅有了一个合适的落脚点,还能够多少解决一点生活费用,没有想到现在的四九城粮食价格竟然比以前贵了四五倍。”
女人皱着眉头说:“我听旅店掌柜跟别人谈论,说是四九城从四月一日起实行《谷米管理法》,以后华人不准食用面粉和大米,只能吃共和面,你知不知道共和面是种什么粮食?以前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男人也是摇了摇头:“我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共和面这种东西,不过你不用担心,于林的手里向来不缺少物资,只要他给咱们随便提供一点儿就足够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