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燕王曹叡正满怀期待地准备启程前往冀州,肩负起新的职务与使命时。
但是,命运却在此刻无情地捉弄了他。
人尚未踏出洛阳城一步,这位燕王便猝然在家中病故,生命之火骤然熄灭。
当噩耗传到曹芳耳中时,他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陷入了呆滞状态。
这一刻,他深切地体会到了曹真的可怖之处。
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曹真,但凭着直觉和过往种种迹象,曹芳坚信此事定然出自曹真之手。
愤怒、恐惧与不甘交织在心头,曹芳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予以反击。
经过深思熟虑,曹芳决定秘密策划一场反攻。
他打算强行推动之前曹囧所提出的提案,大力提拔众多曹氏宗室成员,以此来制衡曹真日益膨胀的势力。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当这条法令即将下达之际,意外发生了——曹芳本人竟遭到了皇家禁军的软禁!
从此之后,他的活动范围被局限于寝宫那狭小的一方天地之中,失去了自由。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时间悄然流逝。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匆匆而过,来到了公元245年的末尾。
在这漫长而又煎熬的岁月里,曹芳犹如困兽一般,被困于寝宫之内,心中的愤懑与无奈与日俱增。
而与此同时,曹真则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权势愈发滔天。
终于,在这一年的年末,曹真正式对外宣告废除皇帝曹芳的皇位,并将其降封为鲁王。
紧接着,他拥立年仅七岁的曹植之孙曹济为皇帝,次年更改年号为正元。
这一年中风云突变,魏国那边皇权更迭,新皇登基,朝堂之上一片风起云涌。
而与此同时,吴国这边亦是风波乍起,一场内乱正悄然拉开帷幕。
想当年,那庇护着江东孙家的最后一道坚固壁垒,宛如擎天之柱般屹立不倒。
然而就在这一年,它却轰然陨落,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自此以后,再无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住荆州之军,那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的攻势。
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源于吴国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同住一宫之事。
此二人所享有的礼仪和俸禄毫无二致,这自然引起了群臣们的纷纷议论。
吴大帝闻听此事后,当机立断,下令让他们分宫居住,并将其僚属加以区分。
可未曾想到,此举竟如同打开了灾难之盒一般,使得兄弟之间原本深厚的情谊瞬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自那时起,无论是侍从还是宾客,皆因立场不同,而迅速分裂成两个针锋相对的派别。
他们相互仇视敌对,彼此猜忌怀疑,心中的贰心更是如野草般疯狂滋长。
渐渐地,这种对立之势犹如瘟疫一般,蔓延至整个朝廷大臣群体之中,致使全国上下,亦被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时任吴国丞相的陆逊,因其坚定地站在了太子孙和一方,从而遭受到了孙权的深深猜忌。
在孙权眼中,陆逊的家族姻亲关系错综复杂、势力庞大,已然对自己的统治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于是乎,孙权接二连三地派遣使者前往责备刁难陆逊,甚至还毫不留情地流放了他的一部分亲族朋党。
面对着孙权源源不断的指责与步步紧逼的压迫,陆逊只觉心力交瘁、不堪重负。
终于,在公元245年临近年末之际,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一代名臣,怀着满腔的愤懑含恨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庇护孙吴的最后一道壁垒没了……
随着陆逊的离去,吴国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未来之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陆逊去世后的次年,也就是公元246年,曹魏政权再度集结重兵,气势汹汹地向吴国发起了征伐之战。
一时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此次进攻,魏国兵分两路,一路由徐庶率领从荆州方向杀来,另一路则由庞统统领自徐州进击,对吴国形成了双线夹击之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吴国皇帝孙权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应对之策。
他册封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命其统筹全局,抵御来自北方的魏军威胁;同时,任命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司马,以协助步骘处理军政要务。
此外,孙权还特别委任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负责督率右部军队;并派遣威北将军诸葛恪出任大将军一职,统领左部兵马,取代陆逊镇守武昌,承担起抗击荆州曹军的重任。
新官上任的步骘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
这一天,他独自坐在营帐之中,凝视着眼前那张详细的军事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只见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摇头,仿佛正在脑海里推演着魏军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策略。
帐内,左右两侧的谋士们静静地侍立一旁,他们都能感受到此刻气氛的凝重。
但谁也不敢贸然开口进言,生怕打断了步骘的思考。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匆匆赶来禀报:“启禀丞相大人,据我方侦察得知,魏军似乎有大规模调动军队的迹象,恐怕是有意南下进犯我东吴疆土啊!”
步骘闻听此言,原本紧皱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魏军真的如探子所报那样大举南下,那么东吴的防线必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考验。
想到这里,步骘不禁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营帐内缓缓踱步,苦苦思索着破敌之法……
另一边,远在武昌的诸葛恪正紧锣密鼓地整肃军备、操练士卒。
这位年轻气盛的将领,雄心勃勃,满心渴望着能够建立,超越陆逊那般赫赫战功的丰功伟绩。
但是,他那雷厉风行且略显激进的行事作风,却引起了军中众多老将们的不满和暗中抱怨。
与此同时,身在远方的步骘得知了诸葛恪这边的情况之后,深思熟虑一番,便亲自修书一封送往武昌。
这封信犹如一道清泉,流淌着步骘对诸葛恪的真诚劝诫。
信中的文字恳切而真挚,他劝告诸葛恪面对荆州复杂多变的局势时,务必保持沉稳冷静,切不可贸然行事。
步骘还明确表示自己镇守的北方防线定会坚守到底,绝不退缩半步,期望他们两人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好东吴这片江山社稷的安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