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李辰击杀玄幽门主熊辉,瓦解了喀颜部想吞并图拉部的企图,并且给这两个漠北的草原部落留下了无法弥合的裂痕。
在阴阳谷时,李辰得到了图拉部库勒尔大单于的儿子屠耆为报杀母之仇,想要联合喀颜部和隐翼堂的杀手,暗杀库勒尔夺权的消息后,却分身乏术。
等到解决了玄幽五门的麻烦赶回图拉部时,悲剧已经发生,库勒尔已经被屠耆暗杀了。就在屠耆带着叛军又赶去想要暗杀大萨满和罢都的时候,罢都提前得到了心腹报信。没做犹豫带领自己的心腹掩护大萨满撤出了李辰为保护图拉部布设的迷阵,逃去漠南郡避难。
逃难的众人在路上碰到了正在寻找图拉王帐的喀颜部游骑,发生激战,罢都身负重伤。虽然最终和大萨满来到漠南郡,但却因流血过多,加上伤口感染,最终没能等到李辰赶到。
李辰赶到以后得知了情况,和大萨满沟通了他们下一步的的打算。大萨满说他们逃出来时,带出了库勒尔十二岁的小儿子岱山。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夏的帮助,借一支部队帮助岱山返回图拉部,平灭叛乱。
此事重大,李辰无法直接答应,八百里奏报直抵长安,奏报中建议朝廷目前自己不宜大动刀兵,但是派出一支由娜拉部骑兵和漠南郡骑兵共同组成的联军,帮助岱山平叛,在道义上还是站得住脚的。
皇帝接信之后,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样一来,正如李辰奏书中分析的,漠北入侵的可能就被极大的降低,如果能够顺利平叛,并最终打败喀颜部,那么图拉部也将是惨胜,必然会仰大夏鼻息,无力阻止大夏将手伸进漠北,甚至有可能像漠南一样,将漠北也收归大夏版图。
神爵皇帝自忖,只要能在自己执政期间,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原边患,那将来在大夏的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绝对没有问题。对于神爵这样一个皇帝来说,在后世能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名声,乃至于自己身后能有个什么样的谥号,才是最重要的。
忧的是长安才经过一次血腥的大清洗,皇太后窦氏一族和大司马霍恩一族因和异族勾结的事情被证实,举族皆灭。
这些年大夏的军权一直被窦氏、霍氏及其附庸所把持,军中将领牵连甚广。甚至一些大族如崔氏、王氏也有人牵涉在内,其中就包括漠南郡郡守王恪的族弟一脉。漠南立下大功的王恪都不得不辞去官职回家待查。
漠南郡郡守出缺却无人可派。窦氏提前布局在各个粮储库的暗子,也造成各地常平仓或多或少都出了问题。一旦展开大战,需要十几万大军出动,粮食供应都马上会出现问题。
祸不单行的是,因为窦老太后的家族参与谋反被灭族,窦老太后气病交加,一命呜呼。大夏以孝治国。国丧期间也不能大动刀兵。
不过通过李辰的奏报,皇帝倒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成想这边还没有安排完,各地就因为窦霍谋反案牵连太广,许多地方官职出缺,一片混乱之下,皇帝连愁带忙的病倒了。没奈何只得让太子监国,委派大司徒桑无忌辅政。
太子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让李辰速回长安,一封密信急招李辰回长安。同时按照皇帝的意思,任命贺图为联军都督,李兴为副都督,带领漠南军骑兵一万,娜拉部及其他部落联军两万,以娜拉部的名义协助岱山平叛。粮草辎重一应由上郡甘泉仓拨给。
李辰接到太子的信后,知道了此次出战虽然名义上是贺图为都督,李兴是副都督,但是却是各领一军。李兴带领漠南军一万精骑和岱山一起平叛。而贺图是带部落联军负责牵制喀颜部。
李辰见过李兴,将小鹰和鹰奴交给李兴。交代了草原上的注意事项:此次李兴出漠北,是以攻心为主,要大造声势。让草原人都知道屠耆是杀父篡位的,得不到长生天的承认和庇佑。而岱山是有大萨满做背书,是有长生天承认的图拉部继承人。首先从道义上站住脚跟,那么可能很快屠耆就会众叛亲离。这样一来李兴的作战任务并不重,加上有小鹰做侦察预警,基本上不会吃亏。交代完毕又写信去青木村交给李敢,让他带着自己的护卫来与李兴会合。
当李辰回到长安时,太子正在为各地官员出缺而发愁。桑无忌已经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太学生都派了出去,有不愿意去的,立马革除功名。但依然是杯水车薪。由此还提前从全国各地抽调冗员回京待选。
太子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重要文书,看到一封来自上郡的奏书,上郡长史病故,因为牵涉到漠北作战供粮的问题,需要派一员干练的人出任。太子就扔给了李辰让他帮着选一下。而李辰在近期从各地抽调回长安的候补官员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曹恪”。没错,就是当初他南下时遇到的那个脾气臭但是很能干的华阳县令曹恪。
李辰把情况向刘珏一说,太子觉得这个人还可以:“做事踏实是做长史的首要条件,那就是他吧!”
自从有了李辰的过目不忘本领的帮助,太子刘珏处理政事的效率大为提高。皇帝也颇为满意。最终完全放权给刘珏,自己安心养病去了。
很快过了一年,草原上传来捷报,李兴稳扎稳打,大造声势,李敢及其六十名护卫也在捕谍、侦查、行军、作战诸多方面涌现出了许多人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最终屠耆众叛亲离,又躲进了当初李辰为了掩护图拉部设置的五行幻阵里。可李辰早有预料,在去见李兴的时候就交代了五行幻阵的阵眼后门,最终平叛成功,屠耆自杀,岱山成功地继承了图拉部大单于。
感念大夏帮其复国,加上连续的大战,部落十分残破虚弱,所以岱山和大萨满主动写信大夏皇帝:一来表示臣服,认神爵皇帝为父皇,大夏为父国。图拉部愿为大夏镇守草原。二来请求大夏派遣官员,推行教化!图拉部将全面大夏化。三来希望大夏能给予一些粮食供应,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神爵皇帝非常高兴,封岱山为岱山单于、漠北郡王,赐金印,统管漠北。同时因为李辰在这件事上功不可没,将李辰的老家义县作为李辰的食邑,按军功推算,封李辰为崇义侯,采邑一千户。
太子监国刘珏还应他的要求送去了几名太学博士,带去了几车经史典籍,负责开办学校,传习大夏文化。派出使臣从漠南郡出发,押运着足够五千人吃两个月的粮食送到了图拉部。
随着大夏的教化逐渐深入草原,岱山单于的图拉部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学博士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夏的文字和知识,还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治理理念。草原上的牧民们开始学习如何种植作物,如何管理牲畜,以及如何建立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
岱山单于本人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不仅亲自参与到学习中,还鼓励族中的年轻一代积极接受大夏的文化教育。在他的推动下,图拉部的孩子们开始进入新建的学校,学习大夏的语言和文字,了解大夏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拉部与大夏的交流日益频繁。商队带着大夏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穿越草原,而草原上的骏马、羊毛和肉类也源源不断地送往大夏。双方的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文化的交融。
神爵皇帝对岱山单于的忠诚和图拉部的变化感到非常满意。派特使前往草原,以示对岱山单于的支持和鼓励。特使的到来,无疑给图拉部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让草原上的其他部落看到了大夏的宽容和强大。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岱山单于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庆祝大夏和图拉情同父子般的友谊。庆典上,图拉部的勇士们展示了他们的骑术和射箭技巧,图拉部的姑娘们则献上了婀娜美妙的歌舞。而大夏的学者们则展示了他们的书法和诗歌。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将两种文化的交融一起。整个庆典气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然而,和平的表象下,草原的局势并非完全平静。喀颜部为首的一些草原部落对于岱山单于的臣服和大夏的介入感到不满,他们暗中策划着反抗。但岱山单于和大夏的官员们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他们加强了边防,同时也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试图说服、瓦解那些不满的部落。
在一次秘密的会谈中,岱山单于对那些部落的代表说:“大夏并非要征服我们,而是要帮助我们。他们带来的是知识、技术和和平,而不是战争和压迫。我们草原上的部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而不是相互争斗。”并且向监国刘珏申请在图拉部和漠南的草原交界处开放互市。在互市上依然沿用了当初的鹿鸣策中的经济手段,让所有参与到互市的部落都获得了很大的收益,许多部落慢慢的接受了大夏在草原上的存在,也开始主动向大夏表示臣服,接受册封。学习大夏的文化。但也有少数部落坚持自己的传统,拒绝改变。这些部落成为了草原上的不稳定因素,也为未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随着岁月的流逝,草原上的图拉部逐渐成为了大夏文化的一个分支,成为了大夏在漠北的屏障。而喀颜部因为一直拒绝接受大夏的帮助,拒绝参与互市,他们的附庸部落开始慢慢离心离德,甚至背叛喀颜部,有的加入图拉部,有的干脆举族迁移到漠南,归复大夏,接受大夏任命的官职。
而喀颜部也逐渐变得衰弱,为了保住喀颜部的草原霸主地位,喀颜部开始不断的袭击设在边境的互市和新建的农庄。
大夏和图拉部也决定不再对喀颜部容忍,也不断的派出由大夏漠南军、图拉部和娜拉部的联军对喀颜部进行围剿、驱逐。有了熟悉草原的岱山部和娜拉部做带路党,喀颜部很快便败下阵来。打了败仗的喀颜部大汗奈曼心情郁闷,开始酗酒。不久便病重不治。
奈曼死后,喀颜部终于分崩离析,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落分别由奈曼的两个儿子继承。
大儿子忽函继承的南部落没有得到部落萨满一系的支持,直接向西南逃跑,最终进入到代地郡向大夏请降。监国刘珏在秉明神爵皇帝后,封忽函为归忠侯,食邑两千户。忽函表示愿意去长安任职,监国刘珏和李辰商量以后觉得忽函留在边疆更为合适,便好言安抚,并派去了大夏官员和学着前去南喀颜部,帮助他们改土归流,学习农耕。抽青壮男子进入代地军中的骑兵部队服役,女子传授大夏基于棉布的工艺改进的羊毛编织技艺。让女人也能赚钱,使南喀颜部迅速的接受了大夏的文化,并于当地人开始交流、通婚,若干年后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大夏血脉之中。
至于北喀颜部,因为不肯接受大夏文化,还秉持着游猎游牧文化的传承,最后被岱山和贺图联军彻底击败并瓜分。
从此后,大夏在北部再无边患。而大夏的国土面积也空前广袤了。
就在大夏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神爵皇帝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监国刘珏天天守在皇帝寝帐前嘘寒问暖,四处寻医问药。李辰也曾数次为皇帝输入真气续命,但怎奈皇帝的病是娘胎里带来的,根本就无药可治。
李辰坐在宣室殿,看着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监国刘珏。刘珏回身看着李辰,两眼通红,满脸是泪的说道:“李辰,御医已经进去快一个时辰了,父皇,万一………父皇,呜呜呜呜!”李辰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刘珏。因为他也失去了父亲,他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且皇帝对自己也的确不错,有时候就像是自己的另一个父亲。只是这话又不能说出来,也只能暗自垂泪。
这时,小黄门跑了出来:“陛下醒了,召监国刘珏、义侯李辰进殿。”二人一愣,连忙遵旨入内。看到二人进来,守在殿内的几个御医慢慢地退了出去,殿内就留下了皇帝、刘珏和李辰。
皇帝看起来面色红润,精神还不错,刘珏一见非常高兴,以为父皇得病大有起色,但李辰神识一扫,便知道皇帝陛下已经是灯尽油干,目前是靠着御医的一剂什么药激发了他最后的潜能。药效一过,便会立即驾鹤而去。于是拦住了还在诉说的刘珏“太子,陛下有话要说。”说完跪坐在皇帝的榻前。
皇帝欣慰地看了看李辰,又对刘珏说道:“珏儿,过来,让为父仔细看看!”这时候,皇帝没有以朕自居,也没有称呼太子等官方的身份。这很不寻常。他操劳了一生,只有此时才是真正的像个普通人家的父亲一样称呼自己的儿子。
皇帝拉着儿子的手,笑眯眯地看着,爱不释手。反复地轻轻地拍着儿子的手良久,说道:“珏儿,你这两年干的的确不错!高祖以后,我大夏再无一位先祖如我等父子一般,开疆拓土。羁绊我大夏,骚扰我中原几百年的北方草原之祸也在我们手上消弭了。为父知足了。这些,李辰功不可没!所以。”皇帝停了下来,一手拉着刘珏,另一只手拉过李辰,把刘珏的手轻轻放在李辰的手心。继续说道:“李辰,可愿意与珏儿结为兄弟?”说完,有些紧张的看着李辰。
李辰自然知道皇帝的情况,实在不忍拒绝,低头说道:“陛下,那是臣高攀了。臣愿意!”
皇帝又对刘珏说道:“珏儿还过来见过兄长?”
刘珏自然十分高兴,在他的心中早就把李辰视为兄长,现在有父皇为之站台,立刻跪在榻上对李辰深施一礼:“兄长在上,受弟刘珏一拜!”
李辰回拜后,皇帝轻轻地说:“珏儿,你先出去,我有话对辰儿说!”
皇帝陛下轻轻地站了起来,走到书橱前拿出一张纸,正是当年的那篇《鹿鸣策》。笑着对李辰说道:“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大夏的历程会因一个小童的一篇策而改变。虽然这些年没有完全按照这策来做,但关键的是我们脱离了几百年来对草原的看法,第一次尝试着使用经济和政治军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历史之先河。遇到你,助我父子名垂史册。实乃我父子之福、大夏之福、万民之福。”说完将《鹿鸣策》轻轻放在案上,转身来,拱手对李辰一礼。这可吓了李辰一跳,连忙跪倒:“陛下使不得!”
皇帝把他扶起来,正色说道:“这一礼,你受得!朕是代天下苍生谢你!你这一策,不仅造福我中原几千万百姓,也让草原几百万百姓受益。不然战火连绵,百姓涂炭。”说吧转身对着挂在墙上的《大夏万里江山舆图》一挥手,指着还未能收入版图的西域、西南画了一个圈,继续说道:“这些地方的百姓,还在刀耕火种,甚至茹毛饮血,未得教化。将来你的这个策,还会让这些更多的人受益。这事一旦做成,功德无量!所以你受得!”
皇帝晃了晃,脸色的红润渐渐褪去:“别打岔,听我说。你不是我们这尘世久留之人。我知,你是个修道之人,万丈红尘对你来说也仅仅是一片树叶,你的目标是树叶背后的世界。所以我才敢托付你。珏儿没有兄弟,我就想把他托付给你了。”
皇帝的喘息越来越急促:“帮帮他,自然会有万丈功德加身,对你修道也是有好处的。我的身体早就不行了,只因为我朝采用了《鹿鸣策》的思路,挽万民于水火,又给我延寿数年。相信我!也没有必要帮他一辈子,在你能够放手的时候,你就可以解脱了。那时候,天地因果与你无碍,世界之大,自然任你遨游!展得鲲鹏之翅。好了,就一切拜托你吧。快点,我的时间不多了。去把桑司徒还有匡承、珏儿一起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