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抛砖才能引玉,狗尾不能续貂,好东西要么没有,要么就很多。
在儒家和道家发言之后,剩下的几家那就精彩绝伦了,各有各的优点。
首先登场的是墨家巨子高渐离。
“在这已然统一的大秦帝国,墨家所主张的“兼爱”理念仍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人平等互爱,不分亲疏贵贱,这般理念若能得以践行,便可消弭社会阶层之间的尖锐矛盾与激烈冲突,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今虽说已然没有了战乱纷争,然而贫富差距、贵贱之分依旧存在着潜在的忧患。
倘若能够推行兼爱,百姓皆能深深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从而大大增强对帝国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非攻”这一理念同样需要坚定不移地坚守。
虽说如今已经没有了外部的战争,但是应当将军事重心转移到防御方面,全力巩固边防,切实确保帝国的安宁祥和。
与此同时,应当将军事资源进行适度的调配,用于民生建设,比如修筑道路、搭建桥梁,以此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往来与协同发展。
“尚贤”乃是兴国的关键所在。
不论出身如何,唯有秉持唯才是用的原则。
统一的帝国迫切需要来自各方的贤能之士,来管理政务、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位居其应在之位,方能使得帝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节用”之策亦是万万不可废弃。
帝国刚刚建立,应当倍加珍惜各类资源,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从宫廷到民间,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将节省下来的财物用于教育、医疗等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全力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
“天志”乃是行为的准则规范。
敬畏天地,遵循自然的规律,切不可过度地索取掠夺,唯有如此,方能使得帝国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墨家的这些主张,其目的在于为统一的大秦帝国谋划长治久安的发展之道。”
而后是法家的一位中年人,不过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已经是大秦帝国官员当中的一位干吏,深耕律法多年。
“诸位,且在下详尽剖析这治国之理念。
如今我大秦已然一统天下,疆域广袤无垠,人口众多如繁星。
若要达成长治久安之宏愿,非严刑峻法不足以成事。
所谓严刑峻法,乃是精心制定一套完备且极其严格的法律体系。
这法律恰似一张缜密无隙的宏大之网,全面覆盖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毫无丝毫疏漏之处。
无论是市井之中百姓的琐碎日常之事,还是朝堂之上官员的政务行为举措,皆有清晰明确的准则规范。
赏罚的标准清晰无误,犹如夜空中璀璨耀眼的星辰,让百姓一目了然,确切知晓何事可为、何事决然不可为。
对于胆敢违法乱纪之人,务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若有人盗窃财物,便当机立断断其手指,令其终身铭记不可再犯;若有官员贪污受贿,便毫不留情抄家流放,甚至处以极刑,以此警示其他官员切莫心存侥幸之念。
如此一来,犹如在百姓心中高悬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时刻威慑着他们,使其不敢轻易触犯法律的红线,从而切实达到预防犯罪的根本目的。
陛下身为一国之君,还需熟练掌握“术”。
这“术”就如同陛下手中无形却又威力无穷的丝线,巧妙而精准地驾驭着群臣。
陛下需拥有洞察群臣心思的敏锐目光,清晰明了他们内心的欲望与恐惧。
对于那些忠心耿耿、政绩卓着的臣子,应当慷慨地予以重赏,使其感恩戴德,进而更加竭忠尽智、尽忠职守;对于那些心怀叵测、妄图专权弄势的奸佞之辈,则要不动声色地暗中观察,伺机抓住其把柄,给予严厉惩处。
比如,可故意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假消息,暗中观察群臣的反应,借此精准分辨忠奸。
又或者在群臣之间巧妙制造一些矛盾,让他们相互牵制,无法结党营私。
如此这般,陛下便能将群臣牢牢掌控于股掌之中,使他们全心全意地为陛下的宏图大业殚精竭虑、尽心尽力。
再者,陛下必须倚仗强大无比的“势”。
这“势”便是陛下至高无上、无可撼动的权威,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让百姓与官员无不心生敬畏。
陛下的旨意一旦颁布,天下之人莫敢不从。
无论是遥远荒僻的边疆之地,还是繁华热闹的都城之中,陛下的威严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当法律得以雷厉风行地严格执行,社会秩序便能迅速得以规范有序。
就如同原本混乱不堪的集市,一旦有了严格的规矩和严厉的执法者,便能瞬间变得井井有条,买卖公平公正,交易高效便捷。
朝廷的政令也能如湍急汹涌的江水,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抵达每一个细微的角落。
当陛下熟练巧妙地运用“术”,群臣皆如驯服温顺的骏马,忠诚不二地拉着大秦这辆宏伟的马车奋勇向前,绝无偏离轨道的丝毫风险之虞。
当“势”得到不断强化巩固,百姓安居乐业,满心敬畏陛下的威严,不敢有丝毫忤逆违逆之心;官员兢兢业业,严格恪守自身职责,不敢有丝毫懈怠疏忽之意。
如此一来,大秦必将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得以长久维护,陛下的千秋霸业必将指日可待。
望诸公深思熟虑此中道理,以保我大秦江山永固,千秋万代昌盛不衰。”
这位法家的代表慷慨陈词完毕,他的话语着实直白且犀利,全然没有丝毫迂回婉转之态。
虽说众人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明白,这未尝不是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国良策,然而这般直截了当、毫无修饰的表述方式,还是让人感觉略微有些不太适应。
他那铿锵有力的言辞,仿佛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毫不留情地直直刺向问题的核心,丝毫不留半分情面。
尽管在场之人听着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太舒服,像是梗了一块石头在心头。
但毕竟法家可是大秦帝国长期以来的主要合作对象,在大秦的崛起与统一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到此处,大家还是纷纷展现出了应有的豁达气度和宽广胸怀,本着对法家过往赫赫功绩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合作的殷切期许,不约而同地给予了热烈的鼓掌。那掌声如滚滚惊雷,在宽敞的大厅中久久回响,既是对法家代表此番犀利言论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大秦帝国过往辉煌成就与未来光明前景的一种坚定信念的有力表达。
这掌声中,蕴含着对法家过往巨大贡献的深深认可,有对当下稍显尖锐局面的大度包容,更有对未来携手并肩、共进共荣、共创辉煌的热切期待。
然后就是白发吊毛卫庄代表纵横家发言。
“如今这天下虽已初步安定,然而局势却仍未达到全然稳固之态。
周边可谓暗潮汹涌,那些六国的残余势力宛如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毒蛇,时刻虎视眈眈,妄图伺机而动,兴风作浪。
我纵横家认为,于当下的外交与政治策略当中,权谋之术与超凡智慧乃是关键之所在。
大秦应当大力施展连横之精妙策略,以此破除六国残余妄图合纵的阴谋诡计。
凭借我大秦如今的雄师之威猛和富强之态势,于外交之场纵横捭阖。
以“横”克“纵”,迫使各国皆慑于大秦之赫赫天威,纷纷诚心归附。
且看那各国之间,利益相互交错,矛盾纷繁复杂。
我们正可巧妙地利用此等要点,分化他们的联盟之势。
对于那些势力弱小且摇摆不定的国家,许之以丰厚无比的利益诱惑,诱使其坚定地站在大秦这一方;对于那些稍有实力却又心怀不轨的,以大秦的强大军威加以凌厉震慑,令其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之念。
再者,需精心培育一大批能言善辩、洞察列国局势的杰出英才。
这些人要如同敏锐至极的猎鹰,能够迅速捕捉到各国的细微风吹草动,又要如巧舌如簧的鹦鹉,能将大秦的宏远意图清晰且有力地传达出去。
他们出使各方,或以利益诱惑之,使他国为大秦之利所心动;或以威严恐吓之,让其不敢有丝毫忤逆大秦之心意。
如此行事,方可避免大规模的战争从而损耗我大秦的国力。
凭借外交之深谋远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佳效果。
或许能够让战争在有利于大秦的境地爆发,既能扩张大秦在天下的强大影响力,又能极大程度地降低军事行动的风险与高昂成本。
从而巩固大秦于天下的统御主宰地位,令四方之国纷纷前来朝拜,使大秦的雄图霸业得以顺利实现。”
最后发言的是农家,初步决定是让田言上,不过谁上台发言还是经过了最后的讨论。
农家众人围坐一处,人人面色阴沉如水。
谁都不情愿把这于众人面前崭露头角、为农家争取利益的大好机会让与田言这么一个女子,在他们心底,女子终归是柔弱之辈,不堪大用。
“凭啥让她去?咱们农家的儿郎哪个不比她强上许多?”
一个身材魁梧壮硕的汉子扯着粗嗓门低声嚷道。
“就是就是,这可是关乎农家未来前途命运的重大之事,怎能让一个弱质女流出面!”
其他人也紧跟着纷纷附和,眼中满是愤愤不平与不甘之意。
然而,当回想起农家此前所历经的种种风风雨雨,以及田言曾与公子扶苏同坐一辆马车,似乎关系更为亲近密切,众人心中即便怀揣着万般的不情愿,也只能满心无奈地长吁短叹。
“唉,谁叫她与公子扶苏有这层特殊关系呢,眼下来看,也只能让她去了。”
一位年长的老者无奈地摇摇头,眼神之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满心的不甘。
“哼,便宜这女子了!”
有人愤愤不平地狠狠跺了跺脚,却也心知肚明无法改变这已然既定的现实状况。
最终,在一片充满怨气的怨声载道之中,农家众人还是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下了头,默默默认了让田言作为代表上台发言。
田言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瘦弱的女子,但是一点都不虚,落落大方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
“《尚书洪范》有云:“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此乃千古不易、颠扑不破之真理。
民以食为天,农业实乃国家之根本命脉所在,宛如大树之根基,稳固而不可或缺。
我农家力主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当下应当大力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使其不再被沉重如山的负担所累,从而能够拥有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辛勤的耕种之中。
赋税过重,犹如压在农民身上的千斤巨石,使其难以顺畅地喘息,无法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务农之事;徭役繁多,致使农民背离赖以生存的土地,致使农田荒芜,颗粒无收。
唯有切实减轻这些沉重的负担,方能让农民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耕耘脚下的土地。
应当大力鼓励开垦荒地,那广袤无垠的土地若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粮食产量必定能够大幅增加,实现质的飞跃。
兴修水利更是重中之重,若能做到沟渠纵横交错,灌溉便利无阻,方能确保农田无论遭遇旱情还是涝灾皆能保收。
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工具,诸如改良后的犁具、更高效的播种方法等等,如此便可极大程度地提高耕种效率与粮食产量,实现丰收的愿景。
还需积极引导民众回归土地,使他们深切地知晓务农之重要意义所在。
制定切实有效、行之有力的政策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能够安心务农,毫无后顾之忧。
土地乃是农民的立身之本,保障其对土地的拥有与使用权利,使其坚定不移地坚信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必定会有丰厚的回报,从而充满希望与干劲。
再者,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务必确保粮食能够得到合理的储存与充分的利用。
浪费粮食乃是极大之罪过,每一粒粮食皆饱含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与心血付出。
农业繁荣昌盛,则百姓富足安康。
百姓仓廪充实,衣食无忧,生活自会安定祥和,幸福美满。
国家根基稳固坚实,方能抵御风雨的侵袭,无惧任何艰难险阻。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可充足有力地保障军队的粮草供应。
军队无粮草的后顾之忧,便能在军事行动中勇往直前,势如破竹,为国家开疆拓土提供坚实无匹的后盾支撑。
农民安居乐业,心怀对国家的感恩与忠诚,社会不稳定因素自然会大大减少。
人人皆安于本职工作,盗贼无法兴起,叛乱无从发生。
节俭风气的形成,能够使国家积累大量的财富。
财富充盈丰裕,国家在经济上更加稳健如山,面对各种挑战皆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如此,方能实现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助力陛下成就千秋不朽的帝业,使我大秦江山永固,万代昌盛,辉煌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