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的传统,重要的事情要么开头就说,要么就留在后面。
在一些影响力比较小的诸子百家登场之后,时间已经拿到了下午,在草草的用过了午膳之后,终于轮到了重量级的诸子百家粉墨登场。
首先登场的是小圣贤庄的儒家掌门人伏念,没错正是齐鲁三杰之首伏念亲自出场,毕竟这个机会对于儒家来说太过于重要,想当年他们的祖师爷孔子都没办法进入秦国,他们不得不慎重,于是派出重要的人选。
伏念的礼节做的很到位,上台之后先向周围施了一个儒家的礼节,然后才开口讲述他们的政治观点。
“公子扶苏,诸位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同仁们:
吾乃小圣贤庄掌门人伏念。
今时今日,吾欲向诸君详尽阐述我儒家对于治国理政的一番深刻见解。
治国之道,重中之重乃仁德也。
恰如古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倘若当政者能够心怀仁德,以身作则,成为万民之表率,百姓必然会如众星拱辰一般,发自肺腑地真心拥戴。
遥想古之圣王,尧、舜、禹,皆凭借仁德治理天下,他们对百姓关怀备至,忧百姓之所忧,乐百姓之所乐,正因如此,方能使得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且观如今之大秦,历经烽火硝烟,一统六国,百姓内心极度渴望的乃是安定祥和的生活。
值此之际,大力推行仁政,实乃当务之急。应当着力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使他们能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想当年,梁惠王曾向孟子询问何以利吾国,孟子答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倘若一味地盲目追求利益,而全然不顾百姓的生死存亡,必然会致使民不聊生,国家的根基亦将随之动摇,大厦将倾。
再者,重视民生,此乃治国之根本基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乃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唯有让他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方可促使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譬如,齐国曾推行“均田制”,使得百姓皆有田可耕,衣食皆有切实保障,国家也由此走向富强之路。
如今大秦幅员辽阔,广袤无垠的土地,倘若能够合理分配,大兴水利,积极鼓励农桑之事,又何愁粮仓不满,百姓不富?
教育亦是治国之关键要点所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应当广设学校,招揽贤能之师,大力传播儒家经典,以“仁、义、礼、智、信”之理念教化民众。
昔日,儒家祖师孔子周游列国,秉持有教无类之原则,培育众多贤良之才,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是深受仁德教育之深远影响。
通过教育,培育民众的道德观念与家国情怀,使人人知晓礼义,恪守规矩,社会风气自然而然便能清正廉明。
此外,恢复周礼所倡导的等级秩序,绝非是要束缚人心,而是为了明确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
君有君道,臣有臣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唯有如此,社会方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若能依此方略施行,百姓必定感恩公子与诸位的仁德,忠心耿耿地拥护。
如此一来,社会和谐稳定,叛乱自然消散无踪;等级制度井然有序,各司其职,便能避免混乱不堪之局面;民众受到良好教育,知晓礼义廉耻,国家繁荣昌盛便大有希望。
还望公子与诸位深思熟虑,我儒家愿为大秦的长治久安倾尽心力!
谢谢诸位!”
伏念讲完,缓缓躬身施礼,那动作不疾不徐,优雅舒缓,尽显儒雅之风。
而后,他身形沉稳,施施然走下讲坛。
他的这一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现场引发了极其强烈的反响。
现场的人们纷纷鼓掌,那掌声雷动,犹如滚滚惊雷,经久不息,“彩”声不断,这代表着对儒家观点的赞同。
毕竟相比于之前的其他诸子百家,他们或是观点空泛,如无根之萍,难以落地;或是缺乏条理,混乱无序,让人摸不着头脑。
伏念的观点虽说不能断言毫无瑕疵、堪称十分完美,至少相对而言较为完善,且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这在众人眼中已然是难能可贵了。
看到周围人这般积极热烈的反应,儒家这边的人也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
一直以来,他们都对自家的学说满怀坚定的自信,坚信儒家思想宛如璀璨明灯,能够为治国安邦提供精妙良策。
但内心的自信终归是一回事,外界的认可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此刻,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觉得自己厉害不过是自我陶醉,只有当别人也由衷地认同并称赞自己厉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认可,是真正的出类拔萃。
他们彼此交换着欣慰的眼神,那眼神中饱含着喜悦与宽慰,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的笑容,那笑容灿烂如花,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良久之后掌声停止,轮到了下一个诸子百家发言,这次是道家的人,由逍遥子的一名弟子作为代表上台发言。
“公子扶苏,诸位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以及在座的各位同仁们:
治大国犹如烹小鲜,切切不可过度干预。
须知天地万物,皆蕴含其内在的固有规律,我们理应顺应自然之理。
故而,我道家极力主张推行“无为而治”之理念。
如今战乱刚结束没多久,百姓饱经战乱之苦,身心疲惫不堪。
倘若朝廷颁布繁杂众多的政令,百姓必定不堪重负,其生产生活势必难以有序开展。
所以,应当大力减少政令,让百姓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与节奏去谋求发展。
繁重的税赋,恰似压在百姓身上的千斤巨石,致使他们喘不过气来。
严苛的刑罚,使得百姓心生恐惧,终日惶恐不安。
唯有去除这些沉重的负担,方能让百姓轻装上阵,安心从事生产劳作。
“无为而治”绝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可肆意妄为。
如此一来,百姓能够挣脱沉重的束缚,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届时,农者勤勉耕耘,商者善于经营,工匠精心打造,学者潜心钻研。
社会经济自会自然而然地走向繁荣昌盛,国家的财富亦会与日俱增。
当百姓的生活变得宽松自在,他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自然会大幅减少。
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国家便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而公子您,也无需为繁杂琐碎的事务事事操劳,可以以一种更加轻松从容的姿态驾驭天下,掌控乾坤。
吾之所言,字字句句皆是为了大秦的繁荣昌盛,还望公子与诸位能够深思熟虑。
谢谢!”
道家代表发言完毕,他的言辞不像儒家那般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亦没有儒家那般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精彩绝伦,然而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清晰明朗、明确无误,简洁之中透着刚劲有力。
他不过寥寥数语,却句句犹如利剑直刺要害。
在座的众人皆静心聆听,敛神沉思,细细琢磨,许多人都不禁暗自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认同之色。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刻意强为,让百姓自由生息。此乃治国之大道,亦是长治久安之根本。”
这看似质朴简单的话语,却仿若深海珍珠,蕴含着深邃而又令人折服的智慧。
众人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热烈至极的掌声,同样也是“彩”声不断。
这举动不仅仅是对道家观点的由衷认同,更是对其简洁明了却又发人深省的精彩阐述的高度赞赏。
掌声如雷,在宽敞的大厅中久久回荡,那声音雄浑激昂,显示着大家对道家此次发言的极度肯定与钦佩。
道家的人欢心鼓舞,儒家的人脸色沉重,看来对手不少啊。
然而后面还有更多的诸子百家等待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