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短暂的片刻之间,杨国忠和陈希烈以及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迅速调整好了情绪,重新恢复了庄重严肃的仪态,引领着哥舒翰所率领的那支浩浩荡荡的献俘队伍,进入了长安城。
然后,迈着整齐有序的步伐,向着那座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的献俘楼缓缓前行而去。
这座献俘楼与皇城的城墙相连接,高有四层,雄伟壮丽。
远远望去,宛如一座矗立在长安城之内的巨大丰碑,见证着无数的荣耀与辉煌。
坐在献俘楼上的裴徽的双眼犹如鹰隼一般锐利,视力远超常人。
即便是相隔甚远,他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哥舒翰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他发现哥舒翰眉头紧锁,额头上青筋暴起,满脸尽是忧虑与焦躁之色。
那副神情仿佛是背负着千斤重担,又似被无数烦恼所纠缠。
裴徽凝视着哥舒翰,心中暗自思忖起来:“看这情形,李隆基想必是想要借着这次献俘之仪,向大唐的有功将士们展示他对军功的重视之情啊!”
“如此一来,便能进一步巩固这些将士们对朝廷、对李隆基的忠诚之心了吧?”
“但显然,此时此刻的哥舒翰以及其他将领们,恐怕压根就没有心思来参加这场所谓的献俘仪式。”
“或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就对李隆基此番举动心生不满。”
“他们甚至可能在心中暗暗抱怨着,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实在是太过昏庸无能,竟然在国家面临如此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还执意下达旨意,命令他们千里迢迢赶赴长安城来献俘。”
这种不顾大局、只图虚荣的行为,怎能不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感到愤怒和无奈呢?
……
……
伴随着哥舒翰所率领的献俘队伍宛如一条长长的巨龙,缓缓地蜿蜒行进到了献俘楼前那宽阔而笔直的正街之上时,四周原本平静围观的人群瞬间就如同被投入了一把烈火的沸水一般,兴奋地开始骚动起来。
长安城的老百姓们对于这样壮观的场面实在是太过熟悉了。
想当年,安禄山那厮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像展示稀世珍宝一样,得意洋洋地押解着一大群契丹俘虏和整整一百辆装满金银财宝的大车,浩浩荡荡地驶入长安城来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
然而,当时眼尖的人们却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一些猫腻——原来,在那些所谓的契丹人士兵俘虏中,竟然有不少实际上是由汉人百姓经过巧妙伪装和乔装打扮后充数而来的。
就在这时,只听得“大唐万胜!”一声犹如雷霆万钧、振聋发聩的怒吼猛然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一名身材魁梧、嗓音洪亮得好似洪钟一般的金吾卫武将正站在那里,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这位将军可是长安城百姓眼中的明星,自从十多年前起,每一次的献俘仪式上,都一直是由他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稳当当地负责率先吼出那句令人热血沸腾的“大唐万胜”。
仿佛是得到了某种信号一般,紧接着便是早已排练得滚瓜烂熟的三千名金吾卫士兵齐声高呼:“大唐万胜!”
他们那雄壮有力、如雷贯耳的吼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滚滚如排山倒海之势的巨大声浪,向着四面八方汹涌澎湃而去。
这声音响彻云霄,震撼天地,仿佛要将整个长安城都为之撼动。
“大唐万胜!”这四个字犹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瞬间点燃了在场众多百姓心中的热情火焰。
他们原本还有些迷茫的眼神,在听到这振聋发聩的呼喊后,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所触动,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
往昔那盛大而壮观的献俘仪式场景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清晰得宛如昨日重现。
于是乎,这些百姓们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跟随着齐声高喊起来:“大唐万胜!”
然而,与训练有素的三千金吾卫相比,他们的声音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但这种错落有致反而营造出一种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每一个人的呼喊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令人如痴如醉、充满喜庆氛围的欢呼交响乐。
就在此时,早有准备的十数位素来以诗才闻名遐迩的文官们,犹如春雨过后的春笋一般,争先恐后地从献俘楼的人群中挺身而出。
他们个个文思泉涌,挥笔成章,用精妙绝伦的诗句来描绘眼前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有的高声吟道:“将士载誉归来,威风凛凛展雄姿;金戈铁马破敌胆,保家卫国建奇功。”
有的则激昂朗诵:“满城为之喝彩,万民共庆凯旋归;盛世繁华歌不尽,千秋功业永流传。”
更有甚者豪情满怀地咏叹:“千古圣君神武,统领天下定乾坤;四海升平民安乐,江山如画映朝晖。”
不仅如此,就连那梨园中以歌喉婉转着称的花魁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当场就将这些美妙动人的诗词化作悠扬动听的歌声,如黄莺出谷般轻盈婉转地传唱开来。
一时间,整个现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之中,各种各样的赞誉之声、歌颂之词交相辉映,此起彼伏。
它们汇聚成一股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一浪高过一浪,似那无尽的波涛滚滚而来,连绵不绝,震撼人心。
令人惊叹不已的是,竟然有来自教坊司的数百位美姬被精心安排在了街道两旁的二层或者三层楼上。
这些美姬们身姿婀娜,如同仙女下凡一般轻盈地舞动着身躯。
她们那纤细的手腕上挎着精美的花篮,随着优美的舞姿摆动,宛如天女散花似的将花篮中五颜六色、香气扑鼻且娇艳欲滴的花瓣纷纷扬扬地抛撒而出。
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飘落在街边,有的飞向道路中央,还有的直接朝着献俘楼缓缓飘落。
就在这漫天飞舞的花瓣雨之中,一阵悠扬而嘹亮的歌颂声骤然响起。
起初,声音还略显杂乱,但渐渐地,这些歌声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引导,最终汇聚成了同一句话:“千古圣君……”
其声势浩大,犹如黄钟大吕之音,震撼人心,余音更是久久萦绕于梁柱之间,不绝于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