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有条不紊地推进。
宗泽军逐一肃清城中的残敌。
卫青霍去病指挥的骑兵与蓝玉率领朱元璋的中军三千人在城外追剿被击溃的蒙古骑兵。
张议潮与朱元璋余下部队抓紧时间进城控制局面。
有探子快马来报。
“城中棒子国贵族已经开始从其他三门溃逃。”
朱元璋眼中寒芒一闪,下令。
“骑兵队,分三队300人中队分别往三门截杀!”
汉军每支部队都保留了千人左右的骑兵队,这些骑兵没有卫青霍去病的骑兵精锐,但也不是贵族私人武装所能抵抗。
朱元璋嘴角挂起冰寒的笑意。
“想跑,没这么容易。”
早在宗泽率军缓缓向城门逼近之时,朱元璋就已精心布局,他秘密抽调了各军中最精锐的甲士,悄无声息地混入宗泽的军队之中。
这些精锐甲士利用敌军全神贯注于宗泽大军的时机,借助墨家特制的攀城工具,悄无声息地顺着城墙的缝隙悄然攀爬而上。
他们的动作敏捷,身强体壮,视身上数十斤的装备如无物,无声无息地接近着城头的守军。
宗泽的军队之所以行进得如此缓慢,其实正是汉军谋划的一部分。
他故意放缓了进城的节奏,显示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是为那些正在攀爬城墙的精锐甲士们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这样的策略不仅让敌军放松了警惕,更为汉军的突袭埋下了伏笔。
汉军的重甲精锐们,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
他们身披冷锻复合札甲,外罩坚固的环锁铠,最里面还衬着柔软的犀皮软甲。
这三层厚重的铠甲加在一起,足有六十斤重,但他们却能够自如地行动,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些能够穿着如此沉重的铠甲爬上丈余高城墙的猛人,无疑是汉军中的佼佼者。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重甲猛士还特别擅长协同作战。
他们三人为一个小组,彼此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战力几乎翻了一倍。
在狭窄的城墙楼道上,他们如同猛虎下山,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在这样的降维打击之下,棒子国的士兵们根本无力抵挡。
他们原本就处于劣势,面对汉军如此猛烈的攻势,更是手足无措。
于是,在汉军精锐们的暴起一击之下,棒子国士兵迅速溃败,城门绞盘机关的控制权也顺理成章地落入了汉军之手。
至于蒙古骑兵,在观察了东门外的地形之后,朱元璋已经确定,崔元宗必然在城外埋伏了伏兵,因为东门的地形是最利于设伏的地形。
所以,朱元璋故意安排了卫青霍去病的骑兵作为后手。
之后的一切就没有了悬念。
朱元璋带着刘基大步流星地踏入皖城之时,城中的局势已经大体上被稳定下来,混乱的余波逐渐平息,百姓们惶恐不安的情绪也开始得到缓解。
汉军士兵挨家挨户进行宣传。
“我们是龙国汉军,是为所有华夏人而战的汉军……”
“龙国……”
躲在街边房间中的老人热泪盈眶,多少年没有听到这个名称了?
懵懂的孩童好奇的问道。
“龙国是什么?”
“龙国是我们的国!”
街道两旁,汉军的士兵们纪律严明地巡逻,维持着秩序,确保这座古城从动荡中稳步回归安宁。
一些胆大的居民,已经开门开窗,往外张望。
与此同时,曾经不可一世的崔元宗,这位皖城棒子国任命的郡守,此刻已被汉军将士生擒活捉,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被拖拽至朱元璋的面前。
他的衣衫凌乱,脸上满是尘土与汗水交织的痕迹,昔日的智者风范早已点滴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恐惧与绝望。
朱元璋站在高处,目光锐利而充满兴趣地审视着面如死灰、狼狈不堪的崔元宗。
崔元宗感受到那股来自上位者的强大气场,身体不由自主地剧烈颤抖起来,只能本能地连连磕头求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吐露不出,只是口中反复呢喃着模糊不清的乞怜之词。
目睹此景,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与轻蔑,缓缓开口。
“你们这些偏远之地的蛮夷之辈,竟也胆敢在堂堂龙国天兵面前玩弄计谋?简直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我龙国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你们的小聪明,不过是蚍蜉撼树,徒劳无功罢了。”
话音刚落,周围簇拥着的将官们闻言,皆是发出了一阵哄笑。
就在朱元璋率军在庐江郡征战的时候,伍兴也悄然启动了针对上一次战役中所俘获敌军的改造计划。
对于来自猴子国的俘虏,仍然沿用之前行之有效的心理威慑策略,旨在让这些曾经顽抗的猴子国士兵从心底深处认同并畏惧汉军的强大,深刻体会到那股令他们无法撼动的力量。
猴子国的这些俘虏,在经历了最初的抗拒之后,逐步见识汉军的强大。
猴子国人本身就喜欢好勇斗狠,以力强为尊。
当发现随便一名汉军士兵,都可以战胜猴猴子国中最强大的战士之后,这些猴子国士兵心中对汉军的敬畏已经根深蒂固。
汉军并没有虐待这些俘虏,俘虏吃的东西,甚至跟汉军吃的都是同样的东西,比他们原本在猴子国中的伙食更好。
甚至让很多猴子国士兵对汉军产生了依赖。
伍兴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与深远的战略眼光,不仅赦免了这些被改造后的俘虏,仅仅要求猴子国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补偿。
这一举动,表面上看似宽容大度,实则暗藏玄机。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阳谋:若猴子国拒绝接受这些“重生”的士兵回归,无疑会在其国内军队中埋下离心离德的种子;而一旦接受,这些经历过心灵洗礼的俘虏,迟早会成为传播汉军优待俘虏政策的使者,将汉军的仁慈与强大广泛传播开来。
这样的策略将为未来的战役埋下伏笔。
当猴子国的士兵再次面对汉军时,了解到投降并不会招致苛待,反而可能获得新生,相信会有更多的猴子国士兵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放下武器,直接向汉军投降。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至于与咖喱国的交锋,情况则更为错综复杂。
伍兴对于改造咖喱国俘虏寄予了更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