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建离京前的三个月,汴京发生了不少事。
嘉佑六年,六月初的汴京,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周朝福康公主下嫁曹二国舅嫡子曹盖,这场皇室与勋贵的联姻,轰动全城。
迎亲那日,长街之上,曹盖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大红喜服,意气风发。
身后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彩礼丰厚,尽显曹家的实力。
福康公主徽柔一身凤冠霞帔,坐在装饰精美的花轿中。
她看着未婚夫曹盖身后那位手持折扇的俊朗少年,内心五味杂陈。
曹盖虽说少年时和顾廷烨是出名的浪荡子。
不过这些以来,他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已浪子回头。
身为鲁国公唯一继承人的他,已经是大周禁军的一军指挥使。
如今的曹盖虽说依旧有些不着调,不过至少自己能够让徽柔看上眼。
徽柔和妹妹福安都想象过,自己的未来夫君是否会是那个文压汴京的少年。
只可惜对方却早早订婚,仿佛夜空中的流星快速掠过她们的青春。
人终究要回归现实,今日她成婚了。
所谓知足常乐。
曹盖比起当初那个名义上的表叔李洵自然是好了不少。
身为皇家公主在面对自己婚姻的时候,总有着诸多无奈与身不由己。
……
一旁观礼的百姓们纷纷议论。
“这曹公子一表人才,公主殿下下嫁,真是郎才女貌啊!”
“是啊,曹家也是名门望族,这门亲事,门当户对!”
徐子建作为曹盖的好兄弟,忙前忙后,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他看着曹盖,打趣道:“今日你可算是抱得美人归,往后可得好好疼惜公主殿下。”
曹盖笑着捶了他一下:“那是自然,你就等着喝我的喜酒吧!”
……
六月底,苏轼考上制科第三等 ,正式名扬汴京。
一时间,文人雅士们纷纷传颂他的文章,街头书肆中,苏轼的策论被争相传抄,众人皆赞其才华横溢,前途无量。
嘉佑帝认可了他的才能,命为大理评事签书秦州判官,将他派到欧阳修和徐子建下面为官。
欧阳修在秦凤路不但担任安抚使而且还兼任管理钱粮的转运使。
徐子建同样是秦凤路安抚副使兼任秦州知州。
……
而在这热闹之中。
忠诚伯爵府也有着自己的喜事要忙碌。
七月初,徐子建的姐姐徐兆儿身着凤冠霞帔,十里红妆,风光无限地嫁给了翰林编修苏辙。
伯爵府内张灯结彩,宾客盈门。
徐兆儿坐在花轿中,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她虽知苏辙是个才学出众、人品贵重的青年才俊,但即将踏入新的生活,难免有些忐忑。
花轿落地,苏辙亲自将她迎入府中,二人拜堂成亲,礼成之后,徐兆儿微微松了口气,抬眼看向身旁的夫君,眼中满是羞涩与期许。
徐子建看着姐姐嫁得良人,心中也是欣慰。
他给姐姐的陪嫁中特意选了一个靠近翰林院的四进宅子。
只是他即将踏上西征之路,无法长久陪伴姐姐,难免有些遗憾。
宴席上徐子建特意给自家姐夫多敬了两杯,开玩笑地说道:“子由,你可不许欺负姐姐哦!”
一旁的苏轼拍了拍胸脯,“公明放心我替你盯着我家二弟,他若是敢欺负了弟妹,我苏子瞻第一个不答应……”
一旁的曾诚也起哄道:“不错,曾某也会帮忙盯着的!”
苏辙看着在众人面前“胡说八道”的大哥白了他一眼。
大哥你到底姓苏还是姓徐的?
宴席角落里一道倩影一闪而过。
角落里的少女正是徐子建的青梅竹马苏小妹。
事实上,徐子建早就知道苏小妹有婚姻,因此才对他的情意视而不见,更何况他早已心有所属。
自然不可能和某个齐姓少年一样,不知礼数胡乱招惹。
徐子建看着角落里的少女,轻叹一声。
这时一个侍女走了过来在徐子建面前轻声道:
“徐伯爵,我们小姐让我带了一句话给你!”
“请讲!”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徐子建沉默片刻道:“你也替我给三妹妹带一句话,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徐子建语毕,便找了一个理由告辞回去了。
男已婚,女待嫁,此地不可久留……
苏轼和苏辙对视一眼,心中叹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自家小妹和徐公明终究有缘无分!
苏小妹看着徐子建远去的背影嘴里喃喃自语。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徐子建似有所感,摆了摆手。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欲斩百万师…
苏三妹妹,有缘再见。
……
时光回溯离别前几日,忠诚伯爵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在大娘子华兰的安排下,徐子建纳了宋引章、赵盼儿以及柳青三人进门。
大厅中,红烛摇曳。
柳青身着浅粉色的妾室服饰,紧张地绞着手中的帕子,小声对宋引章说:“引章姐,我好紧张,一会儿敬茶可别出什么差错。”
宋引章微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轻声安慰:“莫怕,按规矩来便是。”
赵盼儿则站在一旁,神色淡定,眼神中透着几分聪慧。
盛华兰端坐在主位上,虽面带微笑,但眼神中难掩复杂情绪。
她看着三位新人,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才成婚三月,徐府就要纳三个姨娘。
可想到祖母的叮嘱和自己的伤,也只能坦然接受。
自己有伤在身,无法跟着去西疆伺候夫君,也只能无奈让几人提前进门,也好施恩于对方。
宋引章率先端起茶盏,莲步轻移,走到华兰面前,盈盈下拜,声音略带颤抖:“大娘子,给您敬茶。”
盛华兰接过茶盏,浅抿一口,温和说道:“起来吧,以后在府里,要守规矩,和姐妹们和睦相处。”
接着是赵盼儿,她举止优雅,双手捧着茶盏,恭敬地跪在地上:“大娘子,盼儿敬您茶。”
盛华兰看着她,微微点头:“你是个外冷心热的,往后去西疆替我照顾好徐郎。”
最后是柳青,她战战兢兢地行礼敬茶:“大娘子,愿您身体康健,府中诸事顺遂。”
盛华兰笑着应下,又叮嘱了几句,没有为难徐子建这位贴身丫鬟。
礼成后,三人退下。
一旁默不作声的徐子建握住妻子华兰的手有些歉意道:“娘子委屈你了,本来说好年后再将她们纳进门的,如今……”
华兰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道:“夫君心里有我,我不觉得委屈,只是不能陪你去西疆,心里终究有些空落落的。只能拜托几位妹妹替我照顾好郎君……”
……
天刚破晓,汴京还带着几分朦胧的睡意。
徐子建所在的忠诚伯爵府内,一片寂静。
这些日子徐子建并没有留宿在几位妾室房中,而是陪伴在妻子华兰身边照顾她。
他早早起身,身着轻便常服,站在书房中,眉头轻皱,凝视着摊开在书桌上的军事地图。
“柳青,夫人起来了吗?”徐子建对着书房边上问道。
身旁,已经晋级为姨娘的贴身丫鬟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添上一杯热茶,低声道:“老爷,夫人昨夜睡得还算安稳,只是今晨醒来,又念叨着您的行程。”
徐子建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与愧疚。
华兰身子因为受伤,本就孱弱。
他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到时候,华兰一人在家,定是满心牵挂。
徐子建这般想着,开口道:“我去看看夫人。”
踏入内室,华兰半靠在床头,脸色依旧有些许苍白。
她瞧见徐子建进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声说道:“徐郎,你今日就要出发去军营了吧。”
徐子建走到床边坐下,握住她的手,柔声道:“夫人,你在家安心养病,等我三年后收复河湟平定西疆,定当回来看你。”
华兰眼中含泪,却还是强颜欢笑:“夫君,你在外千万要小心,我等你回来。”
徐子建心中一酸,却只能故作镇定,安抚了几句,便起身离开。
从内室出来,徐子建深吸一口气,将内心的柔情收起,恢复了往日的坚毅。
他快步走出伯爵府,门口已有一匹骏马等候,旁边站着几个神色干练的侍卫。
此时,王韶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见徐子建前来,赶忙迎上去,拱手道:“徐大人,一切准备就绪。”
徐子建看着这位日后将在河湟之地大展宏图的助手,微微点头:“子纯兄,此去秦凤路,责任重大,咱们定要齐心协力。”
王韶眼中透着坚定:“大人放心,韶定当竭尽全力辅佐你收复河湟。”
两人翻身上马,率领着一众随从,向着汴京禁军大营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