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便是齐王的要求,那你还是请回吧!”武涉面色冷峻,毫不留情地说道。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这齐王竟然如此大胆,一上来就妄图索要封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即便是如今在南境实际统治者高要,都未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更别提主动提出分封土地之事了。武涉实在想不通这齐王究竟是哪来的底气和勇气,竟敢狮子大开口。
此时,站在一旁的马瑜见势不妙,赶忙上前一步,试图开口解释:“武涉大人,其实这……”然而,话未说完,便被武涉粗暴地打断:“不必多言!念在你往日还算忠勇有加的份儿上,此次我便不再追究你僭越之罪。但像这般无理的投降条件,休要再提!就让那齐王老老实实做他的齐王好了,待到他日丞相亲率大军征讨之时,自会将其一举拿下!”
武涉深知,谈判桌上虽然需要讨价还价,但从对方一开始所开出的条件,便能大致揣测出他们内心真正的期望与底线所在。很显然,这齐王的胃口着实不小,因此,他当机立断,决定先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也好探探虚实。这种要求是肯定不可能满足的,继续谈下去也是浪费时间,
“武涉大人……请您再听我一言!”马瑜焦急地喊道,但回应他的只有冷漠的声音:“来人,送客!”
此时的武涉丝毫不留情面,挥手示意手下将马瑜强行带出县衙。马瑜心中虽仍想争取继续商谈的机会,但面对武涉如此坚决的态度,也只能无奈地被人簇拥着向外走去。
马瑜此次前来是代表齐王提出一些要求。如果齐王仅仅是期望能在高要麾下谋取一个官职,或是获取些许财富,那么或许双方还有商讨的余地。这次齐王所提之事显然远远超出了武涉所能接受的范围,根本没有任何谈判的必要。
尽管武涉果断地拒绝了马瑜和齐王的无理请求,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前线负责人,他深知自己应该将此处发生的一切如实向高要禀报。毕竟,即使拒绝了对方不合理的条件,该有的信息反馈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武涉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强硬,更多是对那些苛刻条件感到极度不满,而非彻底断绝与齐王方面沟通或投降的可能。
就这样,马瑜怀着满心的不甘和深深的无奈,被带出了县衙之中,马瑜现在也只能够回去跟齐王田都汇报具体的情况,
与此同时,武涉站在原地,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必须要谨慎地考虑好下一步该如何向高要汇报齐王投降的具体情况,还有当前齐王这边复杂多变的局势。各种各样的探子早已深入到齐王麾下的领地,通过不懈努力和巧妙手段,他们早已经把大致的消息探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今的齐王田都麾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各自为政,共同掌控着苍梧和洞庭地区所剩不多的二十一县。令人惊讶的是,齐王田都自己所占有的势力范围却是最小的。他仅仅只掌握着两座小小的县城,手下的兵马也不过区区三千之数。相比之下,其他三个派系的实力则要强大得多。
其中一个派系便是原本来自洞庭郡的起义军。这支起义军历经无数次的战斗和内部权力斗争后,最终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另一个派系则源自苍梧郡的起义军,同样也是经历了一番腥风血雨的洗礼才得以立足。这两支起义军相互对峙又时而合作,因为不敌朝廷大军,最终选择了拱卫田都成为了齐王,
最后便是那位初来乍到此地的齐国王室后裔——田荣。他刚到此地没多久,便迅速占领了三县之地,并拥有了五千精兵强将。如此一来,他已然成为了与其他三方分庭抗礼的第四股强大势力。这四方势力瓜分了总共二十一县的土地,彼此之间虽然相互有所忌惮,但却又不得不同心协力、共同构建起齐国这个大的共同体。
究其原因,若是他们当中任何一方胆敢公然否认齐国的存在,不再以整体形象示人,而是各自为政,仅仅作为一支支孤立的起义军存在于世的话,那么转瞬之间,他们极有可能会被周围虎视眈眈的其他诸侯们一举吞并。如今,就连齐王田都都打算投降,
对于这一切,武涉心中多少也能猜出个大概。当下的局势可谓是在夹缝中求存,情况十分艰难。若是放在从前,起码还有来自朝廷的巨大威胁压顶,迫使这些人只能紧密围绕着田都这位齐王行事。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朝廷大军已然战败,再加上田荣的横空出世。要知道,田荣可是根正苗红、名正言顺的齐国王室后裔啊!相比之下,田都的地位和作用顿时变得无足轻重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了。
此时的武涉对于当下高要的去向一无所知。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如今的高要早已不在那座繁华热闹的郡城之内,而是踏上了茫茫大海的征程,并且距离他出海的时间,已然过去了一个多月之久。
了解这件事情真相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仅仅只有萧何、曹参、韩信以及张良等几位核心人物罢了。除此之外,便只剩下高要府邸中的那些下人仆役们略知一二。
但即便如此,关于此事,仍旧下达了严厉的禁口令,而且所施行的惩罚制度更是严酷至极——连坐制!也就是说,一旦有人胆敢知情不报,那么不仅其自身会受到严惩,就连他的家人、亲戚,乃至同在府邸内同一房间休息的同伴也难以幸免。
其实,高要出海这件事并非是由他本人刻意隐瞒,真正提出此要求并坚持必须隐匿其行踪的,乃是萧何等人。他们之所以如此坚决地要求保密,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着实不容小觑。
或许在高要自己看来,并没有必要这般大费周章地掩盖行迹。可事实上,这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还是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对于广袤无垠且神秘莫测的大海,心中都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