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经过这一茬儿,沈呦呦第二天就带着二丫姐,跟着李爷爷回了京都。
主要是她也看出来了,那姓霍的,不是一个好打发的主儿。
但也正因为这个,她私自带着姐姐去歌坊的事儿也彻底瞒不住了,
先不说当天晚上,被李爷爷,富贵叔,以及哥哥们轮番念叨外。
回了唐家村,还被爹娘批斗了一番。
这会儿她唯一庆幸的就是,她这次回来的时候,刚好她爹也在家里,
她爹也说这事儿就暂时的这几个人知道,不要再族里说了,姑娘大了,要面子。
不然估计批斗她的人更多。
但随着新年,慢慢的,不管是沈二丫,还是沈呦呦,都把之前的烂桃花事件当成了过去式,
因为沈知秋说了,以后别说二丫姐了,就是她也不能在去直沽了。
有什么需要的,安排人过去就行,要是事情解决不了,沈知秋自己过去,也不让沈呦呦过去。
可这个正月,惦记九族姑娘的人家还真不少。
就说正月初九,良县县丞家,他们属于是良县的地头蛇,虽然说是县丞,但就是县太爷也得给几分面子。
他们家最让人值得说的,还不是他是县丞,而是他家有钱,
甚至百姓们都给他家取了一个外号叫:“彭半城”!
意思是说,整个县城,有一半是他们家的。
这多有钱就不用说了,要说的是,彭县丞就在惦记沈呦呦。
此时他就是在临睡前,躺在床上和老妻念叨:“大孙儿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他老妻说:“是啊,十六岁了,今年定下,明后年就能成婚,咱们县令家的二小姐,我看着就不错。”
按理说,县令家的嫡出小姐,县丞家的长房嫡孙,可以说是算门当户对了。
但彭县丞却破天荒不同意。
因为他对老妻说:“房县唐家村,沈知秋的女儿听说过了年也十四了吧,那么明年及笄正好成亲。”
她老妻一听年龄还有点犹豫:“是不是小了点,听说沈知秋拿着那个女儿如珠似宝的,估计不舍得当及笄就嫁人。”
彭县丞一听:“就是他拿着女儿当事儿,才选他家女儿,在说,就沈家现在的势头,就是让大孙等两年成亲也成。”
“可他们是逃荒来的,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家也不知道,再加上刚一开始他们家女人还出摊,抛头露面的,估计他女儿也没学什么规矩。”
显然,九族人感觉沈呦呦方方面面都好,但在古代,尤其是有点身份的人家,
沈呦呦这样的出身,其实缺点一大堆。
可彭大人还是有不同意见,就这京都周边几个县城,谁家还不知道九族,还不知道沈知秋?
不说他们家有匾,只说他们家的超市,每日红火的都要提前去排队,进去买东西,听戏,听说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规矩什么的,不是最要紧的,大大不了你等她进了门再慢慢教,反正咱们两个这两把老骨头,还能支撑一些年头,
主要是娶了他家姑娘,能借力,之前朝廷下来的消息,说沈知秋好不好等战时稳定了就能升官,
之前县衙发布的苞米和大豆套种之法,也是他们家献上去的。”
可彭夫人还是惦记着早点抱曾孙,就在一边给出主意:“老爷,沈知秋哥哥家的姑娘不是过完年十六了吗?马上就能过门,要不····”
结果话刚说道一半,彭县丞噌的一下子坐了起来,还有点急眼:“放屁!他大哥是他大哥,他是他,他女儿和大哥的女儿能一样吗?
咱们家是长房嫡孙,以后要顶门户的,婚姻的事儿,更得谨慎。”
没过几天,安县县令家。
最得宠的孙姨娘愤怒的摔了一地的瓷器,旁边的嬷嬷那是拦都拦不住,小丫鬟们更是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撞枪口上。
“凭什么?肯定是那个贱人蛊惑老爷,非得让我的荣哥儿娶个农户女。”
嬷嬷只能在一边苦口婆心的劝:“哎呦喂,我的姨娘嗳,他们家不是说还是个皇商吗?那起码家里不缺钱,你得往好处看。”
这么一说,孙姨娘更气了:“放屁,他们一个逃荒的,就是开了个超市,才开多久?还那么一老群人一起生活,只开支得多大,
到时候能给她闺女配送五千两银子,就不错不错的了。”
主要是孙姨娘更生气的是,她认为正房那个贱人,就是为了作贱她儿子,即便她儿子是个庶子,那也是正经主子,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养大的,
凭什么给她儿子找一个逃过荒的农女,听说还下地,糙的狠,
到时候那手一伸出来,好不好比她身边的小丫鬟还不如,怎么配与她儿子拜天地。
再说了,她儿子身为庶子,本就想娶一高门女给儿子抬一抬身份。
与此同时,安县县令的正房夫人心情也不怎么美妙,因为她知道的消息更准确。
是老爷亲口说的,想让嫡子娶沈家女。
安县县令又不是傻子,尤其是他和唐彦礼关系还不错,自然知道沈知秋对这个女儿宝贝的不行,
甚至比别人,知道的更具体,为了这事儿,他没少给唐彦礼写信。
其实唐彦礼觉得他有点痴心妄想,用唐彦礼对他媳妇私下的话说:
“我都没敢给咱儿子说沈丫头,他还敢惦记,心可真大。”
但都是同僚,也不好意思直接说难听的,只能把知道的,沈知秋多宠女儿,写的更详细一些,好让安县县令知难而退。
但安县县令好似没有理解到唐彦礼的意思。
所以这就导致他想岔劈了,认为,要娶沈家女,必须的嫡子,庶子是提都不能提,那不是结亲,好不好是结仇。
所以他说的是,嫡二子,因为嫡长子已经娶亲了。
安县县令的夫人,也比孙姨娘更了解详情。
也知道沈知秋家里可不是普通的农户,也没有入商籍。
还知道一点内幕,就是他们老爷明白的告诉过她,虽然别的县城,以及顺天府那几个超市的情况,不晓得,但安县的这个超市,是在沈知秋的女儿,沈呦呦名下的。
也就是说,很可能这就是陪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