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闻言,怒气稍减,他抬头望向那天幕,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代帝王,应当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不应为一时之名所累。于是,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沉声道: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一时气愤,失态了。天幕之事,不过外物之扰,我大清之基业,还需朕与诸卿共同努力,方能传承千秋万代。朕当以此为鉴,更加勤勉治国,不负祖宗基业,不负万民所望。”
说罢,乾隆皇帝转身步入殿内,背影显得更加沉稳与坚定。
侍臣们见状,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知道这位盛怒中的帝王已经恢复了冷静与理智,
大清的天下,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
...........
大宋。
赵构看着天幕,同意不乐意的怒怼道:
大宋。
赵构坐在临安府的龙椅上,
目光紧盯着那天幕,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他听着天幕对朱元璋的赞誉,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满与不甘。
“哼!朱元璋那等草莽之徒,也能位列十大帝王之三?朕赵构,虽非开国圣君,但亦曾力挽狂澜,保住我大宋半壁江山,岂是他所能比拟?”赵构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与愤怒,他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显得焦躁不安。
“他朱元璋虽有洪武之治,但那不过是乱世之后的短暂安宁。朕虽身处乱世,却能稳住江南,延续宋室血脉,此等功绩,岂是他能轻易抹杀的?”赵构越说越激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然而,周围的群臣却并未如他所愿地附和,
反而面露难色,纷纷低下了头。
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是当朝宰相,
深知赵构的心思,但也明白历史的真相。
“陛下,朱元璋虽出身布衣,却能开创大明王朝,其文治武功,确有可圈可点之处。而陛下虽身处乱世,力保江南,但论及疆域之广、国力之强,我大宋确已不复往昔。再者,陛下与朱元璋所处时代不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亦不相同,难以直接比较。”老臣言辞恳切,试图平息赵构的怒火。
其他臣子也纷纷附和,他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比赵构与朱元璋的文治武功。
有人提到朱元璋的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有人提到他整顿吏治,严惩贪腐;
还有人提到他重视农业,发展经济,使得大明王朝迅速崛起。
相比之下,赵构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江南局势,但终究未能恢复大宋昔日的辉煌。
尤其是在军事上,他面对金国的强大压力,只能采取守势,难以主动出击。
在文治方面,虽然他也注重文化教育,
但由于战乱频繁,国家财政困难,许多政策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听着群臣的对比与分析,赵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意识到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不过是基于一种盲目的自尊与偏见。
他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与作为。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朕一时气愤,失态了。”赵构终于开口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朱元璋之成就,朕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其确有过人之处。朕当以此为鉴,更加勤勉治国,力求恢复大宋昔日之辉煌。”
说罢,赵构重新坐回龙椅,神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坚定。
群臣见状,也纷纷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位皇帝已经恢复了理智与清醒。
他们相信,在赵构的带领下,大宋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大秦。
秦始皇则与其他人不一样。
笑呵呵道:
“哎呦!没想到老八这么厉害,竟然能排在第三名!可喜可贺啊!”
秦始皇拿起传国玉玺,在帝王聊天群里发了一条祝贺的信息。
--秦始皇:“@朱元璋,老八!你小子行啊!得了个第三名的探花!恭喜!”
--朱元璋:“哎,始皇见笑了,这前二名你肯定是要拿一个名额了!咱还需要多努力啊!”
--光绪:“切!一个乡野村夫,也好意思说是探花?”
--王莽:“对啊!就朱重八那长相,也配探花?”
--溥仪:“哈哈哈!我记得天幕上说过,朱元璋是猪腰子脸!”
王莽的话中充满了对朱元璋外貌的轻蔑,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贬低对方的成就。
而末代皇帝溥仪,则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将天幕的调侃搬进了群聊。
溥仪:“哈哈哈!我记得天幕上说过,朱元璋是猪腰子脸!”
此言一出,群聊中顿时笑声四起,但更多的是对朱元璋的嘲讽与不屑。
然而,就在这片喧嚣之中,也有几位帝王站了出来,为朱元璋发声。
汉武帝刘彻:“诸位,勿要忘了,英雄不问出处。朱元璋能从一介布衣,成就大明江山,其坚韧不拔之志,非我等所能轻易评判。”
汉武帝的声音沉稳有力,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
瞬间平息了部分嘲讽之声。
唐太宗李世民:“始皇兄所言极是,朱元璋之成就,实乃时代造就之英雄。我们应以史为鉴,而非以貌取人,更不应因个人偏见而否定他人的功绩。”
唐太宗的加入,更是让支持朱元璋的声音愈发响亮。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尊重。
随着两位伟大帝王的发声,群聊中的氛围开始发生变化。
原本嘲讽朱元璋的声音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理性和客观的讨论。
康熙帝玄烨:“朕虽未与朱元璋生于同时,但对其文治武功亦有所耳闻。他整顿吏治,严惩贪腐,为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等功绩,岂是容貌所能掩盖?”
康熙帝的加入,为朱元璋的功绩再添一笔浓墨重彩的注脚。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朱元璋治国能力的认可与赞赏。
而另一边,一些原本持嘲讽态度的帝王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
他们意识到,在历史的洪流中,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与价值,不应轻易否定或贬低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