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没有安定北方的力量。”鲁肃说出了一个令众人非常吃惊的结论。
“怎么可能,现在袁绍和曹操的情况已经变得如此糟糕了,秦王的威望又是如此的强大,北方四州即使称不上传檄而定,等大兵一到,自然也会望风归降,何来没有安定北方的力量?”对于鲁肃这样的结论,杨奉很是吃惊。
“然后呢?”鲁肃继续问道。
他没有等杨奉继续说话他接着说道:“北方的世家对着秦王阳奉阴违,秦王的大兵在,他们恭顺无比,秦王的大兵一走,他们又开始了故技重施了。而秦王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得多少支持得益于他在北方四州驻扎多少兵力。”
“可是,益州和荆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李傕问道,虽然他并没有到过益州和荆州,但是秦王在益州和荆州的统治情况他却知道的非常清楚,似乎秦王在那里的政令几乎畅通无阻,当地的豪族和世家也非常的恭顺。
孙权笑了一下说道:“我也算得上是待过益州和荆州了。自公孙述被攻灭以后,益州的世家和豪族习惯于外来势力的统治,刘焉统治益州的时候也是如此。益州的豪族和世家根本只在乎统治他们的势力强不强,这也是过去为什么秦王能够很快平定益州的原因,益州人喜欢强者,而秦王就是最强的那一个。”
“至于荆州,荆州的世家大族野心不大,他们虽然和朝廷的中枢有所联系,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却多集中于荆州的话语权上。秦王入主荆州的时候利用的就是这样的时机,在荆州只要能够拉拢一派势力,用他们打击另外一派,就可以安稳的掌控荆州了。”
“仲谋不愧是秦王看中的人才。”众人听到孙权的言论非常的赞叹,孙权用了寥寥数语就将荆州和益州的情况分析的非常透彻了,在秦王麾下有如此政治才能得人并不多。
“而北方四州的世家家族,特别是冀州的世家大族,他们一方面世家的历史和底蕴比较丰厚,不是益州和荆州那些世家可比的,另外一方面,那些世家的抱负也特别大。”鲁肃说道,“他们想要的是中枢的权利,在他们看来,他们完全有能力掌控朝廷的中枢。”
“而他们之所以愿意支持袁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和汝南袁氏的关系非常不错,从袁安的时候他们直接就有了联系,北方的世家支持袁氏,而袁氏也在中枢成为那些北方士族的代言人。”鲁肃侃侃而谈,“为了弄清楚他们的关系,我问了很多人,特别是杨文先,作为汝南袁氏政治上的对手,他可是对于汝南袁氏了解的非常清楚。”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北方四州的世家可是认定了汝南袁氏是他们的‘自己人’,这也是为什么韩文节在冀州会被袁本初迅速取代的原因。”
“而至于公孙伯珪,他的情况其实和秦王非常的像,他同样也没有获得北方四州世家大族的支持,当时他能够维持统治的原因是他是北方四州最为强大的力量。只是当他的军队在幽州的时候,幽州的世家大族才愿意听命,他的军队入侵青州的时候,他的命令才在青州有效,而幽州的世家大族就开始不听命于他了。”
“巨鹿、龙凑两战,从战斗上说,双方打的旗鼓相当,甚至可以说占据上风的甚至还是公孙伯珪。只是袁本初不胜而胜,公孙伯珪不败而败。在这两战之后,公孙伯珪不再是北方最为强大的力量,他彻底失去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等到他驻扎在易京开始采取守势的时候,他的命令甚至连易京都没有办法出。”
“秦王占领北方四州容易,但是要安定北方四州却非常困难,在我看来能够安定北方四州的办法只有三个。”
“方法一,秦王将自己的统治重心移动到邺城,将北方四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慢慢将那些世家大族融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只是这样的做法有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这样做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一方面,恐怕三辅之地和凉州的那些豪族和世家心中多半会有所怨言。”
“方法二,让渡权利。我听闻曹操的手下有一个叫做陈群的人提出了一个九品中正制来拉拢北方的世家,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制度,有了这个制度,不仅是北方的士族,甚至整个天下的士族都会归心。”鲁肃又说道,“只是,在实行了这个制度后,恐怕秦王将来要和那些士族共同治理天下了。”
“方法三,那就是让秦王成为那些世家大族的唯一选择。现在秦王虽有王霸天下的迹象,但没有王霸天下的实际,外有袁术、周瑜等人占据州郡,内有刘备之徒占据小沛以图徐州。如果这些人均被秦王所击破,那么北方四州的世家大族唯有和秦王合作,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秦王应该最后平定北方四州的原因。”
“现在平定北方四州对于秦王来说不是一个良机,甚至会削弱秦王的力量,这也是我认为现在不宜攻取北方的原因。”鲁肃最后说道。
“总不能我们什么都不做吧。”徐晃道,“自古用兵的道理就是将优势化为胜势,我们这一次逼退了袁绍,取得了如此的大胜,所耗费的粮草不计其数,秦王更是放弃了进一步击溃周瑜和刘琦,全据荆州的机会,结果只获得了黎阳。”
“不,有了黎阳我们可以彻底介入冀州,为了防备我们的军队,袁绍和曹操更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更何况,我们这一次的收获并不仅仅是黎阳。”鲁肃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了下来,他吩咐自己的亲卫带进了一个人,介绍给了众人。
“这位是夏侯渊的儿子,曹操的侄子,夏侯霸,夏侯仲权,不仅仅是曹家的亲戚,更是我们凉州人的亲戚。”